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生物八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生物八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13 16:15:20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生物八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大名期末)在花生种子的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所以,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胚芽,故答案为:A。
【分析】花生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等。胚有子叶(2片)、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2.(2020八上·延庆期中)“春种一粒粟”,春天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下列种子结构中是新植物幼体的是(  )
A.种皮 B.胚 C.胚乳 D.胚芽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四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可见,被称为新植物的幼体的是胚。
故答案为:B。
【分析】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
3.(2020八上·路北期中)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顶端优势
C.抑制向光生长 D.抑制生长速度
【答案】B
【知识点】芽的类型
【解析】【解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木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去掉顶芽,来促进侧枝的生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对农作物整枝、打叉或摘心,来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4.(2020八上·岳池期中)下列有关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据着生位置不同,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B.依据发育结果不同,芽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C.芽中有分生组织,能全部发育成枝条
D.木本植物的枝条既能长长,也能加粗
【答案】C
【知识点】芽的类型;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A正确。
B.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枝芽(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B正确。
C.芽中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植物的芽可分为枝芽,花芽,混合芽,枝芽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发育成叶和花,C错误。
D.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能加粗,也能长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芽的分类:1.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2.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
5.(2020八上·仙游月考)农民常在清明前后开始春耕播种,主要考虑种子萌发需要(  )
A.适宜的温度 B.适宜的光照 C.适量的水分 D.充足的氧气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清明前后,天气逐渐转暖,我国很多地方农民忙着春耕播种,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6.(2020八上·兴庆期末)一棵未经修剪的苹果树共有5条完好无损的侧枝,那么这株苹果树共有顶芽(  )
A.1个 B.6个 C.5个 D.无数个
【答案】B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解:主干顶端的芽叫顶芽,侧枝顶端的芽也是顶芽。未经修剪的苹果树共有5条完好无损的侧枝,有5个顶芽,连同主干的顶芽,它共有6个顶芽。
故答案为:B。
【分析】芽的分类主要有:1、从发育来看: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2、按位置分:顶芽(着生在茎的顶端)和侧芽(着生在茎的一侧的叶腋内)
7.(2021八上·卢龙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B.根尖各部分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是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C.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移栽植物时注意保护根尖
【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收水,A不符合题意。
B.根尖各部分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B符合题意。
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植物应带土移栽,保护好根尖,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植物的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②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8.(2020八上·北海期末)下列关于根尖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冠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分生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D.成熟区不能吸收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根冠位于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伸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故C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图示如下:
9.(2019八上·莆田期中)小明帮父亲给玉米苗施肥时,由于经验不足,施肥过多,出现了“烧苗”现象,缓减“烧苗”的办法是(  )
A.马上移栽玉米苗 B.浇水
C.疏松土壤 D.减少阳光对苗的照射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可知,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10.(2020八上·槐荫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2伸长
B.a是顶芽,b、c是侧芽
C.图中3是叶原基,能发育成图中b或c
D.图中2不断伸长,能发育成图中d
【答案】C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1是生长点,生长点可以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芽轴伸长,还能产生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A正确。
B.根据芽的位置划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图中a位于顶端,是顶芽,bc位于茎的侧面,属于侧芽,B正确,
C.3是芽原基,而不是叶原基,将来可发与成侧芽,即可以发育成图中的b或者c,C错误。
D.叶芽的结构中,芽轴不断长长,将来发育为纸条的茎,即图中的d,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a是顶芽,位于茎的顶端,bc是侧芽,位于茎的侧面,d是茎。在芽的结构中,1是生长点,2是芽轴,3是芽原基。
11.(2020八上·合浦期中)种植生菜、芥菜等以生产叶为主的植物需要多施(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生菜、芥菜等生产是以叶为主,所以要想提高产量,需要多施氮肥。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氮、磷、钾是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 --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硕果累累,含钾的无机盐 --茎秆健壮。
12.(2020八上·仙游月考)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三种元素是(  )
A.氮、磷、钾 B.氮、钙、锌 C.氮、磷、铁 D.硼、硫、磷
【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A正确。
【分析】氮肥--枝繁叶茂;磷肥--硕果累累;钾肥--茎秆健壮。
13.(2020八上·曲阳期中)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
B.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进一步贮存在叶肉细胞中
C.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D.为光合作用准备物质和能量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因为黑暗环境中绿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内淀粉,不能使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也不为光合作用准备物质和能量。
故答案为: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4.(2017八上·江津月考)探索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  )
A.所释放出来的气体是氧气 B.合成的有机物中含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必需的条件是要有光
【答案】B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探索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含有淀粉。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15.(2020八上·曲阳期中)将放有金鱼藻和水的试管放在阳光下会冒气泡,这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将放有金鱼藻和水的试管放在阳光下,金鱼藻就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这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换为有机物。
16.(2020八上·丰润期中)张新同学是个实验小能手,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他在同一棵树上,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应该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早晨摘取叶片a经过一晚上的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最多,光合作用的时间最短,积累的有机物最少,其重量最轻;傍晚摘取叶片c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时间最长,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其重量最重。故c>b>a。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17.(2020八上·凌云期中)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
