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4 14:5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了解印欧人迁徙的史实,认识印欧人迁徙的对区域文化形成影响。
2.了解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东西方游牧民族的迁徙状况,认识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3.了解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部落大迁徙,认识游牧部落大迁徙对亚欧大陆政治版图的影响。
4.了解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的扩张及其影响。
5.分析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人类迁徙的史实。
难点:早期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课前预习
1.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分布
(1)北美:①白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印第安人: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____,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2)拉丁美洲
①黑人: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②混血:____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③印第安人: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2.人口的迁移
(1)原因:_______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
(2)表现
①美洲的________人口减少90%—95%。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________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3)影响:______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3.近代殖民活动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____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主导、融合____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4.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的阶段特征。
时期 人口迁徙 阶段特征
古代
近代
现代
5.美洲族群的变化
(1)原因:
①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②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③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的数量大大增加。
(2)影响: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③形成新的____,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四自我检测
1.19世纪末,大量来自南欧、东欧以及亚洲的移民开始涌入美国,这批人大都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重体力劳动,并且索取的报酬很低,这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认为新移民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
A.拒绝从事工资待遇较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旧移民的矛盾
2.在北美和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具有多元特征
B.都存在种族压迫和歧视的问题
C.拉美欧洲移民活动区域的主体文化是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D.考迪罗独裁专制激起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3.如表是某学生关于美洲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的整理条目,其中正确的有
条目一 在加拿大,混血人种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条目二 在美国,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条目三 在海地,黑人人口占多数
条目四 在秘鲁,印第安人超过人口半数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4.据相关资料统计,1852-1858年列强从广东汕头掠运出国的华工约有4万多名。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美国加速西部开发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西方进入垄断阶段
5.下图为185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谋生情况统计。以下推断较为合理的是
A.该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江南经济重心的地位丧失
C.乡民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 D.商战爱国思想被普遍接受
6.从1652年荷兰人登陆好望角开始,当地人土地被掠夺、公民权被取消,被驱赶到地域狭小的地方定居。这主要是因为( )
A.荷兰实行掠夺性殖民 B.南非残酷的种族歧视
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南非特殊的发展政策
7.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清政府立案。清政府只能在自己办理的洋务学堂明确禁止洋教习有传教行为,对教会学校如何教育中国人只能任凭传教士的愿望。这一现象说明( )
A.教会学校客观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B.教会学校依靠不平等条约享有教育特权
C.晚清时期中国的教育带有半殖民地色彩 D.教会学校教育不利于中国教育的本土化
8.澳大利亚原本有500个土著部落,1778年之前有土著75万人左右;随着英国殖民运动的发展,1933年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口降至不足10万人。这一变化( )
A.改变了世界的人口结构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C.加速了黑奴贸易的发展 D.导致欧洲文化成为当地主流文化
9.官方资料显示,19世纪末,已有中国人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属大洋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岛上种植椰子、香蕉的华工一度达数千人。留居岛上的华人多与当地人通婚,21世纪初,萨摩亚独立国的混血华裔超过3万人,在外来血统居民中居于首位。材料可用于说明
A.南太平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 B.殖民者对大洋洲土著的屠杀
C.大洋洲华裔居民的生产生活 D.中华文化圈覆盖的空间范围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有大量外国劳工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三课前预习
1. 保留地 混血人种
2. 新航路 印第安人 非洲黑人 美洲
3. 白人 欧洲文化 多种文化
4.
时期 人口迁徙 阶段特征
古代 印欧人迁徙;匈奴引发大月氏人西迁;南匈奴南迁;匈奴西迁引发日耳曼人南迁; 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冲击;迁徙在欧亚大陆间展开;形成不同的区域文化;
近代 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欧洲移民、华工、华侨 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以殖民扩张为主,黑奴贸易、移民为辅助;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废止,被华工等取代;新大陆的文化被毁灭;形成新的欧洲主导的文化;
现代 劳力全球性流动;难民增加; 流向发达国家;精英流动;促进文化交流、交融;难民影响世界稳定;
5.文化认同
四自我检测
1.C
2.D
3.B
4.B
5.A
6.A
7.C
8.D
9.C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