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西湖期末)豆浆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下列能被胃液初步消化的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A
2.(2022九上·越城期末)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内有许多消化液
3.(2021九上·临海期末)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B.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脂肪
C.③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D.④内的消化液只有肠液、胆汁和胃液
4.(2021九上·嵊州期末)研究发现,运动有助于减肥。根据如图所示几种活动的耗氧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
B.耗氧量可作为有机物消耗量的一个检测指标
C.静坐不需要消耗能量,贪吃贪睡会导致肥胖
D.在以上几种活动中,最佳的减肥方式是慢跑
5.(2021九上·嵊州期末)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胰腺③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B.脂肪在器官①②中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C.肝脏④分泌的胆汁能促进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D.淀粉在胃②中初步消化,在小肠⑤中最终消化成氨基酸
6.(2021九上·嘉兴期末)人体内的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作用。下列有关消化器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胃分泌胃液有杀菌和消化作用
B.胆囊分泌胆汁能消化脂肪
C.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7.(2021九上·江干期末)小金收看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后,用鲜奶和菠萝蜜(一种热带水果)为原料制作了一道美食——脆炸鲜奶菠萝蜜,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小金做了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化学消化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D.脆炸多含油脂需胆汁中的酶帮助分解
8.(2021九上·江干期末)多酶片是常用药之一,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治疗消化不良。如图是药瓶上的标签,其中肠溶衣是指药物外层包裹的,使药物能在37℃的人工胃液中2h以内不崩解或溶解,而在人工肠液中1h内崩解或溶解,并释放出药物的包衣,以下有关多酶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多酶片
成分 本品每片含胃蛋白酶13mg、胰酶300mg
性状 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外层为胃蛋白酶,内层为胰酶。
A.所含的各种酶,都是人体消化系统无法生成的
B.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不能促进淀粉消化
C.将外层的酶与内层互换,不会影响药物的效果
D.使用肠溶衣包裹,可防止胰酶在胃中被破坏
9.(2021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10.(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B.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对所有的食物成分进行消化
C.所有的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内吸收的
D.消化道由口、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11.(2021九上·杭州月考)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字母分别表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乙是淀粉的消化,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B没有消化吸收的功能
C.D表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物质甲的酶
12.(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A点时,麦芽糖含量增加的速度最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a时麦芽糖几乎没有积累
B.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C.Tb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表明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13.(2021九上·杭州期中)上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内起作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B.②内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C.③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14.(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人患胆囊炎,验血时发现血涂片中(左图所示)______细胞会增多;而胆囊被切除后,会影响三大营养物质中(右图所示)_______物质的消化。下列选项中填空正确的是( )
A.① 甲 B.① 丙 C.② 乙 D.② 丙
15.(2020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是人类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
16.(2022九上·西湖期末)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如图为小肠的宏观结构图和微观结构图。
(1)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上有许多指状突起,叫做 ,可以极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下列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选填字母编号)。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内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小肠很长,约5-6米
17.(2022九上·越城期末)青少年应树立健康饮食、平衡膳食的观念。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其中的 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2)小明早餐一般备有牛奶、煎鸡蛋和面包,从平衡脂食的角度考虑,他应补充的食物是____ (选填字母)。
A.米饭 B.油条 C.西红柿 D.牛肉干
18.(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像,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的过程。
(1)图中代表酶的是 (填字母)
(2)从图中1和2可以反映出酶具有 。
19.(2021九上·乐清期中)豆制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下面是大豆不同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参与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 ,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
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
(2)在A到B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的哪个结构中的有机物 (填序号)
20.(2021九上·杭州月考)2021年5月20日是第3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旨在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宣传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如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填图一中的序号)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层食物。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1.(2021九上·金华期中)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
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 。
(2)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选择填空)。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
22.(2020九上·温州期末)联合国8月6日早报消息:明年年初,药品生产商可能会批量生产数千万剂新冠肺炎疫苗,到2021年年底可能会有十亿剂疫苗可用。这类疫苗会对人类共同抗疫起到重大作用。
(1)注射疫苗后人体中会形成抗体,抗体实际上就是一种蛋白质,许多患者想口服抗体, 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它最终会在 X 器官中被消化成 从而失去它的作用。
(2)X 器官不仅把抗体等物质消化,还可以将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消化成 进入到循环系统再次被人体吸收。
23.(2020九上·余杭期末)下图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2)氨基酸被吸收后由 系统运送到各组织细胞;
(3)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后,有些能重新合成人体特有的蛋白质,请再写出二条其它转变途径: 、 。
24.(2020九上·西湖期末)如图是人体和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示意图。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的消化液是 。图中过程 (填图中的序号)需要消化酶参与。
25.(2020九上·柯桥月考)水饺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它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大家的青睐。如图是一盘猪肉胡萝卜水饺,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这盘猪肉胡萝卜水饺含有的营养物质中,其中成分含有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 。
A.猪肉 B.胡萝卜 C.水饺皮 D.水
(2)水饺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在人体的 (填一种器官)被消化吸收。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九上·衢江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 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
)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号 2毫升 0 1毫升 2滴
2号 2亳升 1毫升 0 2滴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只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
(1)步骤③中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2)小衢认真阅读了小科的实验方案,指出该方案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实验改进后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27.(2022九上·西湖期末)为了探究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金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人体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3支洁净的试管,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二:向A试管加入 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三:将上述3支试管放入 中恒温处理;
步骤四: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请设计该实验的记录表格
【实验结论】实验后观察到只有C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
28.(2021九上·温州期末)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如下图。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受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小明用6只试管做了如下表的实验,并记录每只试管淀粉剩余量。