B.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晚上温度高呼吸作用强烈
C.白天温度低光合作用微弱,晚上温度高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温度低光合作用微弱,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产哈密瓜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能转变为可溶性糖。2、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均与温度有关。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 、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强,而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就比较少,所以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的糖分积累的就比较多,吃起来特别甜。
18.(2021八上·古冶期末)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C.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把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所以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能增强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是水分,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植物移栽时易损伤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幼苗移栽时带土移栽是为了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9.(2020八上·凌云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蒸腾作用不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蒸腾作用可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以防止被灼烧
D.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不符合题意。
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因为无机盐的吸收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有关系,蒸腾作用只是促进其运输,B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可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以防止被灼烧,C不符合题意 ;
D.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D不符合题意。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如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20.(2019八上·海港期中)关于谚语、俗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C.充足的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所以说“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所以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B不符合题意。
C、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与阳光无关,很多种子有光无光都能够萌发,C符合题意。
D、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一个枝芽就发育成了枝条,所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有完整且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1.(2019八上·海港期中)如图是杨树的叶片横切面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④分别是上、下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B.②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可进行光合作用
C.③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D.⑤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图示中,①上是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
A、①、④分别是上、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具有保护作用,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②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D、③是叶脉,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靠近叶片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22.(2019八上·海港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证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
A.清水 B.氢氧化钾溶液
C.二氧化碳 D.阳光
【答案】C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图示B中的氢氧化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A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A、B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证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23.(2019八上·定州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把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在蒸馏水和一定含量的无机盐液体中,过一段时间后,幼苗长势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是无土栽培
B.甲长的弱小是因生长在含有一定量无机盐溶液中
C.乙长的健壮是因生长在含有一定量无机盐溶液中
D.此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A正确。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甲试管中是蒸馏水,所以植株长的弱小;乙试管中是无机盐液体,所以植株长的健壮,B错误;C正确。
有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D正确。
【分析】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二、判断题
24.(2021八上·卢龙期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和水。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淀粉,因此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5.(2020八上·田东期中)水分、阳光、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
26.(2020八上·田东期中)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和叶柄四部分组成。()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一片完整的叶从外形上可分为叶柄、叶托、叶片三部分。
27.(2017八上·防城期中)无土栽培的优点是,比土壤种植含营养物质高.(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无土栽培
【解析】【解答】解: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
28.(2016八上·无锡期末)在生物圈中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生物只要是活的,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 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但是自然界中,并不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比如燃烧, 金属的锈蚀等都会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连线题
29.将两边相关的知识匹配起来
a.合理密植     A 呼吸作用原理
b.中耕松土     B. 光合作用原理
c.西红柿摘除顶芽     C. 顶端优势
d.将种子浸泡     D. 消耗原有的淀粉
e.光合作用实验中, 将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     E. 便于萌发
【答案】B;A;C;E;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芽的类型;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原理;中耕松土是为了让根能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原理;西红柿摘除顶芽是为了打破植物的顶端优势;将种子浸泡是为了让种子吸水,呼吸作用加强,释放更多能量,便于萌发;光合作用实验中, 将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是为了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分析】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合理的密植,能让植物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可以提高产量。
2、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4、将种子先在适宜温度下浸泡让其吸足水分开始萌发后再播种,可以加速其萌发和提高其发芽率。
四、实验探究题
30.(2021八上·姜堰期末)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 1 )提出问题:   。
( 2 )作出假设:   。
( 3 )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食盐水、烧杯。
( 4 )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   中。均相同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放入烧杯中,注明A与B.再将A、B烧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组,对照组是   组。
③两天后,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 5 )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   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   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   。
【答案】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清水;A;B;促进;抑制;无影响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中种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含盐量是该实验的变量。科学探究中问题的提出要针对要探究的因素而提出,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么?
