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7 07:32:13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分子之间空隙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解答】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故A正确;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只是斥力大于引力,而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纳米纸”无法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A。
2.(2022七上·滨江期末)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判断;
(2)(3)根据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是否发生改变判断;
(4)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
【解答】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世界上没有静止的分子,故A错误;
B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故B、C错误;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D正确。
故选D。
3.(2022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作用力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能说明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2021七上·淳安期末)下列是小金同学对某些生活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但是引力同时存在,只是引力远远小于斥力,故A错误;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正确;
C.春天柳絮飞扬,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气体的体积变大,即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5.(2021七上·普陀期末)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运动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只能类比分子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2021七上·定海期末)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看到现象的成因,如果能够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那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解答】A、C两图中,瓶子在水平方向,两个瓶子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只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故A、C不合题意;
B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上方,而密度小的空气在下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能是分子运动引起,也可能是重力作用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D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下方,密度小的空气在上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以排除重力对它们的影响,只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2021七上·吴兴期末)下列关于荷叶上水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大小不变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也不运动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解答】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变大,故错误。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一颗水珠包含很多水分子,故错误。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还在不停地运动,故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正确。
故选D。
8.(2021七上·三门期末)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分子之间有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D 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芝麻跑到黄豆之间的空隙去了,这只能说明黄豆之间有空隙,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错误符合题意;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闻到花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停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2021七上·温州月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问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四个基本观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4.分子之间有空隙。
根据分子运动论分析解答。
【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动,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的间隔,此选项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此选项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0.(2021七上·乐清期中)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密度小)和二氧化氮(密度大)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以下四种实验方式不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结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的运动进行解答。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 ,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 ,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 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可能是由于密度的作用, 不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C符合题意。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还会继续向上或向下运动, 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1七上·瑞安月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四个基本观点: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4.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动,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的间隔,此选项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此选项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2.(2021七上·平阳期中)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夏天,柳絮飞扬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观察分子需要用先进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做永无停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解答】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夏天有阳光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会加快分子的运动,使运动更加剧烈,所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说法正确;
B、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现象就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是由于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故B说法正确;
C、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也是分子的热运动,但是夏天,柳絮飞扬中的柳絮不属于分子,不可以说是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而是风力的作用,故解释错误;
D、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故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3.(2021七上·平阳期中)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列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它能够到达所能到达的所有空间。将烧瓶中的气体抽出后,里面气体的分子个数减少,但是气体的体积仍然等于烧瓶的容积,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那么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大,看起来就会比较稀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2020七上·温州期末)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非常的微小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狂风暴雨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纷飞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分子很小,用肉眼看不到,一般情况下,只要是用肉眼看得到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
【解答】春天,柳絮飞扬 ;夏天,狂风暴雨 ;冬天,雪花纷飞,这三者都是肉眼看得到的宏观物体的运动;秋天,桂花飘香,用肉眼看不到,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现象,故C正确,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6.(2022七上·婺城期末)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内,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说明甲醛分子在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最好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和夏天相比,冬天甲醛气味散得   (填“更快些”、“更慢些”或“一样快”)。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更慢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内,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最好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和夏天相比,冬天的气温低,甲醛气味散得更慢些。
17.(2021七上·天台期末)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
【答案】(1)引力
(2)运动(热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分析解答;
(2)跟机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答。
【解答】(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运动(热运动)。
18.(2022七上·缙云期末)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王亚平第二次进行太空授课,她在水膜表面贴上她与女儿一起做的一朵花后,花朵绚丽盛开,而水膜也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颜料,水球很快变成了一个蓝色水球,如图乙所示,这表明   。(从分子运动理论角度分析)
【答案】引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力的作用和分子运动的知识解答。
【解答】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颜料,水球很快变成了一个蓝色水球,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2021七上·青田期末)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   。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   现象,这一现象受   因素的影响。
【答案】(1)水分子很小
(2)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点解答;
(2)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距离,则扩散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水分子很小。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这一现象受温度因素的影响。
20.(2021七上·吴兴期末)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放松。我们进入校园在使用酒精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的   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   有关。
【答案】(1)扩散
(2)液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 (1) 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
(2) 一般情况下,物理学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解答】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分子的扩散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表面积越大,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21.(2021七上·吴兴期末)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填“空气”或“锅子”)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锅子内的水沸腾后,则盅内的汤   (填“同时沸腾”或“不会沸腾”)。
(3)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图   (填“乙”或“丙”)。
