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百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开学模拟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百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开学模拟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2 14:30:28

文档简介

浙江省百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开学模拟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  )
A.具有突破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
B.不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具有导致地权和劳动者分离的趋势
D.所封土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
【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通过分封制,每一个封君都是使封国内新旧居民杂糅,扩大了周文化,利用血缘纽带的优势加强了对封国的控制。A项正确:
该学者认为分封制由刘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排除B项:
C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分封土地的归属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分封制,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2.(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云:“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爱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作者具有一定的重农思想
②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产品
③部分产品进入了流通领域
④北齐统治者可能对盐业实施官营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食物生产与生活;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民之本,要当稼穗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可分析出①作者具有一定的重农思想;
根据材料“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可分析出②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产品;
材料中没有提到部分产品进入了流通领域,排除③;
根据材料“但家无盐井耳,”可分析出④北齐统治者可能对盐业实施官营政策;
所以材料反映了①②④ ,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北朝的经济状况,为单选组合题,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颜氏家训》的内容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3.(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答案】C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胡化主要指的是华夏文化被胡人的文化影响,这主要得益于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C项正确;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宫制,有利于君权的加强,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在六部下设鸿胪寺,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胡人的文化而非宗教,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主旨 “贞观年间’胡化‘严重 ”进行结合唐朝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中庸》首句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由此可推知,《中庸》(  )
A.闸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
B.以“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C.启发了唐宋学者对孔子之道的新理解
D.开始将“天人关系”纳入儒学研究范畴
【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中庸》中认为道源自于天命,这为唐宋时期理学的萌发,天理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所以启发了唐宋学者对孔子之道的新理解,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不是孔子的教育主张,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排除B项:
《中庸》还没有将“天人关系”纳入儒学研究范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结合唐宋对儒学的发展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所示装置(  )
A.可佐证明代火药武器的技术水平
B.反映了宋代方向测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C.使用情况记载在《武经总要》中
D.说明我国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
【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由图示材料“架火器式~长蛇箭匣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为明代《武备志》记载的火器,可用来佐证明代火药武器水平,A项正确;
图示是明代火器,而且不是方向测定机器,排除B项;
《武经总要》为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所著兵书,不可能记载明代武器排除C项;
明代武器无法说明唐宋战争火药武器使用情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科技,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架火器式~长蛇箭匣“结合唐《武备志》对火药武器的记载记载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6.(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清朝在蒙藏地区册封活佛,笼络上层;在西南地区建筑城池,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实行改土归流。这些举措(  )
①都由主管民族事务的宣政院统一办理
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
③都导致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压抑
④都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在蒙藏地区笼络上层、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举措,是清朝因地制宜地治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错误;改土归流政策客观上增强了地方自主性,③错误;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清代的边疆政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清代治理少数民族及边疆政策的原则等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指出:“北京建筑的整个系统是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有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时至今日,北京依然拥有(  )
①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皇宫建筑群
②世界上现存最长的一条彩绘长廊
③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
④真实性和完整性兼备的世界遗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8.(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国人警惕列强侵略方式的改变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正确。
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 B、C。
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解题关键之一是时间“1903年”,学生解题时可结合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9.(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窃取革命果实。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当选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这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正式形成。下列史事,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  )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孙中山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传统的思想权威被打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北洋军阀统治的正式形成是在1913年10月6日以后。“短暂的春天”出现于一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传统的思想权威被打倒是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
孙中山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
④项概括不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洋军阀统治,解答本题需知道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以及此时期的重大史实,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0.(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线索基本一致,从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观察下图所示的中国近代报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这些报刊(  )
A.使国人对西方的学习开始突破“器物”的限制
B.是近代国人办报迎来第一次高潮的表现
C.创刊于19世纪70年代
D.是当时最受民众欢迎的报刊代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看出,这些报刊都是近代中国人兴办的一系列报刊,这些报刊在促进社会风气开放、宣扬新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近代国人办报迎来第一次高潮的表现,B项正确;
国人在学习西方上开始突破器物限制时在此之前,排除A项;
其中《时务报》就是创刊于19世纪90年代,排除C项;
“最受民众欢迎”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万国公报》《时务报》《湘学报》等结合所学报刊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1.(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某人在其回忆录中忆述:“本来敌人准备进攻中原及打通粤汉路和湘桂路,而我以为是要进攻西安,怕敌人进占西安后,截断中央同西南地区的联系;更没有估计到敌人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如果当时看破了敌人这样的战略企图,那就再熬上半年时间,或者等敌人进攻长沙、衡阳、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时,我军再举行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其战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义也要大得多。”据此可推知,“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  )
A.发生地点敌我势力犬牙交错
B.发生地点位于国民政府第五战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属于敌后抗日军民发起的局部反攻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没有估计到敌人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可知这场破袭战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应该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发生地点敌我势力犬牙交错,A项正确;
发生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的是台儿庄战役,排除B项;
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C项;
