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时间、国别、皇帝、目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影响)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组成。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
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内容),
5、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影响)
候课任务
任务一:背诵过关任务1--3
任务二:名词解释:《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收集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而成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一世执政时期的法令
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罗马法
◎起源:习惯法
◎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完备:《罗马民法大全》
2、
发展历程
◎形成: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含义: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对后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材料二: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发端于罗马;罗马律师制度是现在世界各国律师制度的初级形式;西方国家的某些司法原则,也源于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罗马法的原则。
对当时: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有利于调节国家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3、影响
2、律师制度
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是否起诉嫌犯、并对案件作出判决的制度。 (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等)
罗马法遗产在今天
1、陪审制度
3、不告不理原则(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
中国目前:两审终审制度。
4、一审终审
案件经过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5、一事不再理
就是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
“保护人制度”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盎司罚金; 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民法大全》: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罗马法有哪些不足呢?
4、局限性
阶级不平等
男女不平等
皇权至上
二、帝国的灭亡
对比两幅地图(见课本47页、49页),指出疆域变化?结合课本48页最后两段内容,归纳灭亡原因?
外敌入侵;财政枯竭;
不屑于学习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启示: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说起日本,你会想起什么?
历经千难万险来华的
遣唐使?
甲午海战的炮声?
南京大屠杀?
那么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为什么近代屡屡侵略中国呢?
今天我们从历史中追源。
第11课 古代日本
自主先学
带着问题默读课本,勾答案,标问题。
【6世纪前的日本】
日本出现国家的时间、基本统一的时间,政权,大王、贵族、部民三者的关系。
【大化改新】
背景、时间、天皇、内容、意义?
【幕府统治】
庄园的特点、什么是武士、进入幕府统治的标志?
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学生活动:梳理日本发展历程
要求:再读本课中涉及时间、对应事件、阶段;在课题下面绘制年代尺;
双色笔归纳完成。时间为5分钟。
1--2世纪 5世纪 646年(7世纪中期) 12世纪晚期
出现国家
大和政权基本统一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开始
大和民族
日本国
正式建立。
孝德天皇
源赖朝
开启
镰仓幕府时代
一、地图中观日本
观察左图,并结合世界地图和世界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日本的领土组成?
2、地形有何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3、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和丘陵占71%,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3776米,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
二、比较中感日本之背景
材料一:
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材料二: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同时期的中国:
繁荣稳定
阶级矛盾尖锐
政局动荡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二、比较中感日本之内容
经济上: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班田收授法)统一赋税(租庸调制)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政治上:
(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土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政府鼓励垦荒,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铁制农具普及,农业技术进步,利用粪水、绿肥和草木灰等肥田,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二、比较中感日本之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皇为中心
的中央集权制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完备的法律
皇权至上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2官8省
制定律令
神化天皇
唐朝
日本
制度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政权机构
法律
统治者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看图说
影响
看图说
影响
文字
服饰--和服
茶道
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唐朝的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实际上是把中国式的封建制度搬到了日本,使日本逐渐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建立起崭新的封建制度。
地方豪强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直接原因
二、比较中感日本之幕府统治
武士出现原因
地方豪强把自己家庭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道精神
---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1.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2.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下列不属于武士道精神的是( )
A.忠义节烈 B.宣扬忠诚 C.忠于国家 D.无畏
B
C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