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下图漫画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A.范围广 B.破坏强 C.时间长 D.影响远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600万头猪被杀,来调整家畜和肉类的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数百万同胞还饿着肚子呢,杀这么多头猪?”罗斯福这样做是为了稳定物价。因此漫画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之一是破坏强。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范围广,不符合题意;
C.时间长,不符合题意;
D.影响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关于如图反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查理二世复辟帝制 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C.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D.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187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场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查理二世复辟帝制 ,不符合题意;
B.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不符合题意;
D.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是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其意义。
3.时空定位与按时空排序以形成历史线索,是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首要任务。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②十字军东征
③受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都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拜占庭帝国衰亡的过程。
4.如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工业生产上升 业农生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8%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表格的内容说明了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据所学可知,50年代初,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同时各国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西欧各国经济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的原因。解答本题要熟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5.(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西汉初年统治者当时的“中国梦”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希望皇权至高无上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当时统治者的“中国梦”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故C正确;
项羽的残余势力不足以威胁到西汉的统治,故A错误;
加强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目的,故B错误;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是宋太祖的举措,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注意是西汉初年的统治者的梦想。
6.(2020·河池模拟)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比较低,在节省传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成就的有关知识。抓住题干关键词“汽车、最早出现”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7.(2017·无锡)“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
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可知,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故选A。
【点评】 本题以“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为切入点,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
8.(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在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A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对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欧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乃至是文化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在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佛教,不符合题意;
C.伊斯兰教,不符合题意;
D.道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9.(2016九上·扬州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三国协约组成国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法国、俄国 B.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C.俄国、法国、意大利 D.英国、法国、美国
【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集团。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0.(2019·宜宾)大国博弈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给和平一个机会。能准确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行
【答案】B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体现的是美国的强大和人道主义救援,体现的是对邪恶国家的抵抗,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强调的是美苏之间的对抗,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美苏冷战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1.(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英国议会可以缔造国王,也可以废除国王,议会终于获得国家的最高地位。此后,不再是议会附属于国王,而是国王附属于议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大宪章》的颁布 B.克伦威尔当政
C.三权分立的确立 D.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
【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此后,不再是议会附属于国王,而是国王附属于议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以《权利法案》为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颁布,排除A项;
克伦威尔当政,议会有名无实,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排除B项;
三权分立的确立,与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变化的原因回答。
12.(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下列史实中,与大禹有关的是( )
①治理水患 ②发明舟车 ③打败蚩尤 ④建立夏王朝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为治理黄河水患作出了贡献,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夏王朝。发明舟车和打败蚩尤的是黄帝。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区分大禹和黄帝所做贡献的区别,不要混淆知识点。
13.(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北美独立战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萨拉托加战役
②颁布《独立宣言》
③来克星顿的枪声
④波士顿倾茶事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萨拉托加战役发生在1777年,颁布《独立宣言》是1776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是1775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②①,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肢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识记进行排序回答,这就是说要准确记忆这些事件的时间。
14.(2019·大庆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诺曼底登陆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2年美英苏中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1年苏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
15.(2020·莆田模拟)“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城市购买。”这段记载说明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是( )
A.竞争激烈 B.交换频繁 C.自给自足 D.工业发达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城市购买。”这段记载说明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主人是领主,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庄园的耕地分两类,一类是贵族直领地(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庄园基本特征是,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农奴,在经济上实行独立经营和核算,内部能自给自足。
ABD三项都不是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自给自足是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封建庄园经济的特点。注意掌握中世纪封建庄园的特点,知道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基础,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16.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的驻华大使,每年的6月5日都要到北京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解放者”铜像敬献花篮。下列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拿破仑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D.华盛顿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导人,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故C符合题意;
拿破仑创建了法兰西帝国,故A不合题意;
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故B不合题意;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拉丁美洲解放者”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7.(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对二者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B.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都强化了两极格局 D.都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
【答案】A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A.该题中涉及两个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为了反击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冷战政策而组建的,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内的统一组织;而欧洲共同体正是为了摆脱美苏争霸而进行的欧洲联合,所以二者都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故选项A符合题意;
经济互助委员会没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排除;
欧洲共同体没有强化两极格局,C排除;
欧洲共同体没有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8.(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根据下列名词“都护府”“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可以提炼的最恰当主题是( )
A.机构设置与民族交融
B.政治清明与民族和睦
