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5: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诗词,有感情诵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 品读语言,感受诗词意境,体会作者苏轼在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词,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写作背景,学习借古抒怀的手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的豪迈气势,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赏析语言,感受豪迈之情。
难点:
评价作者“人生如梦”的复杂情感。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四、题目解读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赤壁怀古:题目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
六、全文分析
(一)感受上阙,深入研读
1、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是情感的触发点,那上阕都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由这些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
景: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
特点:雄浑、开阔。 想到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明确:
词一开篇,时间空间交错,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3、我们知道,古人作词讲究炼字,留下许多炼字佳话。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品一品,你们这句词好在哪里?
明确:
“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穿”:夸张手法,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4、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词人从不同角度而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描写出赤壁景色的什么特点?
明确:
雄伟壮阔(板书:赤壁雄奇景)
5、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明确:
承上启下。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启下:“一时多少豪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概括为:美景如画,英雄如烟。
(二)感受下阙,深入研读
1、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英气勃发,年轻有为。
2、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
明确: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3、“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
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
4、最后五句怎样写人生感慨?
明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感伤,是自责,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自慰,是旷达,回首往事,恍如梦中,权且以酒酹月,借酒浇愁,值此,一位襟怀旷达,善于自慰的词人跃然纸上。
七、中心思想
本词写作者面对东去的长江,峭壁耸立的赤壁胜迹,不禁怀古追思,心中浮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时的场景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表达了对周瑜功业由衷的赞颂之情,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年岁将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八、写作特点
1、整首词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
上阙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阅着重写周郎埋下一条线。
2、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全词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语言精练、形象,如“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
3、使用衬托手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
九、补充资料
怀古诗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
怀古诗或词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今、化用典故,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又由这些古人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感呢?
布置作业
自由讨论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异同。
课后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满庭芳
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蒲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注】。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衫。
【注】扦: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十三年”点明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连同“飘流江海”直接表达了对各自数十年的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
B.“我自”三句似含不解故人所为之意,实则暗示出故人与自己一样“疏狂异趣”,现在潦倒穷困,进一步显现他不随波逐流的形象特征。
C.“巉巉”二字,不仅写出了南山高耸险峻的特征,而且也暗示了苏轼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还象征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
D.下片写与故人于林间游赏南山,一个“笑”字不仅显现出与故人相聚相得之乐,而且在此情境中,也能流露出作者一丝豁达乐观的情绪。
4.下片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及解析:
1.答案:(1)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乱石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答案:B
解析:“人道是”说明不确定这里是不是三国赤璧之战的地方。
3.答案:B
解析:B项,结合“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分析可知,“实则暗示出故人与自己一样‘疏狂异趣’,现在潦倒穷困”错误。故选B。
4.答案: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
解析:“层楼翠壁,古寺空岩”,从所写景物来看,景象气势壮观,面对多舛的命运,词人借助这些壮观之景表达对命运的豁达乐观。“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流露出高兴喜悦之情,“步携手”写二人关系的亲厚。“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借故人相问,写思乡之情,词人借助故乡的“松杉”这一意象,把抽象的思乡之情转换为具象,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在仕途身不由己时的无奈之情;同时以词人对故土的思念作结,这也是对他乡遇故知的呼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