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走 向 共 和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
1911年11月全国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在上海商讨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
产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
的绝对多数当选。17省代表在南京的合影。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
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晚11时,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
地点
总统
副总统
举措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②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③推行改革
①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五色旗
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概念区分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中国的国家名称,分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历史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特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民国元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1914年
1916年
民国3年
民国5年
民国N年
公元X年
(民国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公式:公元X年=1911+民国N年
1911+N
革命果实没了——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1859—1916
袁世凯,北洋军阀领袖。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袁世凯和外国使领馆人员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泪,面前地上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而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皇帝退位的问题。
——溥仪《我的前半生》
清帝退位诏书
据材料,说说袁世凯为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有哪些力量?
材料1: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
政权施加压力。
材料2:1911年新军总兵力不过13.18万人,袁世凯的北洋系新军有7.45万人,
成为新军的绝对主力。
材料3: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军事力量强大
袁世凯善谋权术
据材料,说说袁世凯为何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材料5: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
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材料6: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材料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袁世凯假意赞成共和
武昌起义之后,清朝调集大军前往镇压。接连拿下汉口和汉阳。
袁
革命党
立宪派
有条件
支持
属意
投机
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
南北和谈
反清独立区
袁世凯
孙中山
左右施压
两面渔利
晚清
列强
架空
代言人
和谈时期
各派意愿
没有革命军,无法逼清廷就范;
没有连下武汉两镇的战绩,无法
迫革命党和谈。
革命精神与枪杆子钱袋子的博弈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26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我是历史分割线
清帝退位诏书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大总统
3月11日公布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性事件)
袁世凯窃取
革命果实的
原因:
中国是双半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归纳总结
笔记
袁世凯掌握
军队和实权
帝国主义
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
旧官僚的进攻
资产阶级
的软弱和妥协
请说说革命果实被窃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外因:
外因:
内因:
内因:
捍卫革命果实的“紧箍咒”——
画面中的袁世凯戴着官帽,穿着朝服,满脸堆笑地骑在木马上摇晃,似乎在前进,实际上原地不动。暗寓其假革命、真篡权的阴险面目。
《袁世凯骑木马》
1911年《民立画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关键词·解密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
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10日就任,有何目的?
由此可知参议院具有什么权力?
主要内容有哪些?
关键词1: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关键词2:
参议院:立法权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主权属于谁?过去属于谁?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
关键词/解密
关键词3:
确立主权在民原则,否定主权在君。
参议院
总统
总理内阁
法院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独立
国务员辅佐总统行使
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选举 弹劾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专制独裁。
制衡
(削弱总统权力)
关键词/解密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关键词4:
确立平等自由原则,否定封建等级。
据关键词分析,说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哪些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人民获得哪些权利?
(法治代替人治的创举)
通过第8、9、10三课的学习,请评价辛亥革命?
功绩
局限
教训
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资本主义进步思潮开始深入人心;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
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
10月10日
12月
1月1日
2月12日
2月15日
3月10日
3月11日
4月2日
中华民国创建进程示意表
武昌起义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成立
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临时参议院决议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第9、10二课时间轴 复习
思维构建
辛亥革命
重要成果
结果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清帝退位 B.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C.袁世凯在南京就职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D
3.下列各项是对右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准确解读
的是 ( )
A.1898年开始变法维新
B.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
C.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
D.1916年袁世凯暴毙
C
“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孙中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