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饶、优”等10个生字,会写“优、淡”等13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师:(出示西沙群岛图片)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是什么地方呢 2.对了,这就是我们美丽的西沙群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吧!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写西沙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点明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部分(2~5):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第三部分(6):写西沙群岛未来会更加美丽富饶。4.认读生字、新词。富饶 优美 瑰丽 交错 岩石 海参 鼓起 鸟粪宝贵 建设 大龙虾 划过来 挺威武 数不清厚厚的 有深有浅 祖祖辈辈(1)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2)本课生字较多,可布置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有关词语。(3)以字带词,理解词义。检査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4)以词带句,加强朗读。五光十色——“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学习字词25分钟各种各样——“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5.学习新字,书写指导。(1)出示生字:优 淡 浅 错 岩 虾 挺 刺 鼓 数 厚 宝 贵(2)指名认读。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数”,前鼻音“浅、岩”,后鼻音“挺”。(3)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 a.学生观察生字,交流展示:“优、浅、错、虾、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鼓、数”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岩、宝”上下结构,上窄下宽。b.师重点指导:“挺”左右结构,注意书写顺序,右边的“廷”,先写“壬”,再写“廴”。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要写长。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6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1.练习朗读课文。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3.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生字的学习方法有:①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②师生交流。③同学互认互考,读准字音。④给多音字选读音。以此可以掌握生字的形音义。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同学们形象而直观地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富饶而美丽,扩展了同学的想象力,使大家乐学、活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哪位同学说一说西沙群岛有什么特点呢 (美丽富饶)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它的美丽富饶的呢 这节课我们来揭晓答案吧。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2)思考: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在哪里?那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指名回答)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 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 是怎样连接的 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来写的。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3.学习第3自然段。(1)自读第3自然段。(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a.本段有几句 (三句话)b.这段话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 (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c.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出示:“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4.学习第4自然段。(1)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用“‖”给本段分为三层。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教师评议,进行总结。(3)出示:“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a.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b.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5.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第5自然段。(2)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 介绍的是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一段共有4句话,是以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写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的”。6.学习第6自然段。(1)指名读第6自然段。(2)出示重点句:“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a.指名读句子。b.课堂讨论:说说自己读句子后的体会 (学生交流)c.教师小结:这是第6自然段的第2句话,这句话与第1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1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6分钟) 按“总—分—总”的方式安排结构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按照这种方式构段,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中心明确。运用这种写作方式进行写作,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其次,要具体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描述这个特点;最后,要加以总结。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4分钟) 学习第4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1.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了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①海水五光十色。②海底有岩石、珊瑚、海参、大龙虾。③鱼多且美。④鸟多。2.我还引导了学生做了以下积累:写颜色多的词,写数量多的词。含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