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3.2 大气受热过程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唐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
A.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
B.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C.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
D.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由于海拔不同,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要更晚开放,原因是山脚与地面距离近,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多,气温高,而山上与地面距离远,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少,气温低。说明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B正确,平流层大气主要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增温,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2.(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冬季,农民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以防止农作物受冻,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冬季,农民在夜间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可增加局部大气CO2的浓度,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并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返还到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达到防止农作物受冻的目的,B正确;人造烟幕使大气透明度降低,削弱太阳辐射,但主要在夜间使用,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增强大气辐射,会使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地面气温下降,不能防止农作物受冻,C错误;地面辐射由地面温度高低决定,与人造烟幕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 大气逆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层的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除此之外与云的状况密切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日变化。云量多,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简单理解就是地面射出的光很容易被云反射回来。空气洁净,云量少,被大气反射的太阳直接辐射少,大多射到地面,地面辐射加强,大气辐射也跟着加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加强。
3.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如图a,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如图b,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对。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的影响小; 地膜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D错。故答案为:A。(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对。树下覆盖地膜,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但夏季气温高,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地膜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地温,B错。覆盖地膜没有起到增加吸收太阳辐射的作用,D错。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由于地表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地表面平均温度约为300K),因而,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为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4.下图为北纬30°局部区域的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代表(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与四川盆地相比,白天青藏高原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大气( )
A.对①辐射的吸收强 B.对①辐射的吸收弱
C.对③辐射的吸收强 D.对③辐射的吸收弱
【答案】(1)D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图中①由太阳射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②由大气射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D正确。③由地面射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故答案为:D。(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③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气温比四川盆地低,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20高一上·台州期中)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5.温室内、外的气温( )
A.阴天时大致相同 B.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C.晴天时相差不大 D.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6.温室内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阴天 B.多云 C.晴天 D.无法确定
【答案】5.D
6.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5.据图可知阴天时室内外气温并不相同,故A错,阴天时温差小,晴天时温差大,所以温差与天气状况有关,故B错,晴天时,温室内的温度要远远大于温室外的,相差很大,故C错,不论晴天、阴天还是多云,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据图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8.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
【答案】7.C
8.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7.根据材料可知,建设阳光房主要是为了夏季通风纳凉,冬季保暖,达到节能的目的。据图可知,玻璃墙通风孔直接与室外相连,打开通风孔可以加快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因此推测当玻璃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高的季节,即夏季;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房间与阳光房空气流通,可以将阳光房较高的温度带到房间内,达到房间保暖的目的,因此推测当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低的季节,即冬季。故C正确,D错误;春秋两季温度较为适宜,阳光房的作用不明显,故AB错误。
故答案为:C
8.太阳光可以透过玻璃使阳光房温度上升,但阳光房内释放的长波辐射会被玻璃大量阻隔在室内,故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A正确;
(2020高一上·安庆期中)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
1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11.出现浓雾天气时,大气能见度较差,但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醒目,原因是(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答案】9.D
10.B
11.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Fog)。多出现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9.本题考查雾的形成条件,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有降温条件。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水汽易遇冷凝结,是有利于雾形成的降温条件,A、B、C错误;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大气中凝结核多,D正确。故答案为:D。
10.白天的光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可排除AD。雾天的水汽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空气能见度降低,B对。大雾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一般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红、绿光波长相对较长,不易被散射,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传播得较远,A正确,B错误;大气中光线没有被遮挡,C错误;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得很少,D错误。故答案为:A。
(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左图示意2018年印度尼西亚的一次火山喷发,这次火山喷发的烟尘上达10km。右图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12.火山喷发物主要来自( )
A.地核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
13.火山喷发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主要是因右图中的(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14.右图中与谚语“露重见晴天”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C
13.A
14.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12.火山喷发物多为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深度大致介于80~400km,位于上地幔上部,所以火山喷发物主要来自上地幔,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13.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或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火山喷发导致短期内大气层厚度增大,大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从而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大增强,即①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弱,进而导致区域气温下降,A正确;区域气温下降,主要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有关,而不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因为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B错;大气层厚度增大,大气逆辐射不会减弱,C错;区域气温下降,地面辐射不会增强,因此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不会增强,D错。故答案为:A。
14.晴天云层较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相对较少,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从而导致夜晚气温下降幅度较大,近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露水,所以右图中与谚语“露重见晴天”密切相关的是③④,与①②无关,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5.(2021高一上·宁波月考)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该层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
(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其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
