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园高中2022-203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测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5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C.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3.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心跳、呼吸加快,紧急情况解除后心跳、呼吸慢慢恢复,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惊恐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不受意识支配
B. 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与之相反
C. 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肠胃的功能会减弱
D. 紧张时伴随瞳孔扩张是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
4.“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定。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此反射活动的类型及参与的神经中枢分别是( )
A. 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B. 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C. 非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D. 非条件反射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5.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不存在于该“媒介”中
B. 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其组成成分的动态平衡
C. 调节该“媒介”稳态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 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无关
6.下列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
7.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次甲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 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
C. 一定条件下连续甲刺激可以叠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 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利用ATP供能将K+运出细胞
8.植物性神经系统通常是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分布于人体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部位,调节机体的消化、呼吸、分泌、生长和繁殖等多种生理机能。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能。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 不少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 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是由交感神经支配;安静后瞳孔缩小,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D.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
9.脑科学,狭义的讲就是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广义的定义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脑科学已经成为21世纪最吸引人的领域之一。下图是人大脑皮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S区损伤的患者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人交流,但不能讲话
B. 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此半球负责
C. 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H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
D.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相应部位躯体运动越精细
10.用电流刺激青蛙的迷走神经会造成其心跳减慢。为研究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德国生理学家Loewi设计了双蛙心灌流实验,如下图所示。他用电流刺激迷走神经,心脏A的心跳立即减慢,而当灌入心脏A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到另一个已去掉迷走神经的心脏B时,心脏B的跳动也立即减慢下来。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Loewi所说的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部分
B. 实验过程中B心脏出现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C. 实验中所用的灌流液是模拟了蛙心肌细胞生活的组织液,不是普通的生理盐水
D. Loewi的实验假设: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可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使心跳减慢
11.研究发现,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称为海兔的缩鳃反射。若下图表示习惯化前后某轴突末梢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时,兴奋传至轴突末梢,将引起Ca2+内流,并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
B. 当神经纤维某处处于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不可能处于开放状态
C. 若该轴突为支配鳃的运动神经元末梢,则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助于鳃的收缩
D. 若能降低此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则可能消除“习惯化”现象
12.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物质①通过作用于图示器官促进或抑制物质②的产生,②产生后进入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表示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
B.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C.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D.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表示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3.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所支配的血管舒张
B. 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内脏器官活动减弱
C.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4.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比例相当
B. 大脑皮层S区和H区同时受损,患者表现为无法阅读和书写
C. 大脑皮层的结构受损,该部分控制下的非条件反射将无法完成
D. 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15.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②代表相应的神经,a、b、c、d为神经上的电刺激或记录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a、b间切断并刺激a,若下肢肌肉收缩,则说明①为传入神经
B. 在c、d间切断并刺激d,若b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①为传入神经
C. 在膝跳反射弧中,只有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里能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D. 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②上进行双向传导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所有细胞都只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 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 性腺、胃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17.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 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了Na+内流
C. 突触b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了Cl-内流
D. 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均产生了兴奋反应