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⒈取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将pH调节为特定值。 4.0 5.0 5.8 6.2 6.8 7.4
⒉静置5分钟后,再将6只试管内液体的pH调至X
⒊加入2%的淀粉溶液.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⒊37C水浴5分钟后,测出试管中淀粉剩余量 100% 0 0 0 0 0
(1)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 。
(2)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
(3)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可能原因是:①部分酶的活性彻底消失;②酶整体活性下降,小明分析实验数据中的淀粉剩余情况认为是原因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理由: 。
29.(2021九上·乐清期中)小丽用某品牌的洗衣粉时,发现温水效果比冷水效果好,于是想探其中的原因。她仔细阅读该洗衣粉包装袋上的说明,发现其成分中含有蛋白酶,联想有关酶的知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按
下列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六只相同的烧杯,各倒入500mL不同温度的清水,加入2g洗衣粉。
②每只烧杯中放入大小相同并涂有均匀蛋白膜的胶片。
③观察、记录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号 1 2 3 4 5 6
清水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min 15 12 7 4 8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研究的课题是“ 对蛋白酶活性强弱的影响”
。
(2)探究中小丽是通过 来判断蛋白酶活性强弱的。
(3)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 。
30.(2020九上·拱墅月考)酶的催化效率不仅和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的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 。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
(3)如果小柯把改进后的实验试管编号为3号,那么2号试管和3号试管作对照,还可以研究 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 。
四、解答题
31.(2021九上·临海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
(2)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
(3)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32.(2020九上·上虞期末)面粉中除淀粉外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钾、锌、镁、钙)等。面粉是否越白越好?某研究所分析了取自同种小麦三个不同部位的面粉样品,颜色和营养品成分如表:
样品 颜色 维生素(mg/100g) 无机盐 蛋白质(%)
B1 B2 B3 K Mg Ca Zn
1号 最白 0.07 0.01 0.06 1201 155 178 4845 11.8
2号 次白 0.17 0.02 0.06 1407 254 212 7155 12.9
3号 最暗 0.27 0.02 0.06 1626 355 237 9220 14.1
(1)淀粉被食用后在消化系统内最终消化成 ,它是人体所需 的主要来源。
(2)对于以上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
B.维生素在三种样品中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
C.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
D.蛋白质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
(3)面粉是否越白越好?从平衡膳食的角度,你对父母购买面粉的建议是: 。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 (填“白”或“暗”)。
33.(2020九上·吴兴期末)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3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设计表格见答题卷)
【思考】以上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34.(2019九上·温州月考)请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回答。图中X表示 消化过程的曲线;X在C中不能被继续消化的原因是 。
35.(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ABCD 4种食物(各100克)的部分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问题:(“…”表示未检出)
食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C 维生素D
A 5.0 3.5 19.3 … 22.6
B … 12 … 1 2.0
C 56 10 12 15 1
D 59 0.1 2.5 20 0
(1)上表四种食物(各100克)中,能提供最多能量的是食物(填字母) 。
(2)家长定期给孩子补钙,但仍患了佝偻病,你可建议其选择 食物定期食用。
(3)食物 可预防牙龈出血,但长期将其作为主要食物,会有哪些弊病? 。
(4)参与消化食物B的消化液有 ,请写出吸收其消化终产物的主要器官的一项结构特点: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
【解答】A.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消化为葡萄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结束于小肠,在小肠内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蛋白质在胃里开始被消化的,最终在小肠里被消化为脂肪酸,C正确;
D.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参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无关。掌握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据此答题。
【解答】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与吸收无关。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图中结构:①肝脏, ②胃,③胰腺,④ 小肠,据此解答;
【解答】A: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A正确。
B:②胃分泌的消化液不能初步消化脂肪,B错误。
C:③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有机物是多种消化酶,可作用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食物成分,V错误。
D:④内的消化液含有肠液、胆汁和胰液,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解答】A.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A不符合题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要有氧气的参与,因此,耗氧量可作为有机物消耗量的一个检测指标,B不符合题意;
C.我们人体不管睡不睡觉,机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就需要消耗能量,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和图可知,减肥实际是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有关,有机物的分解又与氧气的量有关,因此消化氧气越多,有机物分解越多,减肥效果最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结构:①食道,②胃,③胰腺,④肝脏,⑤小肠
【解答】A.胰腺③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该选项表述正确。
B.脂肪在器官⑤小肠中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错误。
C.肝脏④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消化,错误。
D.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在小肠⑤中最终消化成葡萄糖,错误。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解答】A:胃分泌胃液有杀菌和消化作用,正确。
B: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错误。
C: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正确。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正确。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在胃里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处被完全消化成氨基酸;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结合解答即可。
【解答】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物理消化,A错误。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B正确。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不需经消化就能被吸收,C错误。
D:脆炸多含油脂,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多酶片”的相关知识,考查酶的作用机理。
【解答】A:多酶片外层为胃蛋白酶,内层为胰酶,人体消化系统可以生成的,A错误。
B:胰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消化,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也可以促进淀粉消化,B错误。
C:将外层的酶与内层互换,会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使用肠溶衣包裹,可防止胰酶在胃中被破坏,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蛋白质在胃部进行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吸收。
【解答】图中,a代表胃液,b代表胰液和肠液,X代表氨基酸。
故选A。
10.【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各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同,口腔有消化功能,无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吸收水、无机盐、酒精,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A、 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A正确;
B、 消化系统主要对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行消化,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消化道吸收 ,B不正确;
C、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吸收,胃、大肠也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C不正确;
D、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是胃、口腔和小肠;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因为曲线丙所代表的营养物质从胃处开始被消化,曲线甲是脂肪的消化曲线,因为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曲线乙是淀粉的消化曲线,因为该曲线所代表的营养物质从口腔开始被消化,在口腔内淀粉初|步消化,到小肠内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脂肪在小肠内消化,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转化为脂肪微粒,在再在在肠液和胰液内的脂肪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3)由图示可知: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在小肠内完成;小肠是消化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A.曲线乙是淀粉的消化,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正确;
B.由图可知,B没有消化吸收的功能,正确;
C.D表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正确;
D.脂肪在小肠内消化,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转化为脂肪微粒,在再在在肠液和胰液内的脂肪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
