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20:31:17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2.(2021七上·淳安期末)下列是小金同学对某些生活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大
3.(2021七上·普陀期末)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2021七上·定海期末)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
A. B.
C. D.
5.(2021七上·吴兴期末)下列关于荷叶上水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大小不变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也不运动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6.(2021七上·三门期末)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分子之间有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D 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A.A B.B C.C D.D
7.(2021七上·平阳期中)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列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0七上·温州期末)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非常的微小
9.(2020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0.在盛油的厚壁钢瓶内施加高压时,虽然瓶壁无裂痕,但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被压缩了
C.分子之间有引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二、解答题
11.(2021七上·西湖月考)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12.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1)请你简要说明其原因。
(2)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三、填空题
13.(2021七上·天台期末)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
14.(2021七上·青田期末)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   。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   现象,这一现象受   因素的影响。
15.(2021七上·吴兴期末)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放松。我们进入校园在使用酒精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的   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   有关。
16.(2021七上·萧山月考)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   (填单位),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
17.(2020七上·吴兴期末)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从图中模型可以发现分子具有   的共同特性。
(2)综合分析三幅图,可知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与   有关。
(3)举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四、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19.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
五、综合说理题
20.(2019七上·嘉兴期末)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分子之间空隙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解答】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故A正确;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只是斥力大于引力,而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纳米纸”无法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但是引力同时存在,只是引力远远小于斥力,故A错误;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正确;
C.春天柳絮飞扬,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气体的体积变大,即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运动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只能类比分子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看到现象的成因,如果能够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那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解答】A、C两图中,瓶子在水平方向,两个瓶子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只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故A、C不合题意;
B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上方,而密度小的空气在下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能是分子运动引起,也可能是重力作用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D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下方,密度小的空气在上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以排除重力对它们的影响,只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解答】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变大,故错误。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一颗水珠包含很多水分子,故错误。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还在不停地运动,故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正确。
故选D。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芝麻跑到黄豆之间的空隙去了,这只能说明黄豆之间有空隙,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错误符合题意;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闻到花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停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它能够到达所能到达的所有空间。将烧瓶中的气体抽出后,里面气体的分子个数减少,但是气体的体积仍然等于烧瓶的容积,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那么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大,看起来就会比较稀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内容:①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②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判断。
【解答】盛油的钢瓶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它的分子之间也存在空隙。当油分子小于钢瓶分子之间的空隙时,油就会从钢瓶外壁渗出来,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长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空气分子没有颜色,而二氧化氮分子为棕红色,打开玻璃板后,二氧化氮分子向空气中运动,而空气分子向二氧化氮中运动,于是原来没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加深,原来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变浅,直到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相近即可;
(2)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颜色均匀的时间越短。
【解答】(1)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则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小,那么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边长。
12.【答案】(1)由于水结冰时要膨胀,产生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牢牢的压在一起
(2)汽车的水箱装满水时,在冬天易被冻裂;自来水管在冬天也会因水结冰,体积变大,将自来水管胀破。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1)铝膜与钢罐之所以能接牢是由于水结成冰时膨胀,产生巨大压力;
(2)水结成冰的危害有:汽车的水箱装满水时,在冬天易被冻裂;自来水管在冬天也会因水结冰,体积变大,将自来水管胀破。
故答案为:(1)由于水结冰时要膨胀,产生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牢牢的压在一起;(2)汽车的水箱装满水时,在冬天易被冻裂;自来水管在冬天也会因水结冰,体积变大,将自来水管胀破。
13.【答案】(1)引力
(2)运动(热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分析解答;
(2)跟机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答。
【解答】(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运动(热运动)。
14.【答案】(1)水分子很小
(2)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点解答;
(2)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距离,则扩散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水分子很小。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这一现象受温度因素的影响。
15.【答案】(1)扩散
(2)液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 (1) 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
(2) 一般情况下,物理学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解答】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分子的扩散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表面积越大,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16.【答案】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知识点】估测;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千克,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故答案为: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17.【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一刻不停的在做无规则运动
(3)腌菜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腌成,而炒菜时一会整锅菜就有咸味了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同一个模型内,无论是氢分子、还是氧分子,数量都非常庞大,据此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进行判断;
(2)比较A、B两图确定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4)根据生活经验寻找实例。
【解答】(1)从图中模型可以发现分子具有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的共同特性。
(2)根据A、B两图可知,温度相同,但是分子种类不同,则运动速率不同,那么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与分子种类有关。
(3)“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腌菜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腌成,而炒菜时一会整锅菜就有咸味了。
18.【答案】(1)甲、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乙、戊;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在图甲中,清水分子向下运动,硫酸铜向上运动,二者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因此上面的颜色逐渐变深,下面的盐水逐渐变浅,最终二者颜色趋于一致。丁图中,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从而使整杯水变成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2)在乙图中,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从而增大了测力计的拉力;在戊图中,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能够悬挂重物不下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甲、丁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图乙、戊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9.【答案】(1)小;大
(2)大;小
(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力的大小是由分子间的距离决定的.