【答案】(1)锅子
(2)不会沸腾
(3)丙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沸腾时要有两个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还要不断地加热。比如水达到沸点时,改用小火加热,水还能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炖盅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2)大煲内的水沸腾后,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不能从外面的水里面吸热,所以它不会沸腾;
(3)因为丙图中烧杯内有大量气泡,所以表示沸腾的是丙图;
22.如图所示,往细玻璃管内先注入一半的清水,再缓缓注入适量染成红色的酒精,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混合液的液面降低了,该实验说明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答案】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分子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模拟实验,不符合题意。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说明分子间错在空隙。
故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③ 。
23.(2021七上·瑞安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   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瓶(选填“A”或“B”)。
【答案】扩散;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 扩散 现象,
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
24.(2021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往细玻璃管内先注入一半的清水,再缓缓注入适量染成红色的酒精,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混合液的液面降低了,该实验说明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答案】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分子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说明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模拟实验,不符合题意。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说明分子间错在空隙。
故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③ 。
25.(2021七上·萧山月考)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   (填单位),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
【答案】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知识点】估测;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千克,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故答案为: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三、解答题
26.(2021七上·西湖月考)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答案】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长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空气分子没有颜色,而二氧化氮分子为棕红色,打开玻璃板后,二氧化氮分子向空气中运动,而空气分子向二氧化氮中运动,于是原来没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加深,原来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变浅,直到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相近即可;
(2)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颜色均匀的时间越短。
【解答】(1)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则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小,那么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边长。
27.(2020七上·柯桥月考)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 的温度 (℃)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时的 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所需 的时间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答案】(1)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组成的知识解答;
(2)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原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四、实验探究题
28.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答案】(1)甲、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乙、戊;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在图甲中,清水分子向下运动,硫酸铜向上运动,二者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因此上面的颜色逐渐变深,下面的盐水逐渐变浅,最终二者颜色趋于一致。丁图中,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从而使整杯水变成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2)在乙图中,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从而增大了测力计的拉力;在戊图中,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能够悬挂重物不下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甲、丁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图乙、戊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五、综合说理题
29.(2019七上·嘉兴期末)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清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酒精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水分子会跑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面,因此混合后它们的体积会缩小。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据此进行解答。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如图所示是由直径为1~50nm的微颗粒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的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纳米纸”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细菌无法停留是因为“纳米纸”分子间没有空隙
2.(2022七上·滨江期末)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3.(2022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2021七上·淳安期末)下列是小金同学对某些生活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大
5.(2021七上·普陀期末)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2021七上·定海期末)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
A. B.
C. D.
7.(2021七上·吴兴期末)下列关于荷叶上水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大小不变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也不运动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8.(2021七上·三门期末)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分子之间有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D 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A.A B.B C.C D.D
9.(2021七上·温州月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问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0.(2021七上·乐清期中)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密度小)和二氧化氮(密度大)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以下四种实验方式不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结论的是(  )
A. B.
C. D.
11.(2021七上·瑞安月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2.(2021七上·平阳期中)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夏天,柳絮飞扬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13.(2021七上·平阳期中)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列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0七上·温州期末)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非常的微小
15.(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狂风暴雨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纷飞
二、填空题
16.(2022七上·婺城期末)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内,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说明甲醛分子在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最好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和夏天相比,冬天甲醛气味散得   (填“更快些”、“更慢些”或“一样快”)。
17.(2021七上·天台期末)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
18.(2022七上·缙云期末)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王亚平第二次进行太空授课,她在水膜表面贴上她与女儿一起做的一朵花后,花朵绚丽盛开,而水膜也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颜料,水球很快变成了一个蓝色水球,如图乙所示,这表明   。(从分子运动理论角度分析)
19.(2021七上·青田期末)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   。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   现象,这一现象受   因素的影响。
20.(2021七上·吴兴期末)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放松。我们进入校园在使用酒精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的   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   有关。
21.(2021七上·吴兴期末)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填“空气”或“锅子”)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锅子内的水沸腾后,则盅内的汤   (填“同时沸腾”或“不会沸腾”)。
(3)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图   (填“乙”或“丙”)。
22.如图所示,往细玻璃管内先注入一半的清水,再缓缓注入适量染成红色的酒精,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混合液的液面降低了,该实验说明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23.(2021七上·瑞安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   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瓶(选填“A”或“B”)。
24.(2021七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往细玻璃管内先注入一半的清水,再缓缓注入适量染成红色的酒精,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混合液的液面降低了,该实验说明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25.(2021七上·萧山月考)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   (填单位),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
三、解答题
26.(2021七上·西湖月考)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27.(2020七上·柯桥月考)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 的温度 (℃)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时的 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所需 的时间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28.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五、综合说理题
29.(2019七上·嘉兴期末)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分子之间空隙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解答】A.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故A正确;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存在斥力和引力,只是斥力大于引力,而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纳米纸”无法阻止了纸面上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判断;
(2)(3)根据分子的结构和组成是否发生改变判断;
(4)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