18.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X通过胞吐释放小分子神经递质,可保证递质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
B. 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一定会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C. 细胞Y上蛋白M的数量减少,有可能导致人患抑郁症
D. 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19.下列关于研究动物激素的实验或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通过临床观察激素含量变化引起的病症研究激素功能
B. 用甲状腺激素饲喂小蝌蚪可观察到其提前完成变态发育
C. 给阉割的公鸡补充雄性激素可研究性激素对性征的影响
D. 给患糖尿病的狗饲喂胰岛素会使其血糖浓度迅速降低
20.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利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绘制出了β—Klotho蛋白质的高清三维结构图,并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β—Klotho蛋白质位于人体特定身体组织的细胞表面,负责与某一类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相结合,这些激素调控着肝、肾、大脑等器官的重要代谢过程,从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代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β-Klotho蛋白质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相应受体
B. β-Klotho蛋白质的功能与其本身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
C.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直接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
D. 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含有控制β—Klotho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二、非选择题
21. 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进入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
22.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①过程,胰岛中的______分泌的[ ]______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胰岛分泌的[ ]______增加,这种激素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具体作用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③④⑤加快______;二是抑制______。
(2)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都会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
(3)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异性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根据上图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2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
23.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通过实验研究动物脑中VMN区域与血糖调节的关系。
(1)向正常小鼠VMN区神经元中转入特定的基因(此类小鼠称为D鼠),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会被光激活,进而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使氯离子流入细胞内。当向D鼠VMN区神经元照光后,VMN区神经元____________(不兴奋/兴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发现VMN区神经元参与低血糖条件下血糖含量的恢复。为进一步研究VMN区神经元对血糖含量的影响。研究者向正常小鼠VMN区神经元中转入另一基因(此类小鼠称为S鼠),其指导合成的蛋白可被光激活使得此区神经元产生兴奋。现以S鼠为实验材料,验证正常血糖浓度下,若VMN区神经元兴奋,则机体血糖含量会升高这一推测。
(2)实验方案:两组先测定实验前的血糖初始值,对照组用胰岛素处理后得到的低血糖S鼠,适宜的光照射VMN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实验组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适宜的光照射VMN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定时检测两组鼠的血糖含量。
该实验方案的对照组存在不当之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两组鼠初始血糖含量________;一段时间后,与初始血糖含量相比,______________。
(4)VMN区神经元兴奋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多选)。
A. 胰岛素分泌增加 B. 胰岛素分泌减少 C.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E. 肝糖原分解增加 F. 肝糖原分解减少
(5)脑中储存的糖极少,脑的活动几乎全部依赖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供能。结合神经调节的特点,请谈一谈VMN区神经元参与血糖调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述的可能性分析,VMN区神经元参与血糖调节,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调节。
24. 依托咪酯是一种常用的麻醉剂,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大鼠的离体脑组织为材料,检测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速率,结果如下。
无钙组 有钙组
A1 A2 A3 B1 B2 B3
依托咪酯浓度(μmol/L) 0 0.4 4 0 0.4 4
神经递质释放速率(nmol/mg·min) 谷氨酸 0.26 0.28 0.29 1.31 1.22 1.12
GABA 0.23 0.24 0.24 0.63 0.63 0.60
注:无钙组仅进行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有钙组同时进行钙依赖和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请回答:
(1)实验中,大鼠的离体脑组织应置于某种人工配制的溶液中,该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给予突触小体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_________________,进而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本实验表明,依托咪酯能抑制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而对非钙依赖的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没有影响。做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依托咪酯能对中枢起到麻醉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
蓝园高中2022-203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测
生物参考答案
1---5 DCDAA 6---10ACDCB 11---15BDCDC 16---20BDBDC
21.【答案】 ①. 神经递质 ②. 突触间隙 ③. 特异性受体 ④. 不能 ⑤.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⑥. 能 ⑦.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22.【答案】(1) ①. 胰岛A细胞 ②. b胰高血糖素 ③. a胰岛素 ④. 血糖的转化与利用 ⑤. 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和肝糖原的分解
反馈调节 (3)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或a激素不能与受体结合或控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
23.【答案】(1) ①. 不兴奋 ②. 氯离子内流,静息电位增大,未出现动作电位
(2)对照组应用血糖含量正常的S鼠,VMN区神经元不照光
(3) ①. 大体相同 ②. 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显著升高 (4)BCE
(5) ①. 保证低血糖条件下,迅速升高机体血糖浓度,从而保障脑的能量供应 ②. 神经-体液
24.【答案】(1)为脑组织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或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 ①. 动作电位##兴奋##神经冲动 ②. 特异性受体##受体 ③. Na+内流(或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或Na+通道开放)
(3)钙依赖神经递质释放速率(B1-A1)>(B2-A2)或(B1-A1)>(B3-A3)。无钙组(A1、A2与A3)的神经递质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
(4)依托咪酯对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