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线上假期评价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儿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完成( )
A.南京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卡片信息“1951年、阿沛 阿旺晋美”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从此,祖国大陆各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3.(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 1953年 、 工业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最高利益”是工业化。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一五计划(1953-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1959一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影响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 造成此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5.(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有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重大成就,与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有关,分别是1978年、1992年和2013年。其中,与论证“1992年”这一节点有关的应该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
③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到了一个由初期到中期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到南方各省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论证“1992年”这一节点有关的应该是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故B符合题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故 ① 错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于2013年,故 ④ 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方谈话、十四大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2011·海南)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其意义。
7.(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1983年煤炭部和省政府批准,徐州矿务局在全国率先实行5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了企业地位
C.新时期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自主权
【答案】D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世纪80年代,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题干内容正是通过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使企业效益由亏转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8.(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三角洲一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经济三角洲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放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外开放: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9.(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中共十四大决定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共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10.(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内容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带一路”"战略
C.各民族平等、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ACD属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内容,故ACD不符合题意。
“一带一路”"战略属于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经济发展的内容,不属于民族政策,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政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1.(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B.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D.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设想首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是其先是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的成功实现,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2.(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汉和防务评论》曾报道,大连造船厂改建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将加入中国海军,中国人的航母梦有望实现,海军力量将大大加强。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北海舰队的建立 B.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C.南海舰队的建立 D.东海舰队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民海军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华东军区海军(简称华东海军),是新中国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其主要任务是保卫华东海疆,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贯彻边建设边战斗的方针,并担负护渔、护航任务和协同陆军解放沿海岛屿等。
13.(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新形势下,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1955年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万隆会议,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针对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各国的矛盾、分歧,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14.(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2018年4月14号,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在联合国安理会叙利亚问题紧急会议上发言时,再次表达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强烈要求,他强调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A.第25届联合国大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第27届联合国大会 D.第28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这是中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它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是国际反华势力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图谋的彻底破产。
15.(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在1500列左右,数量居世界第一:列车时速覆盖了200公里到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6亿公里,为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中国的交通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运输网
B.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都有民航航线
C.到2010年,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D.大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大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运输网。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民航航线。中国已成为大国,很多城市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交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选择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据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农业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的哪项改革?
(3)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答案】(1)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结起来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②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结起来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958年,我国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使工业和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2)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经营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材料中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邓小平南巡视察讲话。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17.(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近年来,中共商丘市委、市政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开展了“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统筹推进农村“通、净、绿、亮、文”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下表为商丘市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拼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国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辉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随后对农村经济进行了改革,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目前,该市正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所有制性质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转变现念,改变不良习俗,增强文明意识,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下表为建国初期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可知,地主阶级被消灭,雇农、贫农由于分到土地,数量明显减少,得到土地的雇农、贫农成为了中农,从而使得中农数量增加,因此,这次事件是指1950年土地改革,在这次土地改革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据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可知,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开始执行,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发展予以支持,然而,土地改革虽使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所有制性质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据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制度,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生产责任制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党中央指导下,这一制度在农村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们要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转变现念,改变不良习俗,增强文明意识,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加快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坑塘净化、环境美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18.(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并承办多次重大国际会议,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1956一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部分)
年份 1956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材料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10日上午9点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迎接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并集体合影,随后主持小范围和大范围会谈,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今年我国举办的一场意义重大的主场外交活动。
(1)结合材料一,说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国际形势的改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4)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据材料三“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正当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初,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出现了70年代的外交高峰。
(4)据材料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10日上午9点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迎接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并集体合影,随后主持小范围和大范围会谈,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今年我国举办的一场意义重大的主场外交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重视周边外交,积极发展大国外交,注重发展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线上假期评价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儿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2.(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完成( )
A.南京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3.(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4.(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1959一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影响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5.(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有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重大成就,与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有关,分别是1978年、1992年和2013年。其中,与论证“1992年”这一节点有关的应该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
③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6.(2011·海南)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1983年煤炭部和省政府批准,徐州矿务局在全国率先实行5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了企业地位
C.新时期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自主权
8.(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三角洲一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经济三角洲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9.(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中共十四大决定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内容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带一路”"战略
C.各民族平等、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1.(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B.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D.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2.(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汉和防务评论》曾报道,大连造船厂改建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将加入中国海军,中国人的航母梦有望实现,海军力量将大大加强。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北海舰队的建立 B.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C.南海舰队的建立 D.东海舰队的建立
13.(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新形势下,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1955年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4.(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 2018年4月14号,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在联合国安理会叙利亚问题紧急会议上发言时,再次表达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强烈要求,他强调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A.第25届联合国大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第27届联合国大会 D.第28届联合国大会
15.(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在1500列左右,数量居世界第一:列车时速覆盖了200公里到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6亿公里,为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中国的交通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运输网
B.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都有民航航线
C.到2010年,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D.大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据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农业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的哪项改革?
(3)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17.(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近年来,中共商丘市委、市政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开展了“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统筹推进农村“通、净、绿、亮、文”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下表为商丘市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拼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国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辉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随后对农村经济进行了改革,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目前,该市正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18.(2022八上·岷县开学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并承办多次重大国际会议,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1956一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部分)
年份 1956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材料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10日上午9点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迎接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并集体合影,随后主持小范围和大范围会谈,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今年我国举办的一场意义重大的主场外交活动。
(1)结合材料一,说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卡片信息“1951年、阿沛 阿旺晋美”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从此,祖国大陆各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3.【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 1953年 、 工业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最高利益”是工业化。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一五计划(1953-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 造成此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5.【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到了一个由初期到中期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到南方各省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论证“1992年”这一节点有关的应该是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故B符合题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故 ① 错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于2013年,故 ④ 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方谈话、十四大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6.【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其意义。
7.【答案】D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世纪80年代,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题干内容正是通过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使企业效益由亏转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8.【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放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对外开放: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9.【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共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10.【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ACD属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内容,故ACD不符合题意。
“一带一路”"战略属于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经济发展的内容,不属于民族政策,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政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1.【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一国两制”的设想首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是其先是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的成功实现,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2.【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民海军的建立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华东军区海军(简称华东海军),是新中国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是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其主要任务是保卫华东海疆,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贯彻边建设边战斗的方针,并担负护渔、护航任务和协同陆军解放沿海岛屿等。
13.【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万隆会议,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针对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各国的矛盾、分歧,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14.【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这是中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它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是国际反华势力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图谋的彻底破产。
15.【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大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运输网。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民航航线。中国已成为大国,很多城市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交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选择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16.【答案】(1)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结起来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②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结起来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958年,我国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使工业和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2)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经营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材料中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邓小平南巡视察讲话。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17.【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所有制性质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转变现念,改变不良习俗,增强文明意识,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下表为建国初期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可知,地主阶级被消灭,雇农、贫农由于分到土地,数量明显减少,得到土地的雇农、贫农成为了中农,从而使得中农数量增加,因此,这次事件是指1950年土地改革,在这次土地改革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据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可知,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开始执行,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发展予以支持,然而,土地改革虽使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所有制性质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据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制度,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生产责任制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党中央指导下,这一制度在农村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们要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转变现念,改变不良习俗,增强文明意识,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加快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坑塘净化、环境美化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18.【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国际形势的改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4)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据材料三“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正当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初,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出现了70年代的外交高峰。
(4)据材料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于2018年6月10日上午9点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迎接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并集体合影,随后主持小范围和大范围会谈,同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今年我国举办的一场意义重大的主场外交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重视周边外交,积极发展大国外交,注重发展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