百团大战不属于局部反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主旨没有估计到敌人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2.(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人民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篇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井冈山的斗争》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破产,中国人民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篇文章应该是《论人民民主专政》,D项正确;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共产党人>发刊词》和《井冈山的斗争》都没有涉及到人民政权的建设,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结合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3.(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的政治报告中,出现了如下关键词“关于工业化的方针”“轻、重工业的关系和建设布局”“关于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建设”以及“加强国家法制建设的迫切性”。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在中共八大进行了确定,B项正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指出把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排除A项: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于工业化的方针”“轻、重工业的关系和建设布局” 结合中共八大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4.(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有个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深化的过程”的是(  )
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②“计划就是法令”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深化改革的表现,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计划就是法令”体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崇,②不符合题意;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在一五计划时期,并不是改革深化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5.(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下为体现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的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②中国正式签署《世界遗产公约》
③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中国首倡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是在1981年;
中国正式签署《世界遗产公约》是在1985年;
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在1990年;
中国首倡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是在2000年。
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理清并掌握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6.(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有人这样评价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罗马法(  )
A.所蕴含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知识点】古罗马文化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中对罗马法的描述意为罗马法的内容虽然表面上不再施行,但它的所蕴含的价值的影响始终存在,而且具有永恒性,A项正确:
罗马法是通过其蕴含的价值影响了近代欧洲,并没有设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排除B项;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政治,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
“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 “的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7.(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革命结束于1649年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英国的建立
B.英、俄、普君主干涉法国革命旨在维护自身封建专制统治
C.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D.英、法革命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说法正确,C项正确;
英国革命结束于1688年光荣革命”排除A项;
英俄普君主干涉法国革命旨在维护自身封建专制统治说法错误,排除B项;
英、法革命后德国没有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代议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清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及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8.(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这一观点强调(  )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及所学知识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D项正确;
根据材料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分析出康德强调理性,政治革命,推翻专制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
材料没有提到社会契约,排除B项;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启蒙思想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关键信息“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结合康德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9.(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和利比亚四国被古代阿拉伯人称为马格里布国家,意为日落的地方。下列关于该地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1834年,阿尔及利亚被法国宣布为“法国属地”
B.1856年,英国垄断了在摩洛哥全境的贸易权
C.1868年,美、法、日三国控制了突尼斯的财政
D.20世纪初,该地完全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69年,法、英、意三国控制了突尼斯的财政,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ABD项中的说法都是符合史实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理清所学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19世纪中叶,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日益显著,现代意义上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皆逐渐成形,在艺术上浪漫主义开始朝向写实主义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英法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②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③瓦特改良蒸汽机
④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发现海王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英法海底电缆铺设成功,①符合题意;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②符合题意;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③与题意不符;
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发现海王星,④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④,B项正确;
因为③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
因为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科技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理清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科技成果,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侧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1.(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22年,爱因斯坦曾两度访问中国。“五四”时期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向其表明他们所信仰的列宁的革命飞跃是与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他们高喊“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赛先生”“德先生”收获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②“激进分子”推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革命意义
③列宁和爱因斯坦都在各自领域打破了权威认知
④先进的中国人思想得到解放,对革命的认识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的激进分子对爱因斯坦高喊“民主与科学”的通俗口号,目的是表明他们所信仰的列宁的革命飞跃是与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这说明“赛先生”德先生收获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这些激进分子”推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革命意义,也说明列宁和爱因斯坦都在各自领域打破了权威认知,使先进的中国人思想得到解放,对革命的认识提高,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五四运营前护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变化及背景等知识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2.(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下表所示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对导致表中变化出现的因素分析正确的有(  )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②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③农业集体化提供的资金等条件
④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实施并顺利完成;
1927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也促进了俄国苏联工业发展。因此,①②③④分析正确,B项正确;
ACD项不全面,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1928--1937年的工业产值及在欧洲世界排名结合所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史实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3.(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下图是某场具有世界影响的战役的地图,据记载,7月到11月是这次战役的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苏联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侵苏德军军团长威廉·霍夫曼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下列有关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 B.美英联军正在西西里岛登陆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D.该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
【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这场战役是苏德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是二战的转折点,是近代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战役从1942年7月打到1943年2月,历时6个半月,A项正确;
1943年7月至8月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登陆战役,成功夺取西西里岛,排除B项;
斯大林格勒会战战果:德军失去了大量有生力量,排除C项;
该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4.(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的组织,正确的是(  )