特点: 专一性、 高效性、 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值、温度等。
【解答】A.由图可知,Ta时,麦芽糖的积累量为0,选项正确;
B.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酶的活性最强,A点对应的温度To为最适温度,选项正确;
C.温度从Tb升高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增加,酶已经失活,选项错误;
D.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快后变慢,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选项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点、作用等是历来考试的重点内容,图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A.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肠液、胰液、胆汁这几种消化液,没有胃液,A错误;
B.②是胃,可以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然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错误;
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错误;
D.图中①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图示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其中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
甲在口腔初步消化,表示淀粉;乙在胃初步消化,表示蛋白质;丙只在小肠消化,表示脂肪。
【解答】②白细胞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②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
甲在口腔初步消化,表示淀粉;乙在胃初步消化,表示蛋白质;丙只在小肠消化,表示脂肪。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只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利于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而胆囊对肝脏分泌的胆汁起到暂时储存的作用,如果患了胆囊炎,胆汁的储存收到影响,就会影响脂肪(丙)的乳化。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胃,②是肝脏,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小肠很长,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此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1)小肠绒毛
(2)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的特点及相应功能:①小肠很长——消化、吸收; ②小肠表面有很多褶皱及小肠绒毛——消化、
吸收;③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④小肠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
【解答】(1)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上有许多指状突起,叫做小肠绒毛,可以极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与小肠消化功能有关,
B:小肠内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
C:小肠很长,约5-6米,与小肠消化功能有关,
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B。
17.【答案】(1)膳食纤维
(2)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泄。
【解答】(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其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2)小明早餐一般备有牛奶、煎鸡蛋和面包,还缺乏维生素,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故从平衡脂食的角度考虑,他应补充的食物是C:西红柿。
18.【答案】(1)A
(2)专一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不变;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等特点。
【解答】(1)图中字母代表物质,A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酶;
(2)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图中1和2就反映了酶的专一性。
答案:(1)A;(2)专一。
19.【答案】(1)胃液、肠液、胰液;同化
(2)④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图A中结构分别为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解答】(1)蛋白质在胃里被胃液中的蛋白酶初步分解,然后在小肠里被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参与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
(2)大豆为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即④。
故答案为:(1)胃液、肠液、胰液;同化 (2)④
20.【答案】(1)⑥
(2)二
(3)铁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 肠腺 、胰腺。
2.由“平衡膳食宝塔”示意图可知:一为五谷类、二为果蔬类、三为鱼肉类、四为蛋奶类、五为油脂类。
【解答】(1)肠腺和 ⑥ 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二层食物。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1.【答案】(1)胃液、肠液和胰液
(2)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小肠中的胰液与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酶,在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2)由图可知:a:消化;b:吸收;c:合成;d:分解;e:能量;
【解答】】(1)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和肠液,故填胃液、胰液和肠液。
(2)由图可知 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故选C。
22.【答案】(1)氨基酸
(2)脂肪酸和甘油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吸收和消化物质的主要器官,蛋白质能在小肠中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淀粉消化成葡萄糖。
【解答】(1)口服该抗体会在小肠中彻底消化为氨基酸,从而失去它的作用。
(2)X器官是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在小肠中,脂肪颗粒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答案为:(1)氨基酸(2)脂肪酸和甘油
23.【答案】(1)小肠
(2)循环(或血液循环)
(3)转化为糖类、脂肪;氧化分解供能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 (1)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其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可增大其内表面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 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后由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3)有些氨基酸能重新合成人体特有的蛋白质,在机体能量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或病变情况下,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或者蛋白质摄取过多也会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储存起来。
故答案为:(1)小肠(2)循环或血液循环(3)转化为糖类、脂肪;氧化分解供能
24.【答案】胃液、胰液和肠液;①③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观图可知:①表示消化过程、②表示吸收过程、表示分解、④⑤表示排泄,解答即可。
【解答】蛋白质在消化道被消化的过程是: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需要消化酶;另外细胞中的有机物也是在酶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的尿素等各种废物由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图中过程①③需要消化酶参与。
25.【答案】(1)C
(2)小肠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比如淀粉、蔗糖;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一种基本物质,比如牛奶、鸡蛋;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比如猪肉。
(2)小肠是人体食物吸收和消化的主要场所。
【解答】(1)水饺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所需主要能量物质, C符合题意。
(2)水饺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在人体的小肠被消化吸收。
故答案为:(1)C(2)小肠
26.【答案】(1)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使消化酶保持最佳活性
(2)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因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
(3)蓝色先褪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消化酶是人体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有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消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将食物分解为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所有的酶都是专一的,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以消化酶有很多种。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实验步骤第3步是酶催化实验的水浴加热步骤,人体温度37℃酶的活性是最强的,所以加热必须是37℃温度下完成。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表格中加入了1%稀硫酸, 分解后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氢离子可能对其具有催化效果,故有两个变量,所以很难下结论证明只有硫酸根的作用,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因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
(3)淀粉遇碘会变蓝,所以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乙试管的淀粉应该首先被分解,蓝色先褪色。
27.【答案】1mL稀盐酸;37℃水浴;表格需补充;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1.在研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碱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结合实验所给的材料,还差一个酸性试管,故向A试管加入1mL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
2.人体的温度为37℃左右,故将上述3支试管放入37℃水浴中恒温处理;
3. 该实验的记录表格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现象
A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 37℃水浴中恒温处理 变蓝
B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 变蓝
C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不变蓝
4.实验后观察到只有C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28.【答案】(1)6.2
(2)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3)同意,因为第②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不同意,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消失,剩下的酶也可能5分钟将淀粉消耗完。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下催化效率最高.
