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女娲补天(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败、措、混”等9 个生字。理解“惨败、混乱、惊慌失措”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3.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图片)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出它们是来自哪个故事或传说吗?(学生依次说出图片中的故事的名称)同学们,最后一张图片展示的是女娲造人的场景。女娲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母亲,她抟泥造人,才有了今天地球上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女娲的另外一个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女娲补天)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写人们在大地上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第二部分(2):交代了天露出大窟窿的原因,以及人们的悲惨生活。第三部分(3、4):详细描绘了女娲补天的经过。第四部分(5):天补好了,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4.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惨败 混乱 窟窿 艰难 熄灭 坍塌 传颂 功绩欢声笑语 惊慌失措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惨、措”,翘舌音“传、失”,后鼻音“隆、声、惊”。另外,注意多音字“难”,在这里读“nán”,组词为“难过”,它还有一个读音是“nàn”,组词为“灾难”。多音字“传”,在这里读“chuán”,组词为“传颂”,它还有一个读音是“zhuàn”,组词为“传记”。(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 1.指名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生活很幸福?(从“欢声笑语”“快乐幸福”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人们生活很幸福。)2.指名读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天露出大窟窿的原因,以及人们的悲惨生活。找出这些句子,说说你的体会。(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交代天露出大窟窿的原因的句子是第2自然段的第三、四句,描写人们的悲惨生活的句子是第2自然段的最后两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大地上的悲惨景象以及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境况。)3.指名读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1)女娲看到这样可怕的情形,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补天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它也要分成好几个步骤。你知道是哪几个步骤吗?给每一步都取一个小标题。然后发挥想象,将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说得更加生动、具体。(首先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理清女娲炼石补天的顺序,然后将每个步骤总结成一个小标题,即寻找彩石、熔炼彩石、修补窟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将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说的更加详细。)4.指名读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整体阅读课文,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理解女娲的形象,重在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其精神品质。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析有关女娲的具体事例,体会其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为了人类不怕困难、甘愿奉献的精神。)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在女娲的不懈努力下,天终于被补好了,从此以后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没有坍塌的危险了。人们也重新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呢?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关于女娲的知识,认识了生字,理解了重点语句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感受了女娲的人物形象,体会了她身上让人感动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