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 通过理解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2. 通过了解选官制度前后制度间的衍变,挖掘制度内细微的量变,并补充历史地图了解古代监察区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3. 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监察制度的影响,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
4. 了解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启发式影响,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以及官员考核、监察的方法
2.难点:
掌握官员选拔方式演进的内在规律以及不同时期选官制的利弊
三课前预习
1.秦汉至魏晋时期:考核制度: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什么?考核结果有何用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核情况如何?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________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________,上报中央,称为“上计”。________参与审核,防止造假。考核结果是官员________的依据;魏晋南北朝,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但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
2.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官员的管理
(1)考核
明朝 考满 对官员____的考核。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考察 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____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清朝 考课 包括三年一次的____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2)监察
①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____、肃政廉访司
②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____,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③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的监察职能没有改变
3.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员选拔“选贤任能”在选官和任用的环节主要特色是不拘一格地发现和使用人才。从先秦到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官制一步步走向成熟。
时期 制度
秦朝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代 ________
魏晋南北朝 ________
官员管理
考核办法 秦汉时期主要是________。但魏晋南北朝时期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监察制度 秦汉建立起以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时建立________制度
4.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官员的管理
(1)考核
①隋唐:归属____。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②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2)监察
①隋唐:____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____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②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____
5.经济重心南移
背景 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表现 宋朝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
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运输江南的粮食
影响 文化重心南移 北宋时,采取____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人才分布南移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四自我检测
1.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
A.科举制的完善 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 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2.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须参加吏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授官。考核的项目是“身(体貌丰伟)言(言词辩证)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这一举措( )
A.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升 B.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臻美 D.掀起了民众健身的热潮
3.分析如表,关于秦汉时期“御史”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出处 记载内容
《汉书·百官公卿表》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汉书·高帝纪》 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以职相监临
《汉书·朱博传》 御史大夫昌(周昌)下相国,相国绑侯何(萧何)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A.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长官 B.尚未设处理公务的固定场所
C.机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D.监察权和行政权有一定交叉
4.清末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由此可以看出( )
A.废除科举制度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B.新式教育遭到传统势力抵制
C.选官制度的变革切断了学子仕途 D.维新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5.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 )
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 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
C.军功、血缘、才能门第 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
6.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温仁和主持会试时有舞弊行为,都察院御史张钦奏劾之。万历三十八年会试,翰林院右庶子汤宾尹为同考官,其乡人韩敬试卷不佳,汤宾尹将其试卷从别房抽出,列人高第,结果“御史孙居相劾宾尹私韩敬”。御史的上述举措
A.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 B.导致官员与士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C.推动了官员考核制度日趋完善 D.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
7.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
时期 概况
西周 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 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 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 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8.东汉士大夫所重之名,以美德高行为主,如表列举了当时的几种主要美德。这体现了当时的选官制是( )
久丧 对父母守丧三年或加倍;对举主、故将行孝三年
让爵 父有高面长子应袭,逃避不受,以让其弟
避聘 避聘不就或让亲属
报仇 家有仇怨,奋身图报
报恩 故吏对举主,弟子对业师等
A.科举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9.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
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10.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这样的规定(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保障了监察机制的独立
C.有利于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D.消除了官吏的贪腐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上计 计簿 御史 赏罚
2. 任职期满 朝觐考察 京察 行御史台 封还驳正
3.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上计制 御史大夫 刺史
4. 尚书省吏部 御史台 十道 台谏合一
5.南北分卷
四自我检测
1.A
2.A
3.D
4.A
5.A
6.A
7.A
8.C
9.B
10.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