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4 14: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以时间阶段和空间区域为线索,梳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基础知识,使学生可以对较长时段和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佛教能够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原因,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3、通过分析当今社会中国元素促进世界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难点:对中华文化世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前预习
1.____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1)具体表现
①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____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促进欧洲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
②火药: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③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____的到来。
④印刷术: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____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佛教传入
(1)历程:
时间 历程
____之际 从古印度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同____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时期, ____
宋明时期 由盛转衰中华文化一部分
(2)影响
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3.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时间 内容 中华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 汉字 汉字已传入____、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
3—5世纪 儒学 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____成为官学
4世纪 佛教 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____、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7世纪 制度 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____,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____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
其他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8世纪以后 造纸术 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3世纪 火药 火药在经____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指南针 促进了____,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印刷术 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____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4—15世纪 琉球 中国先进的____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15世纪 郑和 ____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16—18世纪 中国热 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4.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西学东渐
(1)明清:
内容:①明末意大利人__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②《____》《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影响:①明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2)19世纪中后期
原因: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层次 派别和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
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编译书籍;仿制西方战舰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①新式学堂:1862年,____在北京设立②留学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③译书机构:1868年,创办____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和平改良,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思想 资产阶级激进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自我检测
1.17、18世纪,一些西方传教士将儒家经典如《大学》、《礼记》、《中庸》、《论语》、《孟子》、《周易》、《书经》、《孝经》、《诗经》、《春秋》、《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这些书籍的出版
A.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B.促进了儒学在西方的传播
C.使18世纪的欧洲成为“中国之欧洲” D.催生了大批的启蒙思想家
2.《源氏物语》引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中国诗词,作者在152个重要的情节中融入了131处节选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句。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而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说中。由此表明( )
A.《源氏物语》是一部诗歌总集 B.《源氏物语》作者曾久居长安
C.《源氏物语》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依据 D.《源氏物语》取材于中国故事
3.《日本书纪》巻一四记载,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日本开始采用中国汉字。4世纪时期的日本古墓出土了许多与中国同样质地、造型、纹饰的铜镜、瓷器、陶器、金饰。这说明
A.隋唐时期中、日经济往来频繁 B.中国对外来文化传播与吸收并举
C.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 D.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4.1601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度自喻为“西僧”,之后又改称为“西儒”,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利玛窦此举说明( )
A.佛教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减小 B.文明间交流应遵循适应原则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联系 D.明代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线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如下表,这一做法
遗产种类 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
线性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记忆遗产 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
A.体现了中国文化领先世界 B.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C.提升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D.展现了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性
6.1811-1911年间,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合译了大量“汉文西书”,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物理学等,其中出现了圣经、行星、国会、文艺复兴等术语。译书活动( )
A.源于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 B.开启中国天文学的近代化
C.扩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D.旨在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7.新罗真兴王(540一576)曾提出“修己安百姓”的主张;文武王(661一681)也曾提出“民爱”思想并把它作为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这说明当时新罗
A.统治者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众完全认同“仁”的思想
C.将朱熹的伦理思想作为治国准则 D.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8.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
A.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 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 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
9.19世纪中叶,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不包括
A.招揽传教士来华传播西学 B.设立京师同文馆
C.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引进和翻译西方书籍
10.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形成以后,经历夏、商、西周三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格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文明中心确立并且不断地向外辐射,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中国的稻谷、丝绸、茶叶、陶瓷、漆器、医药等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亚等地。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 B.中国同东南亚等地交往以物质交流为主
C.东南亚等地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 D.中外贸易缩小了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大航海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
2. 两汉 儒家文化 本土化
3. 朝鲜半岛 儒学 朝鲜 大化改新 教育体制 阿拉伯人 远洋航行 文艺复兴运动 生产技术 郑和
4. 利玛窦 几何原本 京师同文馆 翻译馆
四自我检测
1.B
2.C
3.C
4.B
5.B
6.C
7.D
8.C
9.A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