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案)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茉莉花》(教案)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14 10:5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名课程名称 《茉莉花》
适用对象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小学音乐花城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背景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及课前基础分析)
现在很多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比较偏爱,对民歌的关注和了解是比较被动的。我想通过这单元对《茉莉花》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并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有一定的运用能力,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要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培养音乐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我在上课过程中会以舞蹈、演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对歌曲学唱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聆听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体验歌曲的不同特色和风格特征,愿意欣赏和学唱我国优秀的民歌. (2)、指导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运用聆听、哼唱、模仿、对比等方法感受江苏扬州方言演唱的独特韵味,体会其风格特点。 (4)、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欣赏江苏,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其风格特征,能分析它们的异同和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简要说明)
通过聆听、体验、模仿、对比等方法感受江苏扬州方言演唱的独特韵味,体会其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导入:赏经典 1:教师范唱江苏最为经典《茉莉花》 2:学生小结江苏人的性格特点 唱经典 (一)舞经典 1:两个版本的茉莉花旋律进行简单的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版本的不同! 2: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刻画人物形象特点并简单了解民歌的特点! 3:试唱旋律,画旋律线,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 4:舞经典 (1) 猜数字(2、6、8、8) (2) 镜面教数字舞蹈 (3)学生听音乐舞动数字舞蹈<茉莉花> 【设计意图】舞蹈在这里并不是为舞而舞,而是通过舞蹈强化互动、实现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二)唱经典 普通话视唱 1、听唱:刚才的音乐是否有种熟悉感?这首音乐是我们江苏传唱度最广的最为经典演变来的,那我们首先来欣赏银河少年合唱团演唱的最为经典的版本《茉莉花》 2、轻唱歌词 肯定频幕前的你们都已经在轻轻的在跟唱。那我们看着旋律跟着老师轻轻的试唱一遍。 学会用方言体会歌曲 (一)聆听方言版本,说感受 现在你们稍休息片刻,欣赏一下老师演唱茉莉花.思考?老师演唱的和你们刚才学唱的用什么不同? (二)学唱方言,有体验。 1:一句一句用方言教唱。 好 一 朵 茉 莉 花 , 好 一 朵 茉 莉 花 duo mu (哩) 满 园 花 开 , 香 也 香 不 过 它。 ke be 我 有 心 采 一 朵 戴, 看 花 的 人 儿 要 将 我 骂。 Wo duo de wu 我 有 心 采 一 朵 戴, 看 花 的 人 儿 要 将 我 骂。 Wo duo de wu 【教学意图】:聆听、学习方言版《茉莉花》片段,获得更具地方特性的歌唱体验,从而也能明白民歌的特色来自于不同方言的语调。) 2、完整跟着音乐试唱。 3、教师加入音竖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意图】:加入乐器音束的伴奏,感受江苏扬州方言演唱的独特韵味,体会其风格特点。 欣赏女子乐团用吴语演唱《茉莉花》 小结两种方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意图】:欣赏吴语演唱,让学生学会小结,更进一步体会方言的韵味。 唱经典---东北《茉莉花》 1、老师范唱东北版的《茉莉花》 2、学生听后谈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东北歌曲《茉莉花》经典乐句 【教学意图】:运用聆听、模唱、等方法感受东北茉莉花的韵味,体会其风格特点。 三、析经典 1、请学生对比东北的茉莉花和江苏的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看表,也可以看图自由回答。 【教学意图】: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欣赏江苏,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其风格特征,能分析它们的异同和形成的原因。 四、议经典 请学生谈一谈:你喜欢哪个版本的《茉莉花》?为什么? 五:教师小结: 教师:俗话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今天我们走进的是江苏,演唱了江苏其中一个版本的茉莉花,欣赏了东北版本的茉莉花,无论是江苏《茉莉花》的细腻委婉,还是东北《茉莉花》的朴实豪放,老师希望大家能带着今天学习《茉莉花》的热诚,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多多关注咱们中国民歌、了解咱们中国民歌。继承与发扬名族音乐的优秀传统,让《茉莉花》这样的民族音乐瑰宝熠熠发光,屹立于世界名族音乐之林。好,下课! 【教学意图】:在课堂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析经典、议经典,体现民歌这具有历史味儿音乐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们对民歌、民乐的重视。)
板书设计
五、教学评价
【评价设计】 这节课我都会注重学生的评价: 1、学生在聆听音乐后,结合听觉感受提问,教师适时鼓励并予以评价。 2、学唱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歌唱时的表现力予以评价。 3、学生合作探究完成预设内容后,对同学的交流合作成效予以激励式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