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云南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印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云南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4 10: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古代印度
1.(2022·云南文山·九年级期末)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2.(2022·云南文山·九年级期末)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图片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A. B.
C. D.
3.(2022·云南昆明·九年级期末)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这给种姓制度罩上神圣的色彩。该制度出现在: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埃及
4.(2022·云南文山·九年级期末)一位老师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自称是“婆罗门”后裔的印度人,他用极其自豪的言语讲述了自己家族的谱系和历史。这个印度人的自豪感根源于( )
A.印度经济发展 B.印度的大国身份
C.印度的种姓制度 D.印度文化灿烂
5.(2022·云南红河·九年级期末)“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罗马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6.(2022·云南昭通·九年级期末)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吹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还有“贱民”。这种制度被称为
A.元首制 B.种姓制度 C.禅让制 D.分封制
7.(2022·云南昆明·九年级期末)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等级越高就被认为越纯净,离神越近。该等级制度是
A.种姓制度 B.穆斯林公社
C.城邦制度 D.马尔克公社制度
8.(2022·云南文山·九年级期末)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9.(2022·云南文山·九年级期末)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宗教对应正确的是
A.基督教——穆罕默德一一巴勒斯坦 B.道教——屋大维一一阿拉伯半岛
C.佛教一—乔达摩·悉达多一一古印度 D.伊斯兰教——耶稣——古埃及
10.(2022·云南曲靖·九年级期末)与下图所示雕像相关的宗教是
释迦牟尼佛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印度教
11.(2022·云南昭通·九年级期末)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克洛维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12.(2022·云南大理·九年级期末)《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于哪一历史人物?(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阿育王
13.(2022·云南临沧·九年级期末)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题干提示信息“种姓制度”,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C正确;古代埃及文明代表有金字塔、太阳历等,A排除;古巴比伦王国最典型的文明代表史是《汉谟拉比法典》,B排除;古代罗马在法学方面、建筑方面的成就较大。D排除;故选C。
2.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婆罗门地位最高,主掌宗教祭祀;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这三个等级服务,C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他们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故选B。
4.C
【详解】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婆罗门”可知,这个印度人的自豪感根源于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种姓制度各等级界限森严,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C项正确;ABD项与“‘婆罗门’后裔”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阶层,B项正确;刹帝利是种性制度的特有阶层,古代罗马、 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埃及均没有这个阶层,阶层,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逐渐建立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制度是种姓制度,B项正确;古罗马实行元首制,排除A项;禅让制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C项;中国古代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形成了种姓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故“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等级越高就被认为越纯净,离神越近。”材料中反映的制度是种姓制度,A项正确;穆斯林公社与伊斯兰教相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邦制度,排除C项;马尔克公社制度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选项D符合题意;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A排除;李耳一般指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B排除;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C排除。故选D。
9.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C项正确;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发源地是罗马的巴勒斯坦省,排除A项;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发源地是中国,排除B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C项正确;ABD项与释迦牟尼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D项正确;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排除A项;克洛维不是宗教创始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以玄奘西游前往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取经为素材,书中描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佛法的故事,书中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的历史人物是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A项正确;基督教诞生地是古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传说中的耶稣,排除B项;伊斯兰教诞生地是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C项;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创始人,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摩尼,D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人,排除A项;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排除B项;哈佛拉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