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积累重点词、句,通译全文。
3.理清文章的内容及结构,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 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从小山岗向西行一百二十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竹林 好像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 开辟 特别 凉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整块 把…作为 翻卷 来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为 坻, 为屿, 为嵁,为岩。
成为 小石礁 小岛屿 小石垒 小石岩
成为小石礁、小石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 络 摇 缀,参差 披拂。
覆盖 缠绕 摇动 连接 随风飘荡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大约 好像 依靠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都没有似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映 呆呆的样子
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同游览的人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或显或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其岸势犬牙 差互, 不可知 其 源。
像狗牙那样 互相交错 它的,指小石潭 源头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围绕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 悄怆 幽 邃。
空虚,寂静 凄凉 心神 悲伤 幽静 深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 之而 去。
因为 这里 凄清 留 于是 所见的景色 离开
因为这里环境太凄清,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随从 跟随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课前导学】
一、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
1.根据相关资料,文学常识填空并积累记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之一的 ,字 , 朝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过 、 , 、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读一读古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闻水声,如鸣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 )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结合语境与【课 文】中的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伐竹取道( ) 水尤清洌( )
为坻( ) 为屿(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斗折蛇行( )
往来翕忽 ( )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 ) 隶而从者( )
4. 根据【课 文】中的注释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光下 澈,影布石上。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1.我们是怎么发现小石潭的?(找出相关句子)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文字,用译文回答)
3.我们观赏到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找出来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完成下列句子:
小石潭的 真 ,你看 。
【课堂探究】
1.游览了小石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用一句话表述下来)
2.作者柳宗元的感受如何呢?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说说前后心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呢?
3.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5.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柳宗元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被贬后郁闷,凄凉的心情。寄 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但是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时代完全不合了,那么在今天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该怎们处理呢?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方,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 )
A. 闻水声,如鸣佩环。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似与游者相乐。
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有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深 。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2)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3)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4)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字 , 朝文学家。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 之一。
2.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写的,文中的作者的感情变化 。
3.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作者连用了五个动词,它们是: 、 、 、 、见。
4.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点明小石潭潭水特征的词语是 。
描写小石潭水底的石头的句子是 。写这些石头的目的是 ; 。
5.描写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的句子是 。
6.“水尤清冽”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 。
7.课文第二段,作者写潭水时,通过具体描写 、 、 等景物,是为了突出潭水 的特点。特别能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表面写鱼,实际写水的句子是 。
8.作者具体描写鱼,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写鱼静态的语句有 ,写鱼动态的语句有 。
9.第三段是写石潭西南面溪流的特点,写溪形的句子是 ,写溪岸的句子是 。运用 修辞手法,用 的曲折和 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 ,用 来形容小溪的岸势,使人倍感形象逼真。
10.第四段写的是对小石潭环境总的印象和感受,写石潭环境的句子是 直接表达作者此时心境的句子是 。这一段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11.为什么在第五段才一一列出“同游者”?
。
12.小石潭的景与作者的情势如何统一的?
。
13.“似与游者相乐 ”中写到“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B本文按照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C在文中作者着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而这幽静给作者的具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文中一开头便写到“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这一句中的“心乐之”三个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E“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了鱼跳出水面的活泼姿态。
F“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斗”“蛇”名词做状语。
G第二段通过写鱼表现水的空明清澈。
H“坐潭上”一段最能体现作者游览的心境。
【参考资料】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寄情山水,借物言志,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
1.C、F、G
2.a 、b是,c不是
3. 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