C.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都护府”“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结合所学知识,“都护府”“伊犁将军”的设置中央政府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宣政院”、“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由此可以提炼的最恰当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题干名词都体现的是边疆地区的管辖,与“机构设置与民族交融”、“政治清明与民族和睦”、“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社会变化”不符,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知道这些机构的性质等,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9.(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促进欧洲的经济发展 B.助力美国商品的输出
C.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D.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可知,二战结束,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困难;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的经济复苏,推动西欧走向联合,故选项D符合题意;
AC项是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但与材料强调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走向联合不符,排除AC;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商品输出的内容,而是强调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走向联合,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 2019年4月4日,全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一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70周年。美国国务院发表消息称,包括英、法、德、意、荷等29个成员国的外长将于美国华盛顿共同出席庆祝活动。20世纪,与北约全面冷战对峙,正式形成两极格局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德国分裂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答案】D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的开始,也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所以D符合题意。
ABC均不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知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项B符合题意;
《资本论》发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关,A排除;
CD项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2.(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中国古代一朝代的政权特点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该朝代是下面示意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政权特点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门阀政治的盛行,东晋政权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理解各国所处的方位,看懂示意图分析。
23.(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和日本进行了经济援助,其重要的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B.扩大海外市场
C.向西欧、日本输出新技术 D.推动西欧、日本经济
【答案】A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开始扶持日本,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扩大海外市场,不符合题意;
C. 向西欧、日本输出新技术 ,不符合题意;
D. 推动西欧、日本经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
24.(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保民官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平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并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陪审法庭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司法机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公民大会,不符合题意;
B.保民官,不符合题意;
C.陪审法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
25.(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图示反映的是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有关。汉武帝时期,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的统治,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故选项B项符合题意;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题意;
C.连年征战,不符合题意;
D.实行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二、综合题
26.(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是如何解决地方问题的?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5)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答案】(1)分封制;最初巩固了统治,后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郡县制。
(3)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4)颁布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5)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争斗不休的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设立诸侯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最初巩固了西周统治,后来周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
(2)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可知,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4)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实行“推恩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5)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 分封制;最初巩固了统治,后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郡县制;
(3) 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4) 颁布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5)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理解其含义进行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其含义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前一题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再进行分析概括回答。
27.(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影响深远。
材料一:“黑色星期四——见证了歇斯底里的疯狂。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
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涉及存款超过7亿美元,另有3604家州银行破产,涉及存款超过20亿美元……这三年(1929-1931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
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同月,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
——(美)迪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简表
项目 具体内容
金融业 政府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国家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控制与调节
农业 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社会保障业 成立专门机构,政府拨款兴建公共工程
材料三1945年,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社论中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1)依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答案】(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可以概括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是: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实施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依据材料二的“政府整顿银行、国家调整工业、由政府付款补贴、政府拨款兴建公共工程”可以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3)依据材料三的“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逐渐度过了危机;罗斯福新政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也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
故答案为:(1)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点评】(1)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归纳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材料信息归纳;
(2)(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8.(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篇:积极改革,促进发展】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第二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材料二: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图示中两大集团是哪次战争的交战双方?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签订了哪些有损中国权益的条约或决定?两次会议的召开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4)【第三篇:历史的沉思】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答案】(1)新经济政策。
(2)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①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②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③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社会危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是一战前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1914年7月,一战爆发。一战的交战双方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胜的协约国缔结和约,讨论战后安排。1919年1月~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签署《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通过对新经济政策、一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国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的措施有: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1)新经济政策;
(2) 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 ①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②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③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下图漫画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A.范围广 B.破坏强 C.时间长 D.影响远
2.(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关于如图反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查理二世复辟帝制 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C.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D.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