模式1: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2: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3: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4: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亚太经合组织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欧洲联盟 D.模式4-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C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联合符合欧盟的特点,C项正确;
模式1: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不符合亚太经合组织特点,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合作论坛,没有共同的关税排除A项;
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排除B项;
北美自贸区的合作模式特点是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兴力量崛起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史实及特点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5.(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2021年11月“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了浙江考古在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和辉煌成就,其中黄岩区沙埠窑遗址,揭示了南北瓷业文化交流状况,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为证实浙江是中国青瓷之源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这一实例说明(  )
A.考古遗存可与文字记载相印证 B.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
C.考古发现相较文献史料更直观 D.可借助考古发现探知历史真相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黄岩区沙埠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为证实浙江是中国青瓷之源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知历史的真相,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考古遗存和文字记载的相互印证,排除A项;
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没有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的比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实证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对“其中黄岩区沙埠窑遗址,揭示了南北瓷业文化交流状况,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为证实浙江是中国青瓷之源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的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解决好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嘛。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1995年12月的东盟第五届首脑会议上,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提出修建一条超越湄公河流域范围,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到中国昆明的“泛亚铁路”倡议。该倡议立即得到了东盟首脑和中国政府的认同。
2015年8月,中国和泰国达成协议,将修建中泰铁路,规划中的中泰铁路全长867公里,由云南昆明起至泰国曼谷。
2021年随着中老铁路最后一段建造完成,日前,中国复兴号高铁已经进入老挝。
——根据网络新闻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及邓小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支持科技发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以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的贡献。
(2)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举世瞩目,请列举两例代表性的科技成果。“泛亚铁路”的开工修建,表明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一步加强,结合所学知识,闸述中国与东盟交往的相关史实,并简要归纳东盟成立及发展的意义。
【答案】(1)表现:“文革“结后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文化教育工作:他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85年3月,邓小平对《关于迫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做出重要批示(或支持“83计划实施):1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贡献:他们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额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列举: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较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史实: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意义: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新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知识点】拨乱反正与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分析】(1)表现:由材料“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解决好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嘛”及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支持科技发展的表现有:“文革”结束后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文化教育工作;他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86年3月,邓小平对《关于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做出重要批示(或支持“863”计划实施):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贡献: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列举: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代表性的科技成果有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
史实: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东盟交往的相关史实有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意义: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故答案为:(1) 表现:“文革“结后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文化教育工作:他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85年3月,邓小平对《关于迫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做出重要批示(或支持“83计划实施):1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贡献:他们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额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 列举: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较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史实: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意义: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新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科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7.(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的问题日渐突出。各国国情、制度、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安全形势也不一样。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的同时,由于国内政策调整不到位,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成就显著,但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部风险冲击。经济风险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加强合作与共同应对。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安全也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加强国际合作,在开放中谋求自身安全,扩大共同安全,成为各国的现实选择。
——摘编自2020年第24期《求是》杂志文章《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叶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与19世纪中叶相比,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经济全球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的问题日渐突出”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如何才能达到“共同安全”。
【答案】(1)意义: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星智,信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突出特点:以美国为主导:体现体系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2)表现:①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②发展中国家: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易受到外部冲击。共同安全的做法;①联合国等世界组织加强联合行动;②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建立公正、合星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名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问体。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1)意义:由材料“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做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得出,19世纪中叶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特点:由材料“1944年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730名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1945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1947年,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造用协定书》,这是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得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特点是以美国为主导,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表现:①由材料“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的同时,由于国内政策调整不到位,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得出,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②由材料“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成就显著,但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部风险冲击得出,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易受到外部冲击。做法:由材料“经济风险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加强合作与共同应对。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安全也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加强国际合作,在开放中谋求自身安全,扩大共同安全,成为各国的现实选择可知,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实现“共同安全”需要联合国等世界组织加强联合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1) 意义: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星智,信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突出特点:以美国为主导:体现体系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2) 表现:①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②发展中国家: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易受到外部冲击。共同安全的做法;①联合国等世界组织加强联合行动;②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建立公正、合星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名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问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掌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史实等相关知识。
