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六国
秦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军事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北
南
复
习
一
刻
公元前221年 嬴政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北筑长城抵匈奴
南通灵渠平南疆
交通
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导入新课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庞大的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呢?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1.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赋税沉重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②徭役繁重
秦朝四大工程
全国人口2000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有300万
1.秦朝暴政的表现:
②徭役繁重
秦代的刑具(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 脚镣)
1.秦朝暴政的表现:
材料三:(怪象之谜)张三在田里耕田,绝对遵纪守法,可突然间被官兵抓走了,一问才知道他的邻居李四犯了法。大街上缺胳膊少腿脸上刺字的人很多,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①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牵连。
②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死刑就有车裂、 腰斩、活埋等10多种。
③刑罚严酷
1.秦朝暴政的表现:
前213年焚书
前212年坑儒
相关史事(P51):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 ”。
焚书坑儒
④焚书坑儒
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
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
诛杀兄弟姐妹;
任意屠杀大臣;
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并肆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1.秦朝暴政的表现:
这些压迫在秦始皇去世以后有没有得到一些改变呢?
⑤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社会矛盾激化
繁重的徭役
刑罚严酷
赋税沉重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的暴政
“丁男被甲,丁女传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
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面对如此“状况”你会怎么做?
起义!反抗!
一、秦的暴政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夏
领导者:陈胜、吴广
地点:大泽乡
经过: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遇到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了押队的军官,率众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大泽乡起义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P51第2段标记
(一)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原因
直接原因:
(导火线)
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小思考:
假如没有大泽乡遇雨延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P51第2段旁边补充
(一)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在秦军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建张楚政权
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起义军不断壮大
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
起义军最终失败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③鼓舞了后世农民阶级反抗封建残暴统治的斗争。
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意义?
(一)陈胜、吴广起义
P52空白处,补充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二)刘邦、项羽起义
(1)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秦军王离进击路线
秦军章邯进击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巨鹿
破釜沉舟
①时:公元前207年
②地:巨鹿
③人:项羽
④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刘邦、项羽起义
(2)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进入咸阳的表现
刘邦捷足先登,迫秦王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不杀秦王。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后进入咸阳。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 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
刘邦 汉王
项羽 西楚霸王
哈哈,打了胜仗,帝位非我莫属了!
休想,帝位没有你的份,是我的。
1、初次交锋——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三、楚汉之争
三、楚汉之争
/鸿门宴/
历史回廊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调解,刘邦亲赴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设宴相待。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以掩护刘邦。后刘邦乘机入厕,逃回本营。
鸿门宴为项羽之后的兵败垓下埋下伏笔。
2.对峙期间——楚河汉界
公元前205年夏——公元前203年,楚汉激战三年,无法分出胜负,最后以鸿沟为双方边界。
三、楚汉之争
楚河汉界
3.霸王末路——四面楚歌
4.兵败垓下——乌江自刎
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
垓下
乌江
《垓下曲》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可奈何?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三、楚汉之争
三、楚汉之争
/四面楚歌/
历史回廊
公元前202年,刘邦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手下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民歌,不禁吃惊道:“刘邦已得到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在与虞姬生死诀别后,项羽带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境内)。
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
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楚汉垓下之战形势图
(公元前202年)
典故: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三、楚汉之争
刘邦(汉王)
项羽(西楚霸王)
实力
政策
民心
结果
弱小
强大
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足智多谋
刚愎[bì]自用,优柔寡断一味依赖武力
心系百姓,得到各阶层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失去民心
反败为胜
兵败自杀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楚汉之争
思考: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统治
农民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农民战争
争夺帝位
封建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斗争
重点
引导
探究
课堂小结
导致
秦朝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楚汉争霸
楚汉争霸结束,西汉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