(3)强酸和强碱下,酶会失活。
(4)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稀释的唾液调至不同的pH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解答】(1)根据曲线图可知,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6.2。
(2)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3)根据表格信息回答:同意,因为第②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不同意,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消失,剩下的酶也可能5分钟将淀粉消耗完。
29.【答案】(1)温度
(2)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
(3)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由表格可知本题中的唯一变量为温度
【解答】(1)由表格可知本题中的唯一变量为温度,故小丽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强弱的影响”。
(2)探究中小丽是通过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来判断蛋白酶活性强弱的。
(3)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故答案为:(1)温度 (2)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3)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30.【答案】(1)将1mL 1%的稀硫酸改为1mL 1%的硫酸钠溶液
(2)2号试管先褪色
(3)氢离子(酸碱度或pH值)
(4)操作方便,不需加热,利用手心温度即可(合理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不但有硫酸根离子,还有氢离子。由于不能确定氢离子是否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排除这个因素。由于已经证实钠离子对酶的催化作用没有影响,因此可将氢离子换成钠离子,即将稀硫酸换成硫酸钠;
(2)淀粉溶液遇到碘液会呈蓝色,而加入唾液淀粉酶后,淀粉分解,碘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且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越高,淀粉分解的越快,颜色褪去的越快。
(3)比较②③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4)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将试管拿在手中,利用人体加热,不需要额外的热源,操作方便,节省能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改进方案为:将1mL 1%的稀硫酸改为1mL 1%的硫酸钠溶液。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2号试管先褪色。
(3)如果小柯把改进后的实验试管编号为3号,那么2号试管和3号试管作对照,二者都含有硫酸根离子,而阳离子不同,一个为氢离子,一个为钠离子,因此还可以研究氢离子(酸碱度或pH值)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操作方便,不需加热,利用手心温度即可。
31.【答案】(1)葡萄糖
(2)血红蛋白
(3)肾脏(肾)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示中,A为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
【解答】(1)淀粉在B消化系统中,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最终能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2)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3)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肾)。
32.【答案】(1)葡萄糖;能量
(2)A;C
(3)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
(4)暗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在小麦粒三个不同部位最白、次白、最暗取粉探究它的营养成分含量,小麦中除了含有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以外还有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
【解答】(1)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主要来源。
(2)由图表格信息可知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维生素在三种样品中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D:蛋白质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蛋白质含量高达14-15%的面粉,因此蛋白质不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AC符合题意。
(3)由图表信息可知最暗颜色的面粉营养素丰富,因此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暗。
故答案为:(1)葡萄糖;能量(2)AC(3)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4)暗
33.【答案】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水浴恒温加热。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唾液淀粉酶的能催化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结合控制变量法,要设置除了酸碱性因素不同以外,其它因素都要相同,如水浴加热的温度、含有唾液淀粉酶、原来淀粉的量等。在酸碱性不同的因素中,需要创设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环境。故设计方案可如下: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水浴恒温加热。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 该实验需要检测淀粉是否还存在,所以需要碘液,故以上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的能催化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水浴恒温加热。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唾液淀粉酶的能催化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34.【答案】淀粉;淀粉酶本身是蛋白质,到胃部失去活性,不能催化分解淀粉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三大营养物的消化,其中糖类(淀粉)消化起始于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开始分解,蛋白质物质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初端胆汁的作用下开始消化。所有物质都在小肠中经过肠酶和胰酶的作用下彻底分析,其中糖类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经过分析,可以看到X曲线代表的物质在口腔中就开始分解,说明是淀粉,在口腔中分解为麦芽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C为胃,在胃中不含有分解麦芽糖的酶,同时唾液淀粉酶本身是蛋白质物质,胃中的胃蛋白酶能够将其消化,唾液淀粉酶已经失去活性,不能够催化淀粉继续分解。
故答案为:淀粉; 淀粉酶本身是蛋白质,到胃部失去活性,不能催化分解淀粉
35.【答案】(1)C
(2)A
(3)D;糖尿病
(4)胆汁、肠液和胰液;有丰富的小肠绒毛(任意一点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各营养素的功能。
【解答】(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能够提供能量最多的肯定是糖类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由表格可知,C组含有的能量最高;
(2)定期补钙,仍然患了佝偻病,说明孩子对钙的吸收较差,所以需要补充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来提高钙的吸收;故A食物符合;
(3)牙龈出血缺少维生素C,需要多使用D食物,但D食物中糖类含量较高,会导致摄入糖类过多,容易得糖尿病;
(4)食物B主要成分是脂肪,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和是胆汁、肠液、胰液;脂肪消化的器官是小肠,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故答案为:(1)C;(2)A;(3)D;糖尿病;(4) 胆汁、肠液和胰液; 有丰富的小肠绒毛;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任意一点即可) 。
1 /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西湖期末)豆浆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下列能被胃液初步消化的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A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
【解答】A.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消化为葡萄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结束于小肠,在小肠内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蛋白质在胃里开始被消化的,最终在小肠里被消化为脂肪酸,C正确;
D.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
2.(2022九上·越城期末)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内有许多消化液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参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无关。掌握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据此答题。
【解答】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与吸收无关。
故选D。
3.(2021九上·临海期末)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B.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脂肪
C.③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D.④内的消化液只有肠液、胆汁和胃液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图中结构:①肝脏, ②胃,③胰腺,④ 小肠,据此解答;
【解答】A: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A正确。
B:②胃分泌的消化液不能初步消化脂肪,B错误。
C:③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有机物是多种消化酶,可作用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食物成分,V错误。
D:④内的消化液含有肠液、胆汁和胰液,D错误。
故选A。
4.(2021九上·嵊州期末)研究发现,运动有助于减肥。根据如图所示几种活动的耗氧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
B.耗氧量可作为有机物消耗量的一个检测指标
C.静坐不需要消耗能量,贪吃贪睡会导致肥胖
D.在以上几种活动中,最佳的减肥方式是慢跑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