28.(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派的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他们试图在朝廷或人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国延续已久的古老秩序,或者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
——摘编自1900年12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
材料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摘自学习强国《尊崇宪法从每个人做起》
材料三: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六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很多外媒指出,这将是中共百年党史上继1945年和1981年之后“第三个历史决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分量和历史分量”……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据2021年11月8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整理
(1)材料一中改革派虽然缺乏“实践经验”,但理论成果巨大,请以康有为和严复为例予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回答:①指出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议的主要作用,分析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指导地位的条件与意义。②概述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定义及由此产生的时代价值。
【答案】(1)康有为出版《孔子政制考豪,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严复编译《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蔺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发愤图强能邮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2)成就:党和国家积摄发展村民自洽、城市居民自希、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星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3)选择①:作用: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条件: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政治上,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妥求。组织上,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缚中解放出来。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额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选择②: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星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品。价值: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标志着改苹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1)维新派的理论成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严复编译《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发愤图强能够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包括党和国家积极发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进行作答。根据“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可知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议的主要作用是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条件从思想上说,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从政治上说是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从组织上说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意义主要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如果选择②,根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可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定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时代价值主要是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故答案为:(1) 康有为出版《孔子政制考豪,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严复编译《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蔺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发愤图强能邮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2) 成就:党和国家积摄发展村民自洽、城市居民自希、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星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3) 选择①:作用: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条件: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政治上,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妥求。组织上,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缚中解放出来。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额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选择②: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星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品。价值: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标志着改苹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重大史实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等知识。
29.(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摘编自浙江日报《理一理:民主是什么?谁来定义民主?》
材料二: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人类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伤亡。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人类文明忧思录》
材料三:“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10月21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北京香山论坛的贺信中指出,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各国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更好促进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201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和参政方式,并概括近代英国对民主政治的哪些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与战争的相互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21世纪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答案】(1)古希腊:性质上,实行直接民主:参政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英国的发展:近伦议会制度、君主立光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2)相互关系:科技会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或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历史意义:使国际政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地政变了大国间的力量对比);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3)史实: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2001年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2014年北京APEC第二十二次额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1)古希腊:根据材料“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并结合所学知识乐之,在性质上,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在参政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英国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近代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2)相互关系:根据材料“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可知,科技会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根据材料“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伤亡”可知,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或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等等。
(3)史实:根据材料“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各国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根据材料“不断完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更好促进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2001年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2014年北京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根据材料“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1) 古希腊:性质上,实行直接民主:参政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英国的发展:近伦议会制度、君主立光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2) 相互关系:科技会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或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历史意义:使国际政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地政变了大国间的力量对比);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3) 史实: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2001年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2014年北京APEC第二十二次额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等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理解掌握西方民主制度的演变及影响和二战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1 / 1浙江省百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开学模拟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  )
