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4.2课 变形记
第六单元
卡夫卡
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理解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方法;学习真实细致的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手法。
理解小说揭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深刻主题。
学习目标
重点:“异化”主题的认识。
难点:表现主义文学艺术特征的理解与学习
重点难点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出生犹太人家庭。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传奇英雄和圣教徒式的人物”
作者简介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1924年,他像一个民间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病死于维也纳近郊的疗养院。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是曾经活在世上的人中,最纯粹的写作者,他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他在逝世前最后遗言是,要求把自己的全部东西烧掉。幸运的是,没有人这样做,幸运的是,人们终于渐渐发现,卡夫卡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摧毁切障碍;而我的手杖上宁可写的是,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
——卡夫卡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
关于卡夫卡
文学流派
现代派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马克思对“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资本论》
文学流派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卡夫卡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
文学流派
本文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主义反对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客观世界,而强调表现作家的主观感受。
表现主义的作品常常致力于探讨抽象的哲理性问题,情节离奇荒诞,而细节真实细腻。
写作背景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
19世纪末 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因此,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整体感知
小说共包括三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想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整体感知
情节线索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问题探究
1、细读课文,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原因一:工作的辛苦,饮食的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中,在生活的重担与职业的习惯势力的压迫下“人”变为“物”的奴隶,最终使人“异化”,或者说变成“非人”,表现了人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悲哀。
——这是从人本身的角度而言
问题探究
原因二:温情善良的缺失,使人与人之间逐渐陌生,只剩下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甚至连家庭成员之间也如此。
——这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言
问题探究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
根本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
问题探究
3、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的经典形象,已经成为“变形人”的代称,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格里高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变形前:生活沉重、工作艰辛、拼命还债、养活全家
(善良忠厚、有责任感)
变形后:活动艰难、无人理解、满身创痛、亲人厌弃
(孤独无助、痛苦绝望)
问题探究
4、格里高尔是什么样的人?
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他本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浓厚爱意和诗意追求的人,然而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变成了甲虫,几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过日子。他勤勉善良,为了家人的幸福倍尝人生的艰辛与委屈,默默地承受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他也胆小软弱、安分守己,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者,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
问题探究
格里高尔的人生观
1、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
2、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
3、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问题探究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5、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问题探究
6、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问题探究
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十定的意识流特征。
7、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问题探究
1、受压者被艰难的生存条件异化成非人,成为懦弱胆怯的可怜虫。
2、受压者长期孤独、没有安全感、没有自由和自尊、没有幸福,无异于一只甲虫。
8、为何变形为甲虫而不是其它?
问题探究
格里高尔在“累人的差使”和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完全失掉了自我。他想找回生活的乐趣、自我的价值,但彻底失败了,变成了一只人人恐惧、厌恶的大甲虫。甲虫是一个绝妙的艺术象征,它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9、甲虫的象征意义
问题探究
秘书主任: 惊骇 逃走
父亲: 恼怒 驱赶 打击 厌弃
母亲: 惊恐 昏厥 躲避 冷漠
妹妹: 关心 厌弃 诅咒
10、其他人的表现
问题探究
①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外在的,为不可知甚至是无法抗拒的力量所致,格里高尔虽变形为甲虫,他的嫩新依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依然记挂着工作,依然为父母和妹妹操心,为家庭着急、分忧,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虫形而人心。
②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却变了心。家人的“变形”是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从这一点上说,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人形而“虫”心。
11、两种“变形”的差异
总结
势利而冷漠的社会!
脆弱而虚伪的亲情!
艺术特色
1、本文有着在怎样的艺术特色?
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艺术特色
2、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艺术特色
3、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真实可信?
细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心理状态把握得十分准确,让人可信。
艺术特色
4、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
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艺术特色
5、《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艺术特色
总结
首先,荒诞与真实相结合。
1.人物心理真实。
2.细节描写真实。
3.人物关系真实。
其次,冷峻、客观、单调的语言。
拓展延伸
一、寻找文学作品、现实生活中的“格里高尔”异化现象,并作分析。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阿Q正传》
拓展延伸
二、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人的困惑
今天我们拥有了更高层的楼宇以及更宽阔的高速公路,但是我们的性情却更为急躁,眼光也更加狭隘。
我们可以往返月球,但却很难迈出一步去亲近我们的左亲右邻。我们可以征服太空,却征服不了我们的内心。
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我们的道德却少了我们的时代更加自由了,而我们拥有的快乐时光却越来越少。
的确,我们所过的是一种整天忙碌但却不知道为何忙碌的生活,我们所体验的是一种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的感觉。究竟我们要的是什么?想要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都变得不再简单明了。
总结
卡夫卡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作家,他那平淡的叙述背后是深深的痛苦,读他的作品总让人觉得格外的沉重,但也让现代人常常看到自己的影子。卡夫卡并没有 告诉我们路在何方我们的课也只是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门希望你们能从这里开始,在现代社会变幻莫测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