(3)图2中①表示 辐射,④表示 辐射。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4)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5)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2中数字)增强, 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6)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著名谚语,根据上图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
【答案】(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平流;臭氧直接吸收紫外线升温
(3)太阳;大气逆
(4)D
(5)③;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6)新疆地处内陆,而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新疆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新疆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图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底层的①层,成为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近的气温高,高空得到地面热量少气温低,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含量随海拔升高将减少。
(2)本题考查平流层的特点。②是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其热量来源是臭氧直接吸收紫外线升温。
(3)①来自太阳,所以属于太阳辐射,④表示的热量由大气还给地面,所以为大气逆辐射。
(4)低碳生活可以使得二氧化碳减少,而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减少后,大气保温作用下降,大气逆辐射下降,所以④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温室大棚具有保温作用,③表示的地面辐射散射的热量可以更多的被大气吸收,而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从而导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增强。
(6)新疆位于内陆地区,主要为比热容小的沙石土地,白天吸收热量块,升温快,晚上散失热量也快;同时由于降水少,多晴天,云层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而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所以导致新疆昼夜温差大。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6.(2021高一上·宁南月考)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F ,I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
(3)与阴天相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 。
【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3)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图中A来自大气的上界,表示的是太阳辐射,F是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的是地面辐射,I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
(2)A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通过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被大气削弱了一部分,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从数量上看A>D。
(3)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7.(2020高一上·西城期末)“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0月的某个晴天,北京某校同学利用校园里的玻璃温室和露天试验田开展气温测量实验。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温室内(℃) 15.9 17.8 20.3 21.9 21.8 19.2 18.0
试验田(℃) 13.1 15.3 19.3 21.3 19.1 17.5 16.3
(1)与试验田相比,温室内气温的特征是 ,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解释玻璃温室的作用 。
(2)一日内,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但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温室内外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 时,原因是 。
(3)观察图,说出在实验中可能影响到玻璃温室采光条件的外部因素是 、 。
【答案】(1)平均气温较高;温差较小;玻璃温室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的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合理即可)
(2)14;太阳辐射先使地面受热,地面辐射再使近地面大气受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居民楼、校园外墙;树木遮挡,屋顶落叶等(任选其二)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观察图表可知,温室内温度普遍高于室外温度,并且温室内最大温差为6°,室外最大温差为8°;所以可以推测出温室温度高,温差小的特点。透射阳光的玻璃温室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保温效应,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温度升高。
(2)一天中最低温为日出左右,最高位为下午两点。由于一上午太阳暴晒,地面一直处于积温状态,上午太阳辐射很强,而地面逆辐射弱于太阳辐射,到了下午两点左右,地面温度会达到最高,太阳辐射在减弱,但地面逆辐射在加强,所以地面温度此时达一天最高。
(3)观察图片可以看出,玻璃温室东部有居民楼校园外墙,早上时分会阻挡太阳光,而南部和西部有校园院墙和高大树木,也会遮挡阳光,影响采光。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8.(2021高一上·怀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下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二氧化碳增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的作用。(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大棚技术使冬季的太阳透过大棚,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以充分利用。大棚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减轻冻害,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大棚生产,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适宜作物生长需要。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19.(2021高一上·龙岩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 层(填字母)大气气温的变化,其成因是 。与右图 。(甲、乙、丙)过程有关。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的原因是 。与右图 .(甲、乙、丙)过程有关。
(3)B层中的 。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 。这一现象反映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作用。
【答案】(1)A;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乙
(2)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温度较高,不易出现霜冻;丙
(3)臭氧层;臭氧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削弱作用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的是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成因是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甲过程是大气削弱作用中的反射、乙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成因与右图的乙过程有关。
(2)“秋阴不散”表明云层较厚,云层较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导致“霜飞晚”(说明夜晚的温度不至于太低),与右图中的丙过程有关。
(3)平流层中的额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当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点评】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3.2 大气受热过程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唐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
A.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
B.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C.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太阳辐射
D.平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2.(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冬季,农民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以防止农作物受冻,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3.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如图a,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如图b,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4.下图为北纬30°局部区域的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代表(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与四川盆地相比,白天青藏高原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大气( )
A.对①辐射的吸收强 B.对①辐射的吸收弱
C.对③辐射的吸收强 D.对③辐射的吸收弱
(2020高一上·台州期中)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5.温室内、外的气温( )
A.阴天时大致相同 B.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C.晴天时相差不大 D.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6.温室内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阴天 B.多云 C.晴天 D.无法确定
(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8.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
(2020高一上·安庆期中)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
1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11.出现浓雾天气时,大气能见度较差,但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醒目,原因是(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左图示意2018年印度尼西亚的一次火山喷发,这次火山喷发的烟尘上达10km。右图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历史记载,超强火山喷发会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12.火山喷发物主要来自( )
A.地核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
13.火山喷发导致短期内区域气温下降,主要是因右图中的(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14.右图中与谚语“露重见晴天”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5.(2021高一上·宁波月考)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该层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是 ,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 。