A.具有突破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
B.不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具有导致地权和劳动者分离的趋势
D.所封土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
2.(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云:“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爱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作者具有一定的重农思想
②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产品
③部分产品进入了流通领域
④北齐统治者可能对盐业实施官营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4.(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中庸》首句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由此可推知,《中庸》(  )
A.闸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
B.以“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C.启发了唐宋学者对孔子之道的新理解
D.开始将“天人关系”纳入儒学研究范畴
5.(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所示装置(  )
A.可佐证明代火药武器的技术水平
B.反映了宋代方向测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C.使用情况记载在《武经总要》中
D.说明我国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
6.(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清朝在蒙藏地区册封活佛,笼络上层;在西南地区建筑城池,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实行改土归流。这些举措(  )
①都由主管民族事务的宣政院统一办理
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
③都导致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压抑
④都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指出:“北京建筑的整个系统是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有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时至今日,北京依然拥有(  )
①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皇宫建筑群
②世界上现存最长的一条彩绘长廊
③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
④真实性和完整性兼备的世界遗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国人警惕列强侵略方式的改变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9.(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窃取革命果实。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当选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这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正式形成。下列史事,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  )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孙中山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传统的思想权威被打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线索基本一致,从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观察下图所示的中国近代报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这些报刊(  )
A.使国人对西方的学习开始突破“器物”的限制
B.是近代国人办报迎来第一次高潮的表现
C.创刊于19世纪70年代
D.是当时最受民众欢迎的报刊代表
11.(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某人在其回忆录中忆述:“本来敌人准备进攻中原及打通粤汉路和湘桂路,而我以为是要进攻西安,怕敌人进占西安后,截断中央同西南地区的联系;更没有估计到敌人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如果当时看破了敌人这样的战略企图,那就再熬上半年时间,或者等敌人进攻长沙、衡阳、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时,我军再举行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其战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义也要大得多。”据此可推知,“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  )
A.发生地点敌我势力犬牙交错
B.发生地点位于国民政府第五战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属于敌后抗日军民发起的局部反攻
12.(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人民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篇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井冈山的斗争》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3.(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的政治报告中,出现了如下关键词“关于工业化的方针”“轻、重工业的关系和建设布局”“关于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建设”以及“加强国家法制建设的迫切性”。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4.(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有个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深化的过程”的是(  )
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②“计划就是法令”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下为体现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的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②中国正式签署《世界遗产公约》
③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中国首倡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16.(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有人这样评价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罗马法(  )
A.所蕴含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7.(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革命结束于1649年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英国的建立
B.英、俄、普君主干涉法国革命旨在维护自身封建专制统治
C.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D.英、法革命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18.(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这一观点强调(  )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19.(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和利比亚四国被古代阿拉伯人称为马格里布国家,意为日落的地方。下列关于该地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1834年,阿尔及利亚被法国宣布为“法国属地”
B.1856年,英国垄断了在摩洛哥全境的贸易权
C.1868年,美、法、日三国控制了突尼斯的财政
D.20世纪初,该地完全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19世纪中叶,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日益显著,现代意义上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皆逐渐成形,在艺术上浪漫主义开始朝向写实主义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英法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②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③瓦特改良蒸汽机
④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发现海王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22年,爱因斯坦曾两度访问中国。“五四”时期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向其表明他们所信仰的列宁的革命飞跃是与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他们高喊“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赛先生”“德先生”收获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②“激进分子”推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革命意义
③列宁和爱因斯坦都在各自领域打破了权威认知
④先进的中国人思想得到解放,对革命的认识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2.(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下表所示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对导致表中变化出现的因素分析正确的有(  )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②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③农业集体化提供的资金等条件
④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下图是某场具有世界影响的战役的地图,据记载,7月到11月是这次战役的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苏联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侵苏德军军团长威廉·霍夫曼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下列有关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 B.美英联军正在西西里岛登陆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D.该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
24.(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的组织,正确的是(  )
模式1: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2: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3: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4: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亚太经合组织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欧洲联盟 D.模式4-北美自由贸易区
25.(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2021年11月“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了浙江考古在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和辉煌成就,其中黄岩区沙埠窑遗址,揭示了南北瓷业文化交流状况,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为证实浙江是中国青瓷之源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这一实例说明(  )
A.考古遗存可与文字记载相印证 B.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