【解答】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世界上没有静止的分子,故A错误;
B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故B、C错误;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作用力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能说明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但是引力同时存在,只是引力远远小于斥力,故A错误;
B.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正确;
C.春天柳絮飞扬,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说明气体的体积变大,即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运动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只能类比分子之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看到现象的成因,如果能够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那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解答】A、C两图中,瓶子在水平方向,两个瓶子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只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故A、C不合题意;
B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上方,而密度小的空气在下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能是分子运动引起,也可能是重力作用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D图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下方,密度小的空气在上方,则两个瓶内的颜色逐渐一致,可以排除重力对它们的影响,只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解答】A.水珠蒸发时,水分子间隙变大,故错误。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一颗水珠包含很多水分子,故错误。
C.水珠静止不动时,内部的水分子还在不停地运动,故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正确。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芝麻跑到黄豆之间的空隙去了,这只能说明黄豆之间有空隙,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A错误符合题意;
两铅柱挤压后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闻到花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停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四个基本观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4.分子之间有空隙。
根据分子运动论分析解答。
【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动,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的间隔,此选项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此选项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的运动进行解答。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 ,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 ,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 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可能是由于密度的作用, 不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C符合题意。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还会继续向上或向下运动, 能得出气体扩散现象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运动论的四个基本观点: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4.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动,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此选项正确;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因为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了水分子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的间隔,此选项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此选项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观察分子需要用先进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做永无停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解答】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夏天有阳光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会加快分子的运动,使运动更加剧烈,所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A说法正确;
B、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现象就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是由于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故B说法正确;
C、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也是分子的热运动,但是夏天,柳絮飞扬中的柳絮不属于分子,不可以说是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而是风力的作用,故解释错误;
D、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故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它能够到达所能到达的所有空间。将烧瓶中的气体抽出后,里面气体的分子个数减少,但是气体的体积仍然等于烧瓶的容积,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那么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大,看起来就会比较稀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分子很小,用肉眼看不到,一般情况下,只要是用肉眼看得到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
【解答】春天,柳絮飞扬 ;夏天,狂风暴雨 ;冬天,雪花纷飞,这三者都是肉眼看得到的宏观物体的运动;秋天,桂花飘香,用肉眼看不到,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现象,故C正确,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做无规则运动;更慢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内,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最好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和夏天相比,冬天的气温低,甲醛气味散得更慢些。
17.【答案】(1)引力
(2)运动(热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分析解答;
(2)跟机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答。
【解答】(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运动(热运动)。
18.【答案】引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之间力的作用和分子运动的知识解答。
【解答】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颜料,水球很快变成了一个蓝色水球,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答案】(1)水分子很小
(2)扩散;温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点解答;
(2)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距离,则扩散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一滴水里有数量惊人的水分子,如果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大约需要30万亿年,这说明水分子很小。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这一现象受温度因素的影响。
20.【答案】(1)扩散
(2)液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 (1) 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
(2) 一般情况下,物理学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解答】 (1)能闻到酒精气味,这是酒精分子的扩散现象。
(2)洗手液在手上涂抹得越均匀,表面积越大,干的越快,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21.【答案】(1)锅子
(2)不会沸腾
(3)丙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沸腾时要有两个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还要不断地加热。比如水达到沸点时,改用小火加热,水还能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炖盅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2)大煲内的水沸腾后,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不能从外面的水里面吸热,所以它不会沸腾;
(3)因为丙图中烧杯内有大量气泡,所以表示沸腾的是丙图;
22.【答案】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分子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模拟实验,不符合题意。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说明分子间错在空隙。
故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③ 。
23.【答案】扩散;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 扩散 现象,
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
24.【答案】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分子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说明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
①将两块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模拟实验,不符合题意。
③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说明分子间错在空隙。
故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③ 。
25.【答案】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知识点】估测;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答】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千克,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故答案为:千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26.【答案】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长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空气分子没有颜色,而二氧化氮分子为棕红色,打开玻璃板后,二氧化氮分子向空气中运动,而空气分子向二氧化氮中运动,于是原来没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加深,原来有颜色的开始颜色变浅,直到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相近即可;
(2)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颜色均匀的时间越短。
【解答】(1)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自己颜色逐渐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后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则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小,那么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边长。
27.【答案】(1)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组成的知识解答;
(2)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原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8.【答案】(1)甲、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乙、戊;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在图甲中,清水分子向下运动,硫酸铜向上运动,二者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因此上面的颜色逐渐变深,下面的盐水逐渐变浅,最终二者颜色趋于一致。丁图中,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从而使整杯水变成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2)在乙图中,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从而增大了测力计的拉力;在戊图中,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能够悬挂重物不下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甲、丁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图乙、戊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9.【答案】清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酒精分子会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水分子会跑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面,因此混合后它们的体积会缩小。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据此进行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