1.3 庖丁解牛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9: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庖丁
解牛
庄子

文学常识
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____ 并称为“ ”。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
庄子

战国

老子
老庄

文学常识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该书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来________说明道理。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无为而治
寓言
《庄子》
共33篇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庄子的后学所作
庄子所作
书名 作者
《论语》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孟子》 孟子、孟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庄子》 庄子及其后学
解 题
庖丁:名为“丁”的厨师
(庖,厨师;丁,人名)。
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解牛:解,剖开、分割。分解牛的肢体。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疏通文意
文本解读

第一、二段
之:
所倚:
然:
于:
哉:
乎:
主谓取独
所+动词结构,所依靠的地方
…的样子
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语气助词(语气词),表感叹,“啊”
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1、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 作用是什么
文本解读
动作描写
声音音响
声音节奏
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动作娴熟
技艺高超


音响美妙
节奏美妙
堪称艺术
“桑林之舞”
“经首之会”
文本解读
庖丁解牛的动作自然、和谐、优美,庖丁可谓把解牛当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这已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达到“道”的境界了。
正如后文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本解读
①承上启下
②侧面烘托庖丁的技艺高超
第三段
之:
也:
乎:
始:
也:
方今之时:
主谓取独
语气助词,表判断
“于”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起初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现在
第三段
以:
乎:
天理:
因:
固然:
之:
而况:
乎:
介词,用
“于”,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古今异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顺着
古今异义,本来的样子(牛本来的结构)
主谓取独
连词,何况
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呢”
3.庖丁解牛达于“道”境经历了几个阶段
文本解读
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
“以神遇…神欲行”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仅能看见牛的
外部形态
(不懂“道”)
认识到牛的内部结构
(认识到了“道”)
下刀得心应手
(认识.运用“道”)
第三段
矣:
矣:
而:
于:
而:
以:
乎:
矣:
是以:
语气助词,表陈述
语气助词,表陈述
表转折,但

表转折,但
介词,用
…的样子
语气助词,表感叹,“啊”
因此
4.良庖、族庖、庖丁用刀情况有何不同
文本解读
良庖岁更刀
割也
族庖月更刀
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
以无厚入有间 游刃有余
对比:得“道”与否
第三、四段
虽然:
其:
为:
行为:
而:
而:
焉:
古今异义,虽然这样
代词,代指“族”
做,此处指下刀
古今异义,行动因为
表修饰,不译
表顺承,不译
语气助词,表陈述或肯定语气
解牛之道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
①无非全牛②目无全牛③“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达到“道”后,对“道”之难处依然谨慎戒惧)
(养生之道)
(达于“道”境的本质原因)
(达于“道”境的外在表现)
(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
(求道)
5.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文本解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①涯:边际、极限;知:知识②随:追随、追求③殆:危险
④为:做,此处指追逐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使为了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5.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文本解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⑤缘:顺应;督:督脉,这里指自然之道。经:常、常法
缘督以为经:沿着名誉与刑罚间的缝隙(躲避那些能够伤害自己的矛盾,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事的常法。
⑥保身:保全身体⑦全生:生,同“性”;保全自然本性⑧养亲:谓不残生伤性,以辱双亲⑨尽年:享尽天年
5.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文本解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就像牛的结构一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人不要为善去追求功名,也不要为恶而遭受刑辱:“为善”“为恶”就是能够伤害自己的矛盾。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应该像庖丁解牛躲避牛身上能让刀钝折的部位一样,躲避那些能够伤害自己的矛盾;像庖丁解牛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一样,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
这样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5.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文本解读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
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寓言)
人:“缘督以为经” (寓意)
庄子VS孔孟
文本解读
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与孔孟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完全不同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固然有回避矛盾的一面,但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行、妄为,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示,不可一味以“消极哲学”看待。

养生: 保养生命、保存天性
主:主要、关键
养生主: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
1.文章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各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文本总结
第一段写庖丁解牛技艺高超,
引出第二段梁惠王的赞叹,
由赞叹引出第三段庖丁的解牛之道。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从纵的方面介绍道于“道”的三个阶段;
二是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对比,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
三是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
第四段总结,点明寓意“养生之道”。
全文围绕解牛,阐述 “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说理晓畅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