C.考古发现相较文献史料更直观 D.可借助考古发现探知历史真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解决好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嘛。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1995年12月的东盟第五届首脑会议上,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提出修建一条超越湄公河流域范围,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经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到中国昆明的“泛亚铁路”倡议。该倡议立即得到了东盟首脑和中国政府的认同。
2015年8月,中国和泰国达成协议,将修建中泰铁路,规划中的中泰铁路全长867公里,由云南昆明起至泰国曼谷。
2021年随着中老铁路最后一段建造完成,日前,中国复兴号高铁已经进入老挝。
——根据网络新闻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及邓小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支持科技发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以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的贡献。
(2)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举世瞩目,请列举两例代表性的科技成果。“泛亚铁路”的开工修建,表明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一步加强,结合所学知识,闸述中国与东盟交往的相关史实,并简要归纳东盟成立及发展的意义。
27.(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的问题日渐突出。各国国情、制度、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安全形势也不一样。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的同时,由于国内政策调整不到位,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成就显著,但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部风险冲击。经济风险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加强合作与共同应对。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安全也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加强国际合作,在开放中谋求自身安全,扩大共同安全,成为各国的现实选择。
——摘编自2020年第24期《求是》杂志文章《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叶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与19世纪中叶相比,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经济全球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的问题日渐突出”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如何才能达到“共同安全”。
28.(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派的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他们试图在朝廷或人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国延续已久的古老秩序,或者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
——摘编自1900年12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
材料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摘自学习强国《尊崇宪法从每个人做起》
材料三: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六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很多外媒指出,这将是中共百年党史上继1945年和1981年之后“第三个历史决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分量和历史分量”……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据2021年11月8日“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整理
(1)材料一中改革派虽然缺乏“实践经验”,但理论成果巨大,请以康有为和严复为例予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回答:①指出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议的主要作用,分析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指导地位的条件与意义。②概述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定义及由此产生的时代价值。
29.(2022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摘编自浙江日报《理一理:民主是什么?谁来定义民主?》
材料二: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人类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伤亡。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人类文明忧思录》
材料三:“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10月21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北京香山论坛的贺信中指出,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各国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更好促进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201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和参政方式,并概括近代英国对民主政治的哪些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与战争的相互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21世纪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通过分封制,每一个封君都是使封国内新旧居民杂糅,扩大了周文化,利用血缘纽带的优势加强了对封国的控制。A项正确:
该学者认为分封制由刘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排除B项:
C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分封土地的归属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分封制,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食物生产与生活;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民之本,要当稼穗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可分析出①作者具有一定的重农思想;
根据材料“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可分析出②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产品;
材料中没有提到部分产品进入了流通领域,排除③;
根据材料“但家无盐井耳,”可分析出④北齐统治者可能对盐业实施官营政策;
所以材料反映了①②④ ,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北朝的经济状况,为单选组合题,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颜氏家训》的内容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胡化主要指的是华夏文化被胡人的文化影响,这主要得益于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C项正确;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宫制,有利于君权的加强,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在六部下设鸿胪寺,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胡人的文化而非宗教,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主旨 “贞观年间’胡化‘严重 ”进行结合唐朝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中庸》中认为道源自于天命,这为唐宋时期理学的萌发,天理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所以启发了唐宋学者对孔子之道的新理解,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不是孔子的教育主张,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排除B项:
《中庸》还没有将“天人关系”纳入儒学研究范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结合唐宋对儒学的发展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由图示材料“架火器式~长蛇箭匣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为明代《武备志》记载的火器,可用来佐证明代火药武器水平,A项正确;
图示是明代火器,而且不是方向测定机器,排除B项;
《武经总要》为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所著兵书,不可能记载明代武器排除C项;
明代武器无法说明唐宋战争火药武器使用情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科技,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架火器式~长蛇箭匣“结合唐《武备志》对火药武器的记载记载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在蒙藏地区笼络上层、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举措,是清朝因地制宜地治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错误;改土归流政策客观上增强了地方自主性,③错误;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清代的边疆政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清代治理少数民族及边疆政策的原则等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8.【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正确。
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 B、C。
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解题关键之一是时间“1903年”,学生解题时可结合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北洋军阀统治的正式形成是在1913年10月6日以后。“短暂的春天”出现于一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传统的思想权威被打倒是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
孙中山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D项;
④项概括不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洋军阀统治,解答本题需知道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以及此时期的重大史实,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看出,这些报刊都是近代中国人兴办的一系列报刊,这些报刊在促进社会风气开放、宣扬新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近代国人办报迎来第一次高潮的表现,B项正确;
国人在学习西方上开始突破器物限制时在此之前,排除A项;
其中《时务报》就是创刊于19世纪90年代,排除C项;
“最受民众欢迎”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万国公报》《时务报》《湘学报》等结合所学报刊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没有估计到敌人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可知这场破袭战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应该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发生地点敌我势力犬牙交错,A项正确;
发生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的是台儿庄战役,排除B项;
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C项;