【解答】A.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A不符合题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要有氧气的参与,因此,耗氧量可作为有机物消耗量的一个检测指标,B不符合题意;
C.我们人体不管睡不睡觉,机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就需要消耗能量,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和图可知,减肥实际是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有关,有机物的分解又与氧气的量有关,因此消化氧气越多,有机物分解越多,减肥效果最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九上·嵊州期末)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胰腺③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B.脂肪在器官①②中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C.肝脏④分泌的胆汁能促进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D.淀粉在胃②中初步消化,在小肠⑤中最终消化成氨基酸
【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结构:①食道,②胃,③胰腺,④肝脏,⑤小肠
【解答】A.胰腺③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该选项表述正确。
B.脂肪在器官⑤小肠中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错误。
C.肝脏④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消化,错误。
D.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在小肠⑤中最终消化成葡萄糖,错误。
故选A。
6.(2021九上·嘉兴期末)人体内的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作用。下列有关消化器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胃分泌胃液有杀菌和消化作用
B.胆囊分泌胆汁能消化脂肪
C.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解答】A:胃分泌胃液有杀菌和消化作用,正确。
B: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错误。
C: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正确。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正确。
故选B。
7.(2021九上·江干期末)小金收看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后,用鲜奶和菠萝蜜(一种热带水果)为原料制作了一道美食——脆炸鲜奶菠萝蜜,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小金做了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化学消化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D.脆炸多含油脂需胆汁中的酶帮助分解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在胃里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处被完全消化成氨基酸;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结合解答即可。
【解答】A:食物被牙切割和研磨属于物理消化,A错误。
B:鲜奶富含蛋白质在胃中开始初步消化,B正确。
C:菠萝蜜中的维生素不需经消化就能被吸收,C错误。
D:脆炸多含油脂,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B。
8.(2021九上·江干期末)多酶片是常用药之一,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治疗消化不良。如图是药瓶上的标签,其中肠溶衣是指药物外层包裹的,使药物能在37℃的人工胃液中2h以内不崩解或溶解,而在人工肠液中1h内崩解或溶解,并释放出药物的包衣,以下有关多酶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多酶片
成分 本品每片含胃蛋白酶13mg、胰酶300mg
性状 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外层为胃蛋白酶,内层为胰酶。
A.所含的各种酶,都是人体消化系统无法生成的
B.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不能促进淀粉消化
C.将外层的酶与内层互换,不会影响药物的效果
D.使用肠溶衣包裹,可防止胰酶在胃中被破坏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多酶片”的相关知识,考查酶的作用机理。
【解答】A:多酶片外层为胃蛋白酶,内层为胰酶,人体消化系统可以生成的,A错误。
B:胰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消化,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也可以促进淀粉消化,B错误。
C:将外层的酶与内层互换,会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使用肠溶衣包裹,可防止胰酶在胃中被破坏,D正确。
故选D。
9.(2021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a、b分别表示胃、小肠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X表示经小肠消化后的终产物,则a、b和X分别是( )
A.胃液,胰液和肠液,氨基酸
B.唾液,肠液和胰液,葡萄糖
C.胃液,胆汁和肠液,脂肪酸
D.胆汁,肠液和胰液,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蛋白质在胃部进行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吸收。
【解答】图中,a代表胃液,b代表胰液和肠液,X代表氨基酸。
故选A。
10.(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B.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对所有的食物成分进行消化
C.所有的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内吸收的
D.消化道由口、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各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同,口腔有消化功能,无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吸收水、无机盐、酒精,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A、 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A正确;
B、 消化系统主要对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行消化,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消化道吸收 ,B不正确;
C、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吸收,胃、大肠也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C不正确;
D、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1.(2021九上·杭州月考)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字母分别表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乙是淀粉的消化,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B没有消化吸收的功能
C.D表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物质甲的酶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是胃、口腔和小肠;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因为曲线丙所代表的营养物质从胃处开始被消化,曲线甲是脂肪的消化曲线,因为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曲线乙是淀粉的消化曲线,因为该曲线所代表的营养物质从口腔开始被消化,在口腔内淀粉初|步消化,到小肠内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脂肪在小肠内消化,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转化为脂肪微粒,在再在在肠液和胰液内的脂肪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3)由图示可知: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在小肠内完成;小肠是消化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A.曲线乙是淀粉的消化,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正确;
B.由图可知,B没有消化吸收的功能,正确;
C.D表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正确;
D.脂肪在小肠内消化,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转化为脂肪微粒,在再在在肠液和胰液内的脂肪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故选D。
12.(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A点时,麦芽糖含量增加的速度最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a时麦芽糖几乎没有积累
B.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C.Tb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表明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答案】C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生物体所产生的,具有 催化能力 的 蛋白质 。
特点: 专一性、 高效性、 多样性。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值、温度等。
【解答】A.由图可知,Ta时,麦芽糖的积累量为0,选项正确;
B.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酶的活性最强,A点对应的温度To为最适温度,选项正确;
C.温度从Tb升高到Tc,麦芽糖积累量不再增加,酶已经失活,选项错误;
D.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快后变慢,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选项正确;
故选C。
13.(2021九上·杭州期中)上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内起作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B.②内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C.③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点、作用等是历来考试的重点内容,图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A.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肠液、胰液、胆汁这几种消化液,没有胃液,A错误;
