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上期中考试八年级
语 文 答 题 卷
(全卷四个大题,含25个小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注意: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l~6小题,其中I~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6分,共16分)
1.( )(2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6. 根据提示填空((1)~(4)题必做 ,(5)(6)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 (2) 。
(3) , (4) ,
(5) , 。
(6) , 。
得分 评卷人
二、语文综合运用(第7小题,共6分)
7.(6 分)
(1) ( 2分)
(2) ( 4分)
①(1分)
②(1分)
③(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理解(8—25小题,共38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共5分)
8.(2分)
9.(3分)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其后10~14题。(共10分)
10. (2分)
11.(2分)(1 ( )(2)( )
12.(2分)
13.(2分)
14. (2分)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15~19题。(共10分)
15.(2分)
16.(2分)
17.(2分)
18.(2分)
19.(2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共13分)
20.(3分)
21.(2分)( )—— 紧张 ——( )—— 流泪
22.(3分)
23.(2分)
24.(3分)
得分 评卷人
四、写作(40分)
25. (40分)
600字
600字字2013—2014学年上期中考试八年级
语 文 试 卷
(全卷四个大题,含25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l~6小题,其中I~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6分,共16分)
1、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青春因无畏高山的险jùn( )而登临绝顶,青春因不惧道路的逶迤( )而走向成功,青春因无所畏惧而使人生的夜空变得璀璨( )。既然我们爱惜自己的青春,那就应该使我们的青春更加xuàn( )目。
A 竣 weīyí cuǐcàn 眩 B 竣 wěiyī cuǐcàn 绚
C 峻 weīyí cuǐcàn 眩 D 峻 wěiyí cuīcàn 殉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王明同学辍学后矢志不移地贩卖毒品。
B.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现实社会中一个难得的世外桃源。
C.我们要坚信走出困境就会柳暗花明。
D.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拥翠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B.我校60周年国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新来的靓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
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
那天秋雨连绵,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上下车步行。
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
⑤举手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紧靠崖壁下。
A. ⑤④② B. ②⑤ C.③④②⑤① D.
5.下面对文学名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路经高老庄收沙僧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D.《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6.根据提示填空((1)~(4)题必做 ,(5)(6)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3)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
(6)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忧国思家之情的句子是
, 。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7.(6分)
(1)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2)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和同学、朋友之间的话越来越多,同父母交流的话却越来越少。还记得最近一次与父母促膝谈心,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上次跟父母愉快地在一起,是何时吗?还记得…… 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举办两项活动。
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座谈会。请你为这个座谈会拟一条标语。(1分)
创办一份刊物。请你为该刊物拟一个新栏目,并说明该栏目的内容。(每个栏目名称不超过6个字) (1分)
示例:栏目一:成长路 (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无私、无怨的付出。)
栏目二:
在座谈会的准备过程中,你的好朋友说:“跟父母有什么好沟通的?他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不是说我这个没做对,就是说我那个没做好。要我怎么跟他们沟通?座谈会我不想参加!”这时你会怎么劝你的好朋友?(2分)
你说:
三、阅读(含8~25题,共38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5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其后10~14题。(共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文章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
文章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2分)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 2)以其境过清( )
1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1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分)
答:
1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政府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15~19题。(共10分)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16.文中第4段为什么说“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2分)
17.分析第4段中运用的主要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2分)
18.文中第6段举诺贝尔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2分)
19.结合实际,试举一例来谈谈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40字左右)(2分)
(四)(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
智慧的美丽
(1)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我流了泪。
(2)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因为里面有一种真实和聪明,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3)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没有自己的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独生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4)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5)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要回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我不会。
(6)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7)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8)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9)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好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10)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11)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哪,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冲刺吗?我几乎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
(12)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13)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14)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15)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16)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17)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20.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我流了泪”,你认为“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 。
21.读完全文,请你用恰当的词语表明“我”的情感(心理)变化。(2分)
( )—— 紧张 ——( )—— 流泪
22.请你细读第五自然段,根据答题人的表现,谈谈答题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
23.怎样理解“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这句话?(2分)
答: 。
24.结合文章题目及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3分)
四、写作(40分)
25.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书,值得品读:父母、同学、老师、自然、社会也是书,也值得我们品读。品读是了解,是感情,是探索,是超越……
请以“品读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傍晚,园丁到花园散步,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花草树木都郁郁寡欢,缺乏生机,询问之后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俊秀,所以感到遗憾,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多结果子,因此显得郁闷……而在花园的一个角落,有一棵小草在夕阳中开着灿烂的花朵。园丁惊喜地问:“你那么渺小,为何却能开出这么美丽的花朵?”
小草微笑着说:“我不是橡树,也不是松树,我只是一棵小草,可是,我会尽力开好我这朵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