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与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与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4 14: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价值。
2、时空观念运用“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国际格局中的处境,并结合历史地图概述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3、史料实证:提取史料有效信息,恰当运用史料作为依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形成合理解释。
4、历史解释:能指出关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5、家国情怀:感悟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爱国官兵及民众的反侵略斗争中感悟其爱国情怀,感受林则徐等有志之士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能够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看 待两次鸦片战争,增强努力复兴中华民族的志向。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失败的原因
三、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背景)
世界(英、法、美) 中国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 君主专制统治顽固,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思想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中国中心,盲目自大;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
科技 近代科技领先世界 科技落后
外交 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英国掌握着世界霸权,把矛头指向中国。 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形势浑然不觉
军事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使用热兵器 八旗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主要是冷兵器
社会矛盾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没有严重的内乱 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综合国力 世界工业强国 落后的农业国
本质差异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落后的农耕文明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想把中国变成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①原因:
A、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000万两。
B、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②过程:
A、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
B、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3)影响: ①对清政府: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②对英国:英国议会借此通过决议批准政府对华发动战争。
2、过程:
①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
②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时间 条约 内容 危害
1842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地:割让香港岛。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④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②清政府财政困难,加重人民负担。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④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1843 中英《虎门条约》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①进一步破坏中国关税主权②破坏中国司法主权③进一步进行文化侵略
1844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4、影响:
(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①国家主权: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贸易、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②阶级关系:巨额赔偿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③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④革命任务:由反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反对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⑤历史进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背景:
A、《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
B、清朝统治阶级封闭、愚昧、腐朽,统治危机加深。
C、林则徐、魏源等人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代表:
人物 活动 地位
林则徐 办译馆,集信息,汇译成《四洲志》。 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
魏源 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海国图志》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畬 撰成《瀛寰志略》,对欧美各国进行介绍,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③目的: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④实质:封建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挽救统治危机的尝试。
⑤评价:
A、积极: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B、局限:①没有形成思想体系,没有付出实践②仅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
(4)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逐步走向开放和近代化。
(5)社会生活:西方近代生活方式、习俗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总: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由独立自主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史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2)重要原因:为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3)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
2、概况:
(1)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3)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
(4)1860年8月,英法占领天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1856年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
内容 危害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逐渐影响和操纵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②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为通商口岸 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其商品向长江沿岸等地倾销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成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
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⑥鸦片以“洋药”名义纳进口税。 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①清政府承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
②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③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安全
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⑤准许华工出国 ——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中国土地,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 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
(1)政治:①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朝廷和地方实力派共治的格局)。
(2)经济:①外国势力扩大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其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和劳动力;
②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3)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产生,初步突破了“华夷之辨”的藩篱。
(4)外交:近代外交体制建立。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知识拓展】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政治上: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政治腐败。
(2)经济上: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状态,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掌握着海上霸权;中国清王朝军事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4)外交上:英国积极推行殖民扩展政策;中国清王朝实施“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骄傲自大。
(5)思想上:英国盛行自由主义思潮,思想开放,近代科技领先;中国盛行封建理学,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根本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原料和市场的要求强烈;导火线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二、领事裁判权:领事栽判权亦称“治外法权”,是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利。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通过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项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三、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近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是指在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政治、经济、文化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五、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1)外部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2)内部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长期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对战争没有丝毫准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战和不定、作战指挥不力;未能发动人民,虽有爱国官兵奋力抵抗,但终不能挽回败局。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六、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1)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方式:都是通过战争方式实现的。
(3)性质:都是侵略战争。
(4)发动者:以英国为主。
(5)结果:清朝被打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扩大:(1)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与长江流域。
(2)侵略力量扩大,由英到英法。
(3)时间增长:第一次: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4)危害扩大:通商口岸增多,权益领土主权进一步破坏,中国殖民化程度加深。
自我提升
1.鸦片战争后,时人指出,“时至今日,海外诸夷,侵凌中国甚矣”;“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上述言论( )
A.体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B.揭露了列强侵华的本质目的
C.表达了对民贫国弱的担忧 D.落实了经世致用的治学原则
2.《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3.如图是创作于1842年的漫画《中国新制服》,中国老百姓头戴“洋烟赔款”的帽子,身穿由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缝制成的“百衲衣”。与该幅漫画相关的事件是( )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有学者在谈到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冲突。”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
A.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C.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结果 D.实质是中英之间的商业战争
作者 成果
魏源 《西北边域考》
沈垚 《新疆私议》
李兆洛 《大清一统舆地全图》
官方修订 《钦定回疆则例》
据如表可知,这些成果的取得( )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部分研究成果)
总结了历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的盛行
C.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D.推动了近代史学逐渐走向繁荣
6.魏源认为,历史进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也无穷极不变之法。由此可知魏源( )
A.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B.主张变法维新
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D.对时局有所反思
7.“他们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探出头来,开眼看世界,并能放下‘天朝’的架子,平静地看待另一种文明(徐继畬最为突出),已是石破天惊之举……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尚未辨明中国的方向,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这突出反映了( )
A.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B.仁人志士的进步性
C.列强侵略的严重性 D.闭关锁国的保守性
8.1861年,英商宝顺行顺记运送洋布赴山西售卖时,在运货车上“高插钦命通商大臣黄旗一杆,手执天津海关崇(即崇厚,当时为北方三口通商大臣)照单。”车队一路畅行无阻,获利颇丰。这一个案可以说明( )
A.通商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B.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D.条约体系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9.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需与列强互相派驻外交使臣。于是,1860年起,列强国家纷纷派遣使臣常驻北京,处理外交事务,但清廷却迟迟不肯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认为若清廷派使臣到其他国家去,就是自取其辱!这表明清政府( )
A.坚持平等的外交原则 B.仍然以天朝上国而自居
C.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 D.固守传统闭关锁国政策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疑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这表明他( )
A.主张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B.反对清朝妥协投降政策
C.希望利用人民力量御辱 D.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
参考答案 AAACC DAD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