B.②是胃,可以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然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错误;
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错误;
D.图中①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D正确。
故选D。
14.(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人患胆囊炎,验血时发现血涂片中(左图所示)______细胞会增多;而胆囊被切除后,会影响三大营养物质中(右图所示)_______物质的消化。下列选项中填空正确的是( )
A.① 甲 B.① 丙 C.② 乙 D.② 丙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图示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其中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
甲在口腔初步消化,表示淀粉;乙在胃初步消化,表示蛋白质;丙只在小肠消化,表示脂肪。
【解答】②白细胞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②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
甲在口腔初步消化,表示淀粉;乙在胃初步消化,表示蛋白质;丙只在小肠消化,表示脂肪。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只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利于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而胆囊对肝脏分泌的胆汁起到暂时储存的作用,如果患了胆囊炎,胆汁的储存收到影响,就会影响脂肪(丙)的乳化。
故选:D。
15.(2020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是人类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胃,②是肝脏,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小肠很长,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此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6.(2022九上·西湖期末)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如图为小肠的宏观结构图和微观结构图。
(1)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上有许多指状突起,叫做 ,可以极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下列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选填字母编号)。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内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小肠很长,约5-6米
【答案】(1)小肠绒毛
(2)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的特点及相应功能:①小肠很长——消化、吸收; ②小肠表面有很多褶皱及小肠绒毛——消化、
吸收;③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④小肠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
【解答】(1)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上有许多指状突起,叫做小肠绒毛,可以极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与小肠消化功能有关,
B:小肠内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
C:小肠很长,约5-6米,与小肠消化功能有关,
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B。
17.(2022九上·越城期末)青少年应树立健康饮食、平衡膳食的观念。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其中的 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2)小明早餐一般备有牛奶、煎鸡蛋和面包,从平衡脂食的角度考虑,他应补充的食物是____ (选填字母)。
A.米饭 B.油条 C.西红柿 D.牛肉干
【答案】(1)膳食纤维
(2)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泄。
【解答】(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其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2)小明早餐一般备有牛奶、煎鸡蛋和面包,还缺乏维生素,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故从平衡脂食的角度考虑,他应补充的食物是C:西红柿。
18.(2021九上·舟山月考)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像,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的过程。
(1)图中代表酶的是 (填字母)
(2)从图中1和2可以反映出酶具有 。
【答案】(1)A
(2)专一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不变;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等特点。
【解答】(1)图中字母代表物质,A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酶;
(2)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图中1和2就反映了酶的专一性。
答案:(1)A;(2)专一。
19.(2021九上·乐清期中)豆制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下面是大豆不同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参与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 ,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
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
(2)在A到B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的哪个结构中的有机物 (填序号)
【答案】(1)胃液、肠液、胰液;同化
(2)④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图A中结构分别为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解答】(1)蛋白质在胃里被胃液中的蛋白酶初步分解,然后在小肠里被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参与豆制品中的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吸收的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组成人体的特有的蛋白质,该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
(2)大豆为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子叶,即④。
故答案为:(1)胃液、肠液、胰液;同化 (2)④
20.(2021九上·杭州月考)2021年5月20日是第3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旨在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宣传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如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填图一中的序号)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层食物。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答案】(1)⑥
(2)二
(3)铁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 肠腺 、胰腺。
2.由“平衡膳食宝塔”示意图可知:一为五谷类、二为果蔬类、三为鱼肉类、四为蛋奶类、五为油脂类。
【解答】(1)肠腺和 ⑥ 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二中的第 二层食物。
(3)小红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1.(2021九上·金华期中)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
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 。
(2)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选择填空)。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
【答案】(1)胃液、肠液和胰液
(2)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小肠中的胰液与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酶,在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2)由图可知:a:消化;b:吸收;c:合成;d:分解;e:能量;
【解答】】(1)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和肠液,故填胃液、胰液和肠液。
(2)由图可知 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故选C。
22.(2020九上·温州期末)联合国8月6日早报消息:明年年初,药品生产商可能会批量生产数千万剂新冠肺炎疫苗,到2021年年底可能会有十亿剂疫苗可用。这类疫苗会对人类共同抗疫起到重大作用。
(1)注射疫苗后人体中会形成抗体,抗体实际上就是一种蛋白质,许多患者想口服抗体, 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它最终会在 X 器官中被消化成 从而失去它的作用。
(2)X 器官不仅把抗体等物质消化,还可以将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消化成 进入到循环系统再次被人体吸收。
【答案】(1)氨基酸
(2)脂肪酸和甘油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吸收和消化物质的主要器官,蛋白质能在小肠中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淀粉消化成葡萄糖。
【解答】(1)口服该抗体会在小肠中彻底消化为氨基酸,从而失去它的作用。
(2)X器官是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在小肠中,脂肪颗粒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答案为:(1)氨基酸(2)脂肪酸和甘油
23.(2020九上·余杭期末)下图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2)氨基酸被吸收后由 系统运送到各组织细胞;
(3)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后,有些能重新合成人体特有的蛋白质,请再写出二条其它转变途径: 、 。
【答案】(1)小肠
(2)循环(或血液循环)