(2)假设要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4)①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盐度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盐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10%食盐水中,B组种子就要浸泡在清水中。②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该实验中的实验组是A组,对照组是B组。
(5)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促进大豆种子 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1.(2020八上·田东期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   。比较萝卜条②--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   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   (填“失水”或 “吸水”)的过程。
(3)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
【答案】(1)溶液浓度
(2)浓盐水;大于;吸水
(3)及时浇水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1)此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是溶液的浓度。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A中盛的是浓盐水;观察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说明B烧杯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就吸水了。B烧杯中盛的是清水。
(3)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
【分析】外界溶液浓度是影响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外界溶液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植物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是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土壤溶液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
这就是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观象的原因。
32.(2021八上·大名期末)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部分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1是暗处理,它的目的是   。
(2)步骤2选择完整叶片对其部分用黑纸片遮光,这在实验中起   作用,变量是   。
(3)光照数小时后,摘下遮盖黑纸片的叶片,进行步骤3脱色,酒精的作用是   ,加热至叶片变成   色。
(4)本实验得到两个结论:   ,   。
【答案】(1)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耗尽
(2)对照;光照
(3)溶解叶绿素;黄白
(4)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步骤1是暗处理,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运走、耗尽,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选择完整叶片对其部分用黑纸片遮光,是为了不让被遮盖部分见光,并且使之与未遮盖部分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即步骤2选择完整叶片对其部分用黑纸片遮光,这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变量是光照。
(3)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即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加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4)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这个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五、综合题
33.(2020八上·洛川期末)图甲所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枝芽(纵切)、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纵剖)示意图,据图回答:
(1)“根深才能叶茂”,植物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图甲中[   ]   细胞数量的增多和[   ]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
(2)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甲中的[   ]   区吸收的。
(3)将乙图中[3]的结构取下纵剖,你认为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   的结构相似,图乙中的[4]是由图丙中的[   ]   发育来的,也是由丁图中的[   ]   发育来的。
(4)图丁中[10][11][13][14]共同组成了种子的主要部分   。
(5)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就图乙结构而言就是[ 1 ]的优先发育抑制[   ]    的发育。
【答案】(1)C;分生区;B;伸长
(2)A;成熟
(3)丙;8;芽轴;13;胚芽
(4)胚
(5)3;侧芽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1)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所以植物幼根的生长与图甲中的BC区域有关。
(2)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甲中的A成熟区吸收的,再经茎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3)乙图中的3是侧芽,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丙的结构相似。图乙中的4是茎,由图丙中的8芽轴发育来的,也是由丁图中的13胚芽发育来的。
(4)植物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的,将来发育成植物体为种子的主要部分。因此,图丁中10、11、13、14共同组成了种子的主要部分胚。
(5)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根据顶端优势现象,就乙图中结构而言,主要是抑制3侧芽的发育。
【分析】(1)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②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3)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34.(2020八上·丰润期中)如图表示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按要求回答:
(1)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换器”,是因为它能吸收太阳光能。图中的C过程是   作用。在细胞内的叶绿体中将   和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2)图中A过程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消耗   分解有机物,产生   气体,并释放能量。
(3)图中B是植物的   作用。
【答案】(1)光合;二氧化碳;水
(2)呼吸;氧气;二氧化碳
(3)蒸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过程C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
(2)过程A表示植物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是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中,B表示的是水蒸气从叶片的气孔中散失到大气中,因此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 / 12022-2023学年初中生物冀少版生物八上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大名期末)在花生种子的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
2.(2020八上·延庆期中)“春种一粒粟”,春天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下列种子结构中是新植物幼体的是(  )
A.种皮 B.胚 C.胚乳 D.胚芽
3.(2020八上·路北期中)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顶端优势
C.抑制向光生长 D.抑制生长速度
4.(2020八上·岳池期中)下列有关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据着生位置不同,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B.依据发育结果不同,芽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C.芽中有分生组织,能全部发育成枝条
D.木本植物的枝条既能长长,也能加粗
5.(2020八上·仙游月考)农民常在清明前后开始春耕播种,主要考虑种子萌发需要(  )
A.适宜的温度 B.适宜的光照 C.适量的水分 D.充足的氧气
6.(2020八上·兴庆期末)一棵未经修剪的苹果树共有5条完好无损的侧枝,那么这株苹果树共有顶芽(  )
A.1个 B.6个 C.5个 D.无数个
7.(2021八上·卢龙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B.根尖各部分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是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C.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移栽植物时注意保护根尖