百团大战不属于局部反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主旨没有估计到敌人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破产,中国人民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篇文章应该是《论人民民主专政》,D项正确;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共产党人>发刊词》和《井冈山的斗争》都没有涉及到人民政权的建设,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结合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在中共八大进行了确定,B项正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指出把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排除A项: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于工业化的方针”“轻、重工业的关系和建设布局” 结合中共八大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深化改革的表现,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计划就是法令”体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崇,②不符合题意;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在一五计划时期,并不是改革深化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是在1981年;
中国正式签署《世界遗产公约》是在1985年;
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在1990年;
中国首倡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是在2000年。
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理清并掌握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古罗马文化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中对罗马法的描述意为罗马法的内容虽然表面上不再施行,但它的所蕴含的价值的影响始终存在,而且具有永恒性,A项正确:
罗马法是通过其蕴含的价值影响了近代欧洲,并没有设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排除B项;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政治,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
“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 “的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说法正确,C项正确;
英国革命结束于1688年光荣革命”排除A项;
英俄普君主干涉法国革命旨在维护自身封建专制统治说法错误,排除B项;
英、法革命后德国没有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代议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清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及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及所学知识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D项正确;
根据材料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分析出康德强调理性,政治革命,推翻专制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
材料没有提到社会契约,排除B项;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启蒙思想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关键信息“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结合康德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69年,法、英、意三国控制了突尼斯的财政,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ABD项中的说法都是符合史实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理清所学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英法海底电缆铺设成功,①符合题意;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②符合题意;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③与题意不符;
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发现海王星,④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④,B项正确;
因为③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
因为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科技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理清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科技成果,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侧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1.【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的激进分子对爱因斯坦高喊“民主与科学”的通俗口号,目的是表明他们所信仰的列宁的革命飞跃是与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这说明“赛先生”德先生收获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这些激进分子”推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革命意义,也说明列宁和爱因斯坦都在各自领域打破了权威认知,使先进的中国人思想得到解放,对革命的认识提高,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五四运营前护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变化及背景等知识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2.【答案】B
【知识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实施并顺利完成;
1927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也促进了俄国苏联工业发展。因此,①②③④分析正确,B项正确;
ACD项不全面,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1928--1937年的工业产值及在欧洲世界排名结合所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史实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3.【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这场战役是苏德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是二战的转折点,是近代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战役从1942年7月打到1943年2月,历时6个半月,A项正确;
1943年7月至8月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登陆战役,成功夺取西西里岛,排除B项;
斯大林格勒会战战果:德军失去了大量有生力量,排除C项;
该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4.【答案】C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联合符合欧盟的特点,C项正确;
模式1: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不符合亚太经合组织特点,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合作论坛,没有共同的关税排除A项;
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排除B项;
北美自贸区的合作模式特点是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兴力量崛起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史实及特点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5.【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黄岩区沙埠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为证实浙江是中国青瓷之源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知历史的真相,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考古遗存和文字记载的相互印证,排除A项;
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没有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的比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实证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对“其中黄岩区沙埠窑遗址,揭示了南北瓷业文化交流状况,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为证实浙江是中国青瓷之源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的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6.【答案】(1)表现:“文革“结后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文化教育工作:他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85年3月,邓小平对《关于迫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做出重要批示(或支持“83计划实施):1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贡献:他们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额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列举: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较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史实: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意义: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新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知识点】拨乱反正与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分析】(1)表现:由材料“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解决好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嘛”及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支持科技发展的表现有:“文革”结束后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文化教育工作;他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86年3月,邓小平对《关于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做出重要批示(或支持“863”计划实施):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贡献: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界高级知识分子,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列举: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代表性的科技成果有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