(3)转化为糖类、脂肪;氧化分解供能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 (1)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其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可增大其内表面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 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后由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3)有些氨基酸能重新合成人体特有的蛋白质,在机体能量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或病变情况下,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或者蛋白质摄取过多也会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储存起来。
故答案为:(1)小肠(2)循环或血液循环(3)转化为糖类、脂肪;氧化分解供能
24.(2020九上·西湖期末)如图是人体和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示意图。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的消化液是 。图中过程 (填图中的序号)需要消化酶参与。
【答案】胃液、胰液和肠液;①③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观图可知:①表示消化过程、②表示吸收过程、表示分解、④⑤表示排泄,解答即可。
【解答】蛋白质在消化道被消化的过程是: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需要消化酶;另外细胞中的有机物也是在酶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的尿素等各种废物由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图中过程①③需要消化酶参与。
25.(2020九上·柯桥月考)水饺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它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大家的青睐。如图是一盘猪肉胡萝卜水饺,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这盘猪肉胡萝卜水饺含有的营养物质中,其中成分含有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 。
A.猪肉 B.胡萝卜 C.水饺皮 D.水
(2)水饺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在人体的 (填一种器官)被消化吸收。
【答案】(1)C
(2)小肠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比如淀粉、蔗糖;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一种基本物质,比如牛奶、鸡蛋;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比如猪肉。
(2)小肠是人体食物吸收和消化的主要场所。
【解答】(1)水饺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所需主要能量物质, C符合题意。
(2)水饺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在人体的小肠被消化吸收。
故答案为:(1)C(2)小肠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九上·衢江期末)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 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没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
)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号 2毫升 0 1毫升 2滴
2号 2亳升 1毫升 0 2滴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只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
(1)步骤③中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2)小衢认真阅读了小科的实验方案,指出该方案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
(3)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实验改进后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答案】(1)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使消化酶保持最佳活性
(2)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因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
(3)蓝色先褪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消化酶是人体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有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消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将食物分解为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所有的酶都是专一的,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以消化酶有很多种。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实验步骤第3步是酶催化实验的水浴加热步骤,人体温度37℃酶的活性是最强的,所以加热必须是37℃温度下完成。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表格中加入了1%稀硫酸, 分解后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氢离子可能对其具有催化效果,故有两个变量,所以很难下结论证明只有硫酸根的作用,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因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
(3)淀粉遇碘会变蓝,所以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乙试管的淀粉应该首先被分解,蓝色先褪色。
27.(2022九上·西湖期末)为了探究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金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人体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3支洁净的试管,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二:向A试管加入 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三:将上述3支试管放入 中恒温处理;
步骤四: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请设计该实验的记录表格
【实验结论】实验后观察到只有C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
【答案】1mL稀盐酸;37℃水浴;表格需补充;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1.在研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碱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结合实验所给的材料,还差一个酸性试管,故向A试管加入1mL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
2.人体的温度为37℃左右,故将上述3支试管放入37℃水浴中恒温处理;
3. 该实验的记录表格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现象
A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 37℃水浴中恒温处理 变蓝
B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 变蓝
C 1%淀粉溶液2毫升+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不变蓝
4.实验后观察到只有C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酸碱性对人体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28.(2021九上·温州期末)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如下图。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受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小明用6只试管做了如下表的实验,并记录每只试管淀粉剩余量。
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⒈取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将pH调节为特定值。 4.0 5.0 5.8 6.2 6.8 7.4
⒉静置5分钟后,再将6只试管内液体的pH调至X
⒊加入2%的淀粉溶液.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⒊37C水浴5分钟后,测出试管中淀粉剩余量 100% 0 0 0 0 0
(1)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 。
(2)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
(3)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可能原因是:①部分酶的活性彻底消失;②酶整体活性下降,小明分析实验数据中的淀粉剩余情况认为是原因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理由: 。
【答案】(1)6.2
(2)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3)同意,因为第②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不同意,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消失,剩下的酶也可能5分钟将淀粉消耗完。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下催化效率最高.
(3)强酸和强碱下,酶会失活。
(4)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稀释的唾液调至不同的pH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解答】(1)根据曲线图可知,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6.2。
(2)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3)根据表格信息回答:同意,因为第②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不同意,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消失,剩下的酶也可能5分钟将淀粉消耗完。
29.(2021九上·乐清期中)小丽用某品牌的洗衣粉时,发现温水效果比冷水效果好,于是想探其中的原因。她仔细阅读该洗衣粉包装袋上的说明,发现其成分中含有蛋白酶,联想有关酶的知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按
下列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六只相同的烧杯,各倒入500mL不同温度的清水,加入2g洗衣粉。
②每只烧杯中放入大小相同并涂有均匀蛋白膜的胶片。
③观察、记录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号 1 2 3 4 5 6
清水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min 15 12 7 4 8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研究的课题是“ 对蛋白酶活性强弱的影响”
。
(2)探究中小丽是通过 来判断蛋白酶活性强弱的。
