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案)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咏鹅》(教案)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14 10: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使用教材】花城版音乐教材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
【课 型】班级唱游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选曲为一首根据古诗词谱写的歌曲,体现了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特色,旋律流畅。本课通过畅游活动让学生感受词曲相结合带来的音乐美感,同时结合数字符号“2”进行律动,简单画出鹅的形象,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美妙。
【教学目标】
1、能背唱歌曲《咏鹅》,在演唱中感受音乐是如何与古诗相结合的。
2、结合数字符号“2”的律动,简单画出鹅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美妙。
3、根据数字符号“2”的特点为音乐旋律编创出合适的动作进行唱游活动。
【教学分析】歌曲《咏鹅》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的故事创作而成,共四个乐句,用中国的民族调式写成,描写了鹅的外形以及游水时轻盈优雅的动作,表达了孩子们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根据数字符号“2”的特点为音乐旋律穿创出合适的动作,进行唱游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影视资源等
【教学课时】1课时
【课题类型】唱游课
【教学过程】
一、诗中有画
以《咏鹅》的伴奏音乐为背景音乐,教师随着歌曲旋律的起伏用数字“2”画出一只在碧绿水面游玩的大白鹅,从而引出课题《咏鹅》。
1、教师随音乐用数字“2”画出正在游水的大白鹅。
2、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画出大白鹅。
【设计意图:根据音乐的旋律走向用数字“2”画出鹅,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咏鹅的旋律有个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歌曲做铺垫。】
二、诗中有意
1、介绍骆宾王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2、教师带领学生一边跟伴奏朗诵歌词。
三、诗中有乐
1、拍一拍:
学习节奏:
X X | X O| X X X X | X O |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X X X X | X — |XX XX | X — |
白毛 浮绿 水, 红掌 拨清 波。
X X X X | X — |XX XX | X X. |
鹅 鹅 鹅, 曲项 向天 歌。
X X X X | X X |XX XX | X X |
白毛 浮绿 水, 红掌 拨清 波。
2、唱一唱。
师生接龙:教师范唱,学生打手号接龙。
3、找一找:两只鹅旋律的区别。
4、师生分角色哼唱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旋律的学习,将容易出错的乐句通过两只鹅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找出两个音符的区别,准确唱准乐句。】
四、诗中有歌
1、教师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2、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3、男女生分组接龙演唱歌曲。
4、加入速度变化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五、诗中有舞
1、学生为歌词自主创编动作,教师进行提炼升华。
间奏中慢慢抬手做鹅的动作,同时通过手势展现数字2。“鹅鹅鹅”左手捏掌做鹅的额头,前后摆动,“曲项向天歌”手在身体前面绕一圈抬高,“白毛浮绿水”双手在身前画数字“2”,“红掌拨清波”双手上下晃动,模仿划水的动作。
2、教师带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为歌曲编舞,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并通过数组“2”的符号来帮助学生创编动作。】
六、拓展
观看《咏鹅》舞蹈视频。
【教学后记】
本课选曲为一首根据古诗词谱写的歌曲,体现了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特色,旋律优美流畅。本课通过畅游活动让学生感受词曲相结合带来的音乐美感,同时结合数字符号“2”进行律动,简单画出鹅的形象,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美妙。
在导入中,我根据音乐的旋律走向用数字“2”画出鹅,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咏鹅的旋律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歌曲做铺垫。在学习歌曲《咏鹅》的教唱过程中,我把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用鹅爸爸鹅妈妈和鹅宝宝这个咏鹅家族来吸引学生,通过图片鹅爸爸和鹅妈妈脖子形状的区别来区分容易出错的乐句“21 23 | 5 0|和21 23 | 5 i|”的区别,学生能够直观的找出易错点,解决疑难乐句。最后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再加以提炼,通过身体律动用各种形式的数字符号“2”来为《咏鹅》加入舞蹈动作,使这节数字舞蹈课更加生动。
本节课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了数字音乐、数字舞蹈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记忆和掌握一首作品,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