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三单元
梁思成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梁思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后多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
《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文章结构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1—2)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3—13)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14—19)
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20)
思考讨论
说明方法
(一)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作诠释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左右呈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举例子 打比方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思考讨论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是中国建筑的显著特征。
举例子 下定义 列图表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下定义 摹状
(六)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系主要特征。
作比较 引用
思考讨论
(七)大量使用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作比较 举例子
(八)结构部分成为装饰,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举例子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作诠释
思考讨论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思考讨论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拓展延伸
岳阳楼
拓展延伸
黄鹤楼
拓展延伸
滕王阁
拓展延伸
蓬莱阁
总结
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