(3)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 。
【答案】(1)温度
(2)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
(3)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由表格可知本题中的唯一变量为温度
【解答】(1)由表格可知本题中的唯一变量为温度,故小丽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强弱的影响”。
(2)探究中小丽是通过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来判断蛋白酶活性强弱的。
(3)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故答案为:(1)温度 (2)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所需的时间(3)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30.(2020九上·拱墅月考)酶的催化效率不仅和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的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 。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
(3)如果小柯把改进后的实验试管编号为3号,那么2号试管和3号试管作对照,还可以研究 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 。
【答案】(1)将1mL 1%的稀硫酸改为1mL 1%的硫酸钠溶液
(2)2号试管先褪色
(3)氢离子(酸碱度或pH值)
(4)操作方便,不需加热,利用手心温度即可(合理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不但有硫酸根离子,还有氢离子。由于不能确定氢离子是否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排除这个因素。由于已经证实钠离子对酶的催化作用没有影响,因此可将氢离子换成钠离子,即将稀硫酸换成硫酸钠;
(2)淀粉溶液遇到碘液会呈蓝色,而加入唾液淀粉酶后,淀粉分解,碘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且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越高,淀粉分解的越快,颜色褪去的越快。
(3)比较②③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4)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将试管拿在手中,利用人体加热,不需要额外的热源,操作方便,节省能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改进方案为:将1mL 1%的稀硫酸改为1mL 1%的硫酸钠溶液。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2号试管先褪色。
(3)如果小柯把改进后的实验试管编号为3号,那么2号试管和3号试管作对照,二者都含有硫酸根离子,而阳离子不同,一个为氢离子,一个为钠离子,因此还可以研究氢离子(酸碱度或pH值)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操作方便,不需加热,利用手心温度即可。
四、解答题
31.(2021九上·临海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
(2)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
(3)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答案】(1)葡萄糖
(2)血红蛋白
(3)肾脏(肾)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示中,A为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
【解答】(1)淀粉在B消化系统中,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最终能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2)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3)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肾)。
32.(2020九上·上虞期末)面粉中除淀粉外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钾、锌、镁、钙)等。面粉是否越白越好?某研究所分析了取自同种小麦三个不同部位的面粉样品,颜色和营养品成分如表:
样品 颜色 维生素(mg/100g) 无机盐 蛋白质(%)
B1 B2 B3 K Mg Ca Zn
1号 最白 0.07 0.01 0.06 1201 155 178 4845 11.8
2号 次白 0.17 0.02 0.06 1407 254 212 7155 12.9
3号 最暗 0.27 0.02 0.06 1626 355 237 9220 14.1
(1)淀粉被食用后在消化系统内最终消化成 ,它是人体所需 的主要来源。
(2)对于以上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
B.维生素在三种样品中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
C.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
D.蛋白质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
(3)面粉是否越白越好?从平衡膳食的角度,你对父母购买面粉的建议是: 。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 (填“白”或“暗”)。
【答案】(1)葡萄糖;能量
(2)A;C
(3)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
(4)暗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在小麦粒三个不同部位最白、次白、最暗取粉探究它的营养成分含量,小麦中除了含有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以外还有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
【解答】(1)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主要来源。
(2)由图表格信息可知取粉部位越靠近外侧,颜色越暗,维生素在三种样品中的含量为最白﹤次白﹤最暗,无机盐在麦粒内的含量与其所在部位有关D:蛋白质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蛋白质含量高达14-15%的面粉,因此蛋白质不是小麦粉最主要的营养素,AC符合题意。
(3)由图表信息可知最暗颜色的面粉营养素丰富,因此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
(4)面粉的颜色深浅还与出粉率有关,出粉率越高,颜色越深。100千克小麦磨出80千克的面粉比磨出70千克的面粉颜色暗。
故答案为:(1)葡萄糖;能量(2)AC(3)建议买颜色较暗的面粉,营养素丰富(4)暗
33.(2020九上·吴兴期末)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3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设计表格见答题卷)
【思考】以上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答案】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水浴恒温加热。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唾液淀粉酶的能催化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结合控制变量法,要设置除了酸碱性因素不同以外,其它因素都要相同,如水浴加热的温度、含有唾液淀粉酶、原来淀粉的量等。在酸碱性不同的因素中,需要创设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环境。故设计方案可如下: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水浴恒温加热。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 该实验需要检测淀粉是否还存在,所以需要碘液,故以上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的能催化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步骤二: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水浴恒温加热。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唾液淀粉酶的能催化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34.(2019九上·温州月考)请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回答。图中X表示 消化过程的曲线;X在C中不能被继续消化的原因是 。
【答案】淀粉;淀粉酶本身是蛋白质,到胃部失去活性,不能催化分解淀粉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三大营养物的消化,其中糖类(淀粉)消化起始于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开始分解,蛋白质物质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初端胆汁的作用下开始消化。所有物质都在小肠中经过肠酶和胰酶的作用下彻底分析,其中糖类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经过分析,可以看到X曲线代表的物质在口腔中就开始分解,说明是淀粉,在口腔中分解为麦芽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C为胃,在胃中不含有分解麦芽糖的酶,同时唾液淀粉酶本身是蛋白质物质,胃中的胃蛋白酶能够将其消化,唾液淀粉酶已经失去活性,不能够催化淀粉继续分解。
故答案为:淀粉; 淀粉酶本身是蛋白质,到胃部失去活性,不能催化分解淀粉
35.(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ABCD 4种食物(各100克)的部分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问题:(“…”表示未检出)
食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C 维生素D
A 5.0 3.5 19.3 … 22.6
B … 12 … 1 2.0
C 56 10 12 15 1
D 59 0.1 2.5 20 0
(1)上表四种食物(各100克)中,能提供最多能量的是食物(填字母) 。
(2)家长定期给孩子补钙,但仍患了佝偻病,你可建议其选择 食物定期食用。
(3)食物 可预防牙龈出血,但长期将其作为主要食物,会有哪些弊病? 。
(4)参与消化食物B的消化液有 ,请写出吸收其消化终产物的主要器官的一项结构特点: 。
【答案】(1)C
(2)A
(3)D;糖尿病
(4)胆汁、肠液和胰液;有丰富的小肠绒毛(任意一点即可)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各营养素的功能。
【解答】(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能够提供能量最多的肯定是糖类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由表格可知,C组含有的能量最高;
(2)定期补钙,仍然患了佝偻病,说明孩子对钙的吸收较差,所以需要补充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来提高钙的吸收;故A食物符合;
(3)牙龈出血缺少维生素C,需要多使用D食物,但D食物中糖类含量较高,会导致摄入糖类过多,容易得糖尿病;
(4)食物B主要成分是脂肪,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和是胆汁、肠液、胰液;脂肪消化的器官是小肠,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故答案为:(1)C;(2)A;(3)D;糖尿病;(4) 胆汁、肠液和胰液; 有丰富的小肠绒毛;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任意一点即可)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