【解答】(1)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作用力较大,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固态时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
(2)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3)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液态时分子在一定的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能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不易被压缩.所以,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故答为:(1)小,大;(2)大,小;(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20.【答案】清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酒精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水分子会跑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面,因此混合后它们的体积会缩小。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据此进行解答。
1 / 1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分子之间空隙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解答】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故A正确;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只是斥力大于引力,而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纳米纸”无法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A。
2.(2021七上·淳安期末)下列是小金同学对某些生活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但是引力同时存在,只是引力远远小于斥力,故A错误;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正确;
C.春天柳絮飞扬,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气体的体积变大,即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3.(2021七上·普陀期末)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运动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只能类比分子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2021七上·定海期末)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看到现象的成因,如果能够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那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解答】A、C两图中,瓶子在水平方向,两个瓶子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只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故A、C不合题意;
B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上方,而密度小的空气在下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能是分子运动引起,也可能是重力作用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D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下方,密度小的空气在上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以排除重力对它们的影响,只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1七上·吴兴期末)下列关于荷叶上水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大小不变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也不运动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解答】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变大,故错误。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一颗水珠包含很多水分子,故错误。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还在不停地运动,故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正确。
故选D。
6.(2021七上·三门期末)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分子之间有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D 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芝麻跑到黄豆之间的空隙去了,这只能说明黄豆之间有空隙,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错误符合题意;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闻到花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停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2021七上·平阳期中)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列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它能够到达所能到达的所有空间。将烧瓶中的气体抽出后,里面气体的分子个数减少,但是气体的体积仍然等于烧瓶的容积,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那么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大,看起来就会比较稀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2020七上·温州期末)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非常的微小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2020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内容:①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②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在盛油的厚壁钢瓶内施加高压时,虽然瓶壁无裂痕,但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被压缩了
C.分子之间有引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判断。
【解答】盛油的钢瓶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它的分子之间也存在空隙。当油分子小于钢瓶分子之间的空隙时,油就会从钢瓶外壁渗出来,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二、解答题
11.(2021七上·西湖月考)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答案】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长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空气分子没有颜色,而二氧化氮分子为棕红色,打开玻璃板后,二氧化氮分子向空气中运动,而空气分子向二氧化氮中运动,于是原来没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加深,原来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变浅,直到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相近即可;
(2)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颜色均匀的时间越短。
【解答】(1)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则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小,那么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边长。
12.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1)请你简要说明其原因。
(2)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答案】(1)由于水结冰时要膨胀,产生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牢牢的压在一起
(2)汽车的水箱装满水时,在冬天易被冻裂;自来水管在冬天也会因水结冰,体积变大,将自来水管胀破。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性: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1)铝膜与钢罐之所以能接牢是由于水结成冰时膨胀,产生巨大压力;
(2)水结成冰的危害有:汽车的水箱装满水时,在冬天易被冻裂;自来水管在冬天也会因水结冰,体积变大,将自来水管胀破。
故答案为:(1)由于水结冰时要膨胀,产生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牢牢的压在一起;(2)汽车的水箱装满水时,在冬天易被冻裂;自来水管在冬天也会因水结冰,体积变大,将自来水管胀破。
三、填空题
13.(2021七上·天台期末)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
【答案】(1)引力
(2)运动(热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分析解答;
(2)跟机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答。
【解答】(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运动(热运动)。
14.(2021七上·青田期末)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   。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   现象,这一现象受   因素的影响。
【答案】(1)水分子很小
(2)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点解答;
(2)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距离,则扩散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水分子很小。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这一现象受温度因素的影响。
15.(2021七上·吴兴期末)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放松。我们进入校园在使用酒精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的   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   有关。
【答案】(1)扩散
(2)液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 (1) 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
(2) 一般情况下,物理学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解答】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分子的扩散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表面积越大,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16.(2021七上·萧山月考)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   (填单位),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
【答案】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知识点】估测;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千克,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故答案为: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17.(2020七上·吴兴期末)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从图中模型可以发现分子具有   的共同特性。
(2)综合分析三幅图,可知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与   有关。
(3)举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一刻不停的在做无规则运动
(3)腌菜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腌成,而炒菜时一会整锅菜就有咸味了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同一个模型内,无论是氢分子、还是氧分子,数量都非常庞大,据此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大小进行判断;
(2)比较A、B两图确定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4)根据生活经验寻找实例。
【解答】(1)从图中模型可以发现分子具有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的共同特性。
(2)根据A、B两图可知,温度相同,但是分子种类不同,则运动速率不同,那么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与分子种类有关。
(3)“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腌菜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腌成,而炒菜时一会整锅菜就有咸味了。
四、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答案】(1)甲、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乙、戊;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在图甲中,清水分子向下运动,硫酸铜向上运动,二者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因此上面的颜色逐渐变深,下面的盐水逐渐变浅,最终二者颜色趋于一致。丁图中,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从而使整杯水变成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2)在乙图中,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从而增大了测力计的拉力;在戊图中,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能够悬挂重物不下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甲、丁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图乙、戊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9.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
【答案】(1)小;大
(2)大;小
(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力的大小是由分子间的距离决定的.
【解答】(1)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作用力较大,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固态时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
(2)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3)由分子的特性及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可知.液态时分子在一定的位置上振动一段时间,还能移动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液态时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不易被压缩.所以,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故答为:(1)小,大;(2)大,小;(3)液体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五、综合说理题
20.(2019七上·嘉兴期末)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清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酒精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水分子会跑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面,因此混合后它们的体积会缩小。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据此进行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