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上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阅读真题】02 《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七上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阅读真题】02 《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梳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9: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汇总
作家作品
刘义庆,南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间120多位人物的言谈、逸事。共记载了1130个故——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开创了小说先河的《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模仿它的著作不断出现。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称其为“名士底(的)教科书”(《中国小说史略》)。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原文呈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词语汇释
㈠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4.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5.戏:玩耍。
6.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7.非人哉:简直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1.顾:回头看。
㈡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通假”就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㈢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3.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委任。
古今异义是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词随着词汇发展,词义发生了变化转移。
如:“去”“委”“引”。
㈣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 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㈤一词多义
相委而去(连词,表示顺承)
㈥敬辞与谦辞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省略介词“于”)
(2)太丘舍去 “舍”后省略宾语“友人”
(3)(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省略主语)
全文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方法点拨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元方 陈太丘 (照录不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例:①(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
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
3.换:用现代汉语的单音了词替换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
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5.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使句子更通顺更连贯。
重点提示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观点一: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观点二: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5.人物形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诺,守时。
太丘的朋友: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能改。
元方:
⑴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
⑵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⑶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正直率真的性格特点。
总结:是非分明、懂礼明事理、机智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率真。
课文主题
文中的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聪颖机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理解默写
1.友人不守信用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2.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元方不肯原谅友人的表现是:元方入门而不顾。
知识拓展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
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惠顾、惠存、惠赠
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赐教、赐复
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贤弟、贤侄
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
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舍弟、舍妹
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愚见、愚见
拙:拙作、拙著、拙见
敝:敝人、敝姓、敝校
鄙:鄙人、鄙见
其他:寒舍、见教、见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