8.(2020八上·北海期末)下列关于根尖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冠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分生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D.成熟区不能吸收无机盐
9.(2019八上·莆田期中)小明帮父亲给玉米苗施肥时,由于经验不足,施肥过多,出现了“烧苗”现象,缓减“烧苗”的办法是(  )
A.马上移栽玉米苗 B.浇水
C.疏松土壤 D.减少阳光对苗的照射
10.(2020八上·槐荫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2伸长
B.a是顶芽,b、c是侧芽
C.图中3是叶原基,能发育成图中b或c
D.图中2不断伸长,能发育成图中d
11.(2020八上·合浦期中)种植生菜、芥菜等以生产叶为主的植物需要多施(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2.(2020八上·仙游月考)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三种元素是(  )
A.氮、磷、钾 B.氮、钙、锌 C.氮、磷、铁 D.硼、硫、磷
13.(2020八上·曲阳期中)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
B.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进一步贮存在叶肉细胞中
C.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D.为光合作用准备物质和能量
14.(2017八上·江津月考)探索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  )
A.所释放出来的气体是氧气 B.合成的有机物中含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必需的条件是要有光
15.(2020八上·曲阳期中)将放有金鱼藻和水的试管放在阳光下会冒气泡,这气泡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16.(2020八上·丰润期中)张新同学是个实验小能手,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他在同一棵树上,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应该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17.(2020八上·凌云期中)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
B.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晚上温度高呼吸作用强烈
C.白天温度低光合作用微弱,晚上温度高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温度低光合作用微弱,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
18.(2021八上·古冶期末)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C.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把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19.(2020八上·凌云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蒸腾作用不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蒸腾作用可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以防止被灼烧
D.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0.(2019八上·海港期中)关于谚语、俗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C.充足的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
21.(2019八上·海港期中)如图是杨树的叶片横切面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④分别是上、下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B.②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可进行光合作用
C.③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D.⑤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22.(2019八上·海港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证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
A.清水 B.氢氧化钾溶液
C.二氧化碳 D.阳光
23.(2019八上·定州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他把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在蒸馏水和一定含量的无机盐液体中,过一段时间后,幼苗长势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是无土栽培
B.甲长的弱小是因生长在含有一定量无机盐溶液中
C.乙长的健壮是因生长在含有一定量无机盐溶液中
D.此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二、判断题
24.(2021八上·卢龙期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和水。
25.(2020八上·田东期中)水分、阳光、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6.(2020八上·田东期中)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和叶柄四部分组成。()
27.(2017八上·防城期中)无土栽培的优点是,比土壤种植含营养物质高.(判断对错)
28.(2016八上·无锡期末)在生物圈中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
29.将两边相关的知识匹配起来
a.合理密植     A 呼吸作用原理
b.中耕松土     B. 光合作用原理
c.西红柿摘除顶芽     C. 顶端优势
d.将种子浸泡     D. 消耗原有的淀粉
e.光合作用实验中, 将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     E. 便于萌发
四、实验探究题
30.(2021八上·姜堰期末)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 1 )提出问题:   。
( 2 )作出假设:   。
( 3 )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食盐水、烧杯。
( 4 )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   中。均相同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放入烧杯中,注明A与B.再将A、B烧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组,对照组是   组。
③两天后,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 5 )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   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   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   。
31.(2020八上·田东期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   。比较萝卜条②--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   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   (填“失水”或 “吸水”)的过程。
(3)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
32.(2021八上·大名期末)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部分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1是暗处理,它的目的是   。
(2)步骤2选择完整叶片对其部分用黑纸片遮光,这在实验中起   作用,变量是   。
(3)光照数小时后,摘下遮盖黑纸片的叶片,进行步骤3脱色,酒精的作用是   ,加热至叶片变成   色。
(4)本实验得到两个结论:   ,   。
五、综合题
33.(2020八上·洛川期末)图甲所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枝芽(纵切)、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纵剖)示意图,据图回答:
(1)“根深才能叶茂”,植物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图甲中[   ]   细胞数量的增多和[   ]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
(2)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甲中的[   ]   区吸收的。
(3)将乙图中[3]的结构取下纵剖,你认为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   的结构相似,图乙中的[4]是由图丙中的[   ]   发育来的,也是由丁图中的[   ]   发育来的。
(4)图丁中[10][11][13][14]共同组成了种子的主要部分   。
(5)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就图乙结构而言就是[ 1 ]的优先发育抑制[   ]    的发育。
34.(2020八上·丰润期中)如图表示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按要求回答:
(1)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换器”,是因为它能吸收太阳光能。图中的C过程是   作用。在细胞内的叶绿体中将   和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2)图中A过程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消耗   分解有机物,产生   气体,并释放能量。
(3)图中B是植物的   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所以,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胚芽,故答案为:A。