史实: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东盟交往的相关史实有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意义: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故答案为:(1) 表现:“文革“结后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文化教育工作:他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85年3月,邓小平对《关于迫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做出重要批示(或支持“83计划实施):1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贡献:他们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额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 列举: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较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史实: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意义: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新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科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7.【答案】(1)意义: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星智,信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突出特点:以美国为主导:体现体系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2)表现:①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②发展中国家: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易受到外部冲击。共同安全的做法;①联合国等世界组织加强联合行动;②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建立公正、合星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名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问体。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1)意义:由材料“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做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得出,19世纪中叶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特点:由材料“1944年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730名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1945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1947年,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造用协定书》,这是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得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特点是以美国为主导,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表现:①由材料“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的同时,由于国内政策调整不到位,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得出,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②由材料“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成就显著,但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部风险冲击得出,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易受到外部冲击。做法:由材料“经济风险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加强合作与共同应对。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安全也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加强国际合作,在开放中谋求自身安全,扩大共同安全,成为各国的现实选择可知,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实现“共同安全”需要联合国等世界组织加强联合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1) 意义: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星智,信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突出特点:以美国为主导:体现体系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2) 表现:①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贫富差距扩大;②发展中国家:发展实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易受到外部冲击。共同安全的做法;①联合国等世界组织加强联合行动;②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建立公正、合星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名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问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掌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史实等相关知识。
28.【答案】(1)康有为出版《孔子政制考豪,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严复编译《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蔺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发愤图强能邮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2)成就:党和国家积摄发展村民自洽、城市居民自希、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星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3)选择①:作用: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条件: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政治上,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妥求。组织上,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缚中解放出来。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额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选择②: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星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品。价值: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标志着改苹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1)维新派的理论成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严复编译《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发愤图强能够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包括党和国家积极发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进行作答。根据“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可知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议的主要作用是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条件从思想上说,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从政治上说是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从组织上说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意义主要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如果选择②,根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可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定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时代价值主要是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故答案为:(1) 康有为出版《孔子政制考豪,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严复编译《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蔺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发愤图强能邮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2) 成就:党和国家积摄发展村民自洽、城市居民自希、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星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3) 选择①:作用: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做准备。条件: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政治上,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妥求。组织上,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缚中解放出来。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额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选择②: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星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品。价值: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标志着改苹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重大史实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等知识。
29.【答案】(1)古希腊:性质上,实行直接民主:参政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英国的发展:近伦议会制度、君主立光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2)相互关系:科技会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或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历史意义:使国际政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地政变了大国间的力量对比);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3)史实: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2001年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2014年北京APEC第二十二次额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1)古希腊:根据材料“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并结合所学知识乐之,在性质上,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在参政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英国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近代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2)相互关系:根据材料“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可知,科技会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根据材料“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伤亡”可知,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或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等等。
(3)史实:根据材料“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各国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根据材料“不断完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更好促进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2001年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2014年北京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根据材料“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1) 古希腊:性质上,实行直接民主:参政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英国的发展:近伦议会制度、君主立光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2) 相互关系:科技会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或客观上有利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历史意义:使国际政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地政变了大国间的力量对比);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3) 史实: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2001年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2014年北京APEC第二十二次额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等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需理解掌握西方民主制度的演变及影响和二战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