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8 21: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出题人 :陈老师 审核: 历史组长 印刷 :教务处
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时,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卷相应的答案表格内或涂在答题卡上。将填空题的答案写在第??卷相应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卷。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卷答案表中。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2.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
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3.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 D、苏伊士运河
4. 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 ②曲辕犁 ③翻车 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使节情景的名画是( )
A.《清明上河图》???? B.《步辇图》???? C.敦煌壁画?? ???D.《洛神赋图》
6.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7.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戒贤
8.小组讨论中,几位同学对武则天进行了评价,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准确
A.武则天由妃子到皇后、皇太后,由废掉两个皇帝,到自己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说明她是个大野心家
B.她重用酷吏,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凶狠恶毒,是个暴君
C.她重用人才,发展科举,注重经济发展,减轻百姓负担,是个明君
D.对武则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从她统治采取的措施及结果看,她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帝,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10.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 D.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12、南宋和金议和,双方约定的界线是( )
A.黄河至海为界 B.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C.划长江为界 D.以长城为界
13.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西夏 辽 西夏 金 辽 金 西夏 金

北宋 北宋 南宋 南宋
A. B. C. D.
14.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是从何时开始的?
A.隋初 B.隋末 C.唐朝 D.北宋
15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
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
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16.唐朝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 B.阿倍仲麻吕 C.玄奘 D.崔致远
17. 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18.吐蕃的最高首领称
A.赞普 B.可汗 C.藏王 D.渤海郡王
19、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的统治
B、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C、金军南下攻宋,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D、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20.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2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23.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4.流传于民间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宋朝的时候( )
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能够成熟
B.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C.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
D.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粮食不容易成熟
25. 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特权
二、填空题:本大题3小题5空,每空2分,共10分。请把答案填在第??卷规定的横线上。
1. 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它们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的______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______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宋代原产于越南的优良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三、综合题:第31小题11分,第32小题8分,第33小题12分,第34小题9分,共40分
31.在《隋朝运河》图中填注:(11分)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为__ _,北至B为___ _,南至C为___ _。(3分)
(2)隋朝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其中①为____水,②为___江。(2分)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4)你能说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1分)
(5)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2分)
32.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8分)
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2分)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4分)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2分)

(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3分)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3分)
34.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9分)
(1)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2分)
(2) 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4分)
(3)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3分)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选择题依据答案标准评分;非选择题的评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原文,只要基本意思正确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本答案及评分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BDCAB 6-10 DBBCC 11-15 DBCCA 16-20 CDABCD 21-25 BCBBB
二、填空题:本大题3小题5空,每空2分,共10分。
?1.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 ??2.赵州桥 唐朝
?3.占城稻
三、综合题:第31小题11分,第32小题8分,第33小题12分,第34小题9分,共40分
31.(1)洛阳,涿郡,余杭(3分) (2)淮,钱塘 (2分)(3)目的有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分)
(4)意义: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1分)
(5)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20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答对任意2点即得2分)
32.(1)唐太宗(2分)(2)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4分)
(3)学好知识,报效祖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2分)(言之有理即可)
33. (1)共同点: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
侧重点:前者从民族文化的自身加以发掘和发扬,后者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4分)
(2)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2分)
(3)唐朝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⑵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⑶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分)
(4)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吸收外来文化;民族间文化交流加强;前代文化的积累;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等。(3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3分)
34.(1)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至南宋时最后完成。(2分)
(2) 原因:.①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 ③是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辛勤劳动的结果。
④当时中国南北方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好,更适宜农业发展;⑤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及推广(4分)(答对任意4点即得4分)
(3)表现:商业都市很多如开封和杭州,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闻名世界,外贸收入在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北宋币交子出现,南宋时会子出现。(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