【分析】花生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等。胚有子叶(2片)、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胚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2.【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四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可见,被称为新植物的幼体的是胚。
故答案为:B。
【分析】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
3.【答案】B
【知识点】芽的类型
【解析】【解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木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去掉顶芽,来促进侧枝的生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对农作物整枝、打叉或摘心,来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4.【答案】C
【知识点】芽的类型;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A正确。
B.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枝芽(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B正确。
C.芽中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植物的芽可分为枝芽,花芽,混合芽,枝芽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发育成叶和花,C错误。
D.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能加粗,也能长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芽的分类:1.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2.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
5.【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清明前后,天气逐渐转暖,我国很多地方农民忙着春耕播种,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6.【答案】B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解:主干顶端的芽叫顶芽,侧枝顶端的芽也是顶芽。未经修剪的苹果树共有5条完好无损的侧枝,有5个顶芽,连同主干的顶芽,它共有6个顶芽。
故答案为:B。
【分析】芽的分类主要有:1、从发育来看: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2、按位置分:顶芽(着生在茎的顶端)和侧芽(着生在茎的一侧的叶腋内)
7.【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收水,A不符合题意。
B.根尖各部分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B符合题意。
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植物应带土移栽,保护好根尖,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植物的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②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8.【答案】C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根冠位于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伸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故C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图示如下:
9.【答案】B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可知,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10.【答案】C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1是生长点,生长点可以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芽轴伸长,还能产生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A正确。
B.根据芽的位置划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图中a位于顶端,是顶芽,bc位于茎的侧面,属于侧芽,B正确,
C.3是芽原基,而不是叶原基,将来可发与成侧芽,即可以发育成图中的b或者c,C错误。
D.叶芽的结构中,芽轴不断长长,将来发育为纸条的茎,即图中的d,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a是顶芽,位于茎的顶端,bc是侧芽,位于茎的侧面,d是茎。在芽的结构中,1是生长点,2是芽轴,3是芽原基。
11.【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生菜、芥菜等生产是以叶为主,所以要想提高产量,需要多施氮肥。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氮、磷、钾是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 --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硕果累累,含钾的无机盐 --茎秆健壮。
12.【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A正确。
【分析】氮肥--枝繁叶茂;磷肥--硕果累累;钾肥--茎秆健壮。
13.【答案】C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因为黑暗环境中绿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内淀粉,不能使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也不为光合作用准备物质和能量。
故答案为: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4.【答案】B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探索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含有淀粉。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15.【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将放有金鱼藻和水的试管放在阳光下,金鱼藻就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这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换为有机物。
16.【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早晨摘取叶片a经过一晚上的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最多,光合作用的时间最短,积累的有机物最少,其重量最轻;傍晚摘取叶片c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时间最长,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其重量最重。故c>b>a。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17.【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产哈密瓜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能转变为可溶性糖。2、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均与温度有关。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 、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强,而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就比较少,所以新疆吐鲁番的葡萄的糖分积累的就比较多,吃起来特别甜。
18.【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所以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能增强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是水分,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植物移栽时易损伤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幼苗移栽时带土移栽是为了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9.【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不符合题意。
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因为无机盐的吸收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有关系,蒸腾作用只是促进其运输,B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可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以防止被灼烧,C不符合题意 ;
D.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D不符合题意。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如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20.【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所以说“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所以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B不符合题意。
C、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与阳光无关,很多种子有光无光都能够萌发,C符合题意。