3.时空定位与按时空排序以形成历史线索,是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首要任务。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②十字军东征
③受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4.如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工业生产上升 业农生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8%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
5.(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西汉初年统治者当时的“中国梦”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希望皇权至高无上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6.(2020·河池模拟)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比较低,在节省传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时期
7.(2017·无锡)“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
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8.(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在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9.(2016九上·扬州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三国协约组成国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法国、俄国 B.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C.俄国、法国、意大利 D.英国、法国、美国
10.(2019·宜宾)大国博弈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给和平一个机会。能准确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行
11.(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英国议会可以缔造国王,也可以废除国王,议会终于获得国家的最高地位。此后,不再是议会附属于国王,而是国王附属于议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大宪章》的颁布 B.克伦威尔当政
C.三权分立的确立 D.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
12.(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下列史实中,与大禹有关的是( )
①治理水患 ②发明舟车 ③打败蚩尤 ④建立夏王朝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北美独立战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萨拉托加战役
②颁布《独立宣言》
③来克星顿的枪声
④波士顿倾茶事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14.(2019·大庆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诺曼底登陆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15.(2020·莆田模拟)“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城市购买。”这段记载说明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是( )
A.竞争激烈 B.交换频繁 C.自给自足 D.工业发达
16.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的驻华大使,每年的6月5日都要到北京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解放者”铜像敬献花篮。下列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拿破仑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D.华盛顿
17.(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对二者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B.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都强化了两极格局 D.都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
18.(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根据下列名词“都护府”“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可以提炼的最恰当主题是( )
A.机构设置与民族交融
B.政治清明与民族和睦
C.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9.(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促进欧洲的经济发展 B.助力美国商品的输出
C.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D.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20.(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 2019年4月4日,全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一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70周年。美国国务院发表消息称,包括英、法、德、意、荷等29个成员国的外长将于美国华盛顿共同出席庆祝活动。20世纪,与北约全面冷战对峙,正式形成两极格局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德国分裂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21.(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22.(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中国古代一朝代的政权特点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该朝代是下面示意图中的( )
A.A B.B C.C D.D
23.(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和日本进行了经济援助,其重要的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B.扩大海外市场
C.向西欧、日本输出新技术 D.推动西欧、日本经济
24.(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保民官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25.(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二、综合题
26.(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是如何解决地方问题的?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5)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27.(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影响深远。
材料一:“黑色星期四——见证了歇斯底里的疯狂。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
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涉及存款超过7亿美元,另有3604家州银行破产,涉及存款超过20亿美元……这三年(1929-1931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
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同月,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
——(美)迪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简表
项目 具体内容
金融业 政府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国家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控制与调节
农业 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社会保障业 成立专门机构,政府拨款兴建公共工程
材料三1945年,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社论中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1)依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28.(2022九下·岚山开学考)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篇:积极改革,促进发展】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第二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材料二: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图示中两大集团是哪次战争的交战双方?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签订了哪些有损中国权益的条约或决定?两次会议的召开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4)【第三篇:历史的沉思】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600万头猪被杀,来调整家畜和肉类的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数百万同胞还饿着肚子呢,杀这么多头猪?”罗斯福这样做是为了稳定物价。因此漫画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之一是破坏强。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范围广,不符合题意;
C.时间长,不符合题意;
D.影响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187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场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查理二世复辟帝制 ,不符合题意;
B.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不符合题意;
D.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是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其意义。
3.【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都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拜占庭帝国衰亡的过程。
4.【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表格的内容说明了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据所学可知,50年代初,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同时各国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西欧各国经济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的原因。解答本题要熟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5.【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当时统治者的“中国梦”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故C正确;
项羽的残余势力不足以威胁到西汉的统治,故A错误;
加强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目的,故B错误;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是宋太祖的举措,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注意是西汉初年的统治者的梦想。
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成就的有关知识。抓住题干关键词“汽车、最早出现”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7.【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可知,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故选A。
【点评】 本题以“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为切入点,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对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欧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乃至是文化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在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佛教,不符合题意;
C.伊斯兰教,不符合题意;
D.道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9.【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集团。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体现的是美国的强大和人道主义救援,体现的是对邪恶国家的抵抗,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强调的是美苏之间的对抗,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美苏冷战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1.【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此后,不再是议会附属于国王,而是国王附属于议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以《权利法案》为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颁布,排除A项;