D、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一个枝芽就发育成了枝条,所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有完整且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1.【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图示中,①上是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
A、①、④分别是上、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具有保护作用,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②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D、③是叶脉,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靠近叶片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22.【答案】C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图示B中的氢氧化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A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A、B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证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23.【答案】B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A正确。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甲试管中是蒸馏水,所以植株长的弱小;乙试管中是无机盐液体,所以植株长的健壮,B错误;C正确。
有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D正确。
【分析】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淀粉,因此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一片完整的叶从外形上可分为叶柄、叶托、叶片三部分。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无土栽培
【解析】【解答】解: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生物只要是活的,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 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但是自然界中,并不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比如燃烧, 金属的锈蚀等都会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9.【答案】B;A;C;E;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芽的类型;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原理;中耕松土是为了让根能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原理;西红柿摘除顶芽是为了打破植物的顶端优势;将种子浸泡是为了让种子吸水,呼吸作用加强,释放更多能量,便于萌发;光合作用实验中, 将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是为了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分析】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合理的密植,能让植物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可以提高产量。
2、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
4、将种子先在适宜温度下浸泡让其吸足水分开始萌发后再播种,可以加速其萌发和提高其发芽率。
30.【答案】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清水;A;B;促进;抑制;无影响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中种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含盐量是该实验的变量。科学探究中问题的提出要针对要探究的因素而提出,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么?
(2)假设要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4)①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盐度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盐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10%食盐水中,B组种子就要浸泡在清水中。②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该实验中的实验组是A组,对照组是B组。
(5)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促进大豆种子 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1.【答案】(1)溶液浓度
(2)浓盐水;大于;吸水
(3)及时浇水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1)此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是溶液的浓度。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A中盛的是浓盐水;观察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说明B烧杯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就吸水了。B烧杯中盛的是清水。
(3)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
【分析】外界溶液浓度是影响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外界溶液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植物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是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土壤溶液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相反,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
这就是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观象的原因。
32.【答案】(1)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耗尽
(2)对照;光照
(3)溶解叶绿素;黄白
(4)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步骤1是暗处理,把盆栽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内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运走、耗尽,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选择完整叶片对其部分用黑纸片遮光,是为了不让被遮盖部分见光,并且使之与未遮盖部分形成对照实验,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即步骤2选择完整叶片对其部分用黑纸片遮光,这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变量是光照。
(3)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即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加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4)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这个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3.【答案】(1)C;分生区;B;伸长
(2)A;成熟
(3)丙;8;芽轴;13;胚芽
(4)胚
(5)3;侧芽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1)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所以植物幼根的生长与图甲中的BC区域有关。
(2)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甲中的A成熟区吸收的,再经茎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3)乙图中的3是侧芽,该结构的纵剖面应与图丙的结构相似。图乙中的4是茎,由图丙中的8芽轴发育来的,也是由丁图中的13胚芽发育来的。
(4)植物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的,将来发育成植物体为种子的主要部分。因此,图丁中10、11、13、14共同组成了种子的主要部分胚。
(5)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根据顶端优势现象,就乙图中结构而言,主要是抑制3侧芽的发育。
【分析】(1)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②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3)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34.【答案】(1)光合;二氧化碳;水
(2)呼吸;氧气;二氧化碳
(3)蒸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过程C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
(2)过程A表示植物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是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中,B表示的是水蒸气从叶片的气孔中散失到大气中,因此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