克伦威尔当政,议会有名无实,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排除B项;
三权分立的确立,与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变化的原因回答。
12.【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为治理黄河水患作出了贡献,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夏王朝。发明舟车和打败蚩尤的是黄帝。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区分大禹和黄帝所做贡献的区别,不要混淆知识点。
13.【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萨拉托加战役发生在1777年,颁布《独立宣言》是1776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是1775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②①,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肢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识记进行排序回答,这就是说要准确记忆这些事件的时间。
14.【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2年美英苏中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1年苏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
15.【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城市购买。”这段记载说明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主人是领主,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庄园的耕地分两类,一类是贵族直领地(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庄园基本特征是,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农奴,在经济上实行独立经营和核算,内部能自给自足。
ABD三项都不是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项自给自足是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封建庄园经济的特点。注意掌握中世纪封建庄园的特点,知道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基础,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16.【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导人,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故C符合题意;
拿破仑创建了法兰西帝国,故A不合题意;
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故B不合题意;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拉丁美洲解放者”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7.【答案】A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A.该题中涉及两个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为了反击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冷战政策而组建的,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内的统一组织;而欧洲共同体正是为了摆脱美苏争霸而进行的欧洲联合,所以二者都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故选项A符合题意;
经济互助委员会没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排除;
欧洲共同体没有强化两极格局,C排除;
欧洲共同体没有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8.【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都护府”“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结合所学知识,“都护府”“伊犁将军”的设置中央政府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宣政院”、“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由此可以提炼的最恰当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题干名词都体现的是边疆地区的管辖,与“机构设置与民族交融”、“政治清明与民族和睦”、“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社会变化”不符,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知道这些机构的性质等,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19.【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可知,二战结束,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困难;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的经济复苏,推动西欧走向联合,故选项D符合题意;
AC项是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但与材料强调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走向联合不符,排除AC;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商品输出的内容,而是强调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走向联合,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答案】D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的开始,也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所以D符合题意。
ABC均不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知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项B符合题意;
《资本论》发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关,A排除;
CD项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2.【答案】C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政权特点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门阀政治的盛行,东晋政权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理解各国所处的方位,看懂示意图分析。
23.【答案】A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开始扶持日本,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扩大海外市场,不符合题意;
C. 向西欧、日本输出新技术 ,不符合题意;
D. 推动西欧、日本经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
24.【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平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并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陪审法庭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司法机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公民大会,不符合题意;
B.保民官,不符合题意;
C.陪审法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
25.【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图示反映的是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有关。汉武帝时期,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的统治,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故选项B项符合题意;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题意;
C.连年征战,不符合题意;
D.实行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6.【答案】(1)分封制;最初巩固了统治,后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郡县制。
(3)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4)颁布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5)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争斗不休的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设立诸侯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最初巩固了西周统治,后来周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
(2)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可知,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4)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实行“推恩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5)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 分封制;最初巩固了统治,后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郡县制;
(3) 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4) 颁布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5)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理解其含义进行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其含义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前一题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再进行分析概括回答。
27.【答案】(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可以概括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是: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实施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依据材料二的“政府整顿银行、国家调整工业、由政府付款补贴、政府拨款兴建公共工程”可以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3)依据材料三的“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逐渐度过了危机;罗斯福新政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也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
故答案为:(1)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点评】(1)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归纳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材料信息归纳;
(2)(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8.【答案】(1)新经济政策。
(2)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①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②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③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社会危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是一战前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1914年7月,一战爆发。一战的交战双方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胜的协约国缔结和约,讨论战后安排。1919年1月~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签署《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通过对新经济政策、一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国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的措施有: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1)新经济政策;
(2) 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 ①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②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③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