(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其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
(3)图2中①表示 辐射,④表示 辐射。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4)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5)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填图2中数字)增强, 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6)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著名谚语,根据上图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
16.(2021高一上·宁南月考)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F ,I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
(3)与阴天相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 。
17.(2020高一上·西城期末)“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0月的某个晴天,北京某校同学利用校园里的玻璃温室和露天试验田开展气温测量实验。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温室内(℃) 15.9 17.8 20.3 21.9 21.8 19.2 18.0
试验田(℃) 13.1 15.3 19.3 21.3 19.1 17.5 16.3
(1)与试验田相比,温室内气温的特征是 ,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解释玻璃温室的作用 。
(2)一日内,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但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温室内外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 时,原因是 。
(3)观察图,说出在实验中可能影响到玻璃温室采光条件的外部因素是 、 。
18.(2021高一上·怀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下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19.(2021高一上·龙岩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 层(填字母)大气气温的变化,其成因是 。与右图 。(甲、乙、丙)过程有关。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的原因是 。与右图 .(甲、乙、丙)过程有关。
(3)B层中的 。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原因是 。这一现象反映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由于海拔不同,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要更晚开放,原因是山脚与地面距离近,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多,气温高,而山上与地面距离远,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少,气温低。说明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B正确,平流层大气主要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增温,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 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2.【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冬季,农民在夜间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可增加局部大气CO2的浓度,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并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返还到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达到防止农作物受冻的目的,B正确;人造烟幕使大气透明度降低,削弱太阳辐射,但主要在夜间使用,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增强大气辐射,会使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地面气温下降,不能防止农作物受冻,C错误;地面辐射由地面温度高低决定,与人造烟幕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 大气逆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层的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除此之外与云的状况密切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日变化。云量多,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简单理解就是地面射出的光很容易被云反射回来。空气洁净,云量少,被大气反射的太阳直接辐射少,大多射到地面,地面辐射加强,大气辐射也跟着加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加强。
3.【答案】(1)A
(2)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对。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的影响小; 地膜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D错。故答案为:A。(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对。树下覆盖地膜,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但夏季气温高,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地膜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地温,B错。覆盖地膜没有起到增加吸收太阳辐射的作用,D错。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称为地面辐射。由于地表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地表面平均温度约为300K),因而,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为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4.【答案】(1)D
(2)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图中①由太阳射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②由大气射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D正确。③由地面射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故答案为:D。(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③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气温比四川盆地低,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答案】5.D
6.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5.据图可知阴天时室内外气温并不相同,故A错,阴天时温差小,晴天时温差大,所以温差与天气状况有关,故B错,晴天时,温室内的温度要远远大于温室外的,相差很大,故C错,不论晴天、阴天还是多云,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据图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7.C
8.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7.根据材料可知,建设阳光房主要是为了夏季通风纳凉,冬季保暖,达到节能的目的。据图可知,玻璃墙通风孔直接与室外相连,打开通风孔可以加快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因此推测当玻璃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高的季节,即夏季;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房间与阳光房空气流通,可以将阳光房较高的温度带到房间内,达到房间保暖的目的,因此推测当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应该是温度低的季节,即冬季。故C正确,D错误;春秋两季温度较为适宜,阳光房的作用不明显,故AB错误。
故答案为:C
8.太阳光可以透过玻璃使阳光房温度上升,但阳光房内释放的长波辐射会被玻璃大量阻隔在室内,故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A正确;
【答案】9.D
10.B
11.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Fog)。多出现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9.本题考查雾的形成条件,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有凝结核、有降温条件。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水汽易遇冷凝结,是有利于雾形成的降温条件,A、B、C错误;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大气中凝结核多,D正确。故答案为:D。
10.白天的光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可排除AD。雾天的水汽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空气能见度降低,B对。大雾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一般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红、绿光波长相对较长,不易被散射,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传播得较远,A正确,B错误;大气中光线没有被遮挡,C错误;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得很少,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2.C
13.A
14.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12.火山喷发物多为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深度大致介于80~400km,位于上地幔上部,所以火山喷发物主要来自上地幔,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13.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或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火山喷发导致短期内大气层厚度增大,大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从而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大增强,即①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弱,进而导致区域气温下降,A正确;区域气温下降,主要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有关,而不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因为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B错;大气层厚度增大,大气逆辐射不会减弱,C错;区域气温下降,地面辐射不会增强,因此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不会增强,D错。故答案为:A。
14.晴天云层较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相对较少,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从而导致夜晚气温下降幅度较大,近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露水,所以右图中与谚语“露重见晴天”密切相关的是③④,与①②无关,故答案为:B。
15.【答案】(1)对流;地面;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平流;臭氧直接吸收紫外线升温
(3)太阳;大气逆
(4)D
(5)③;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6)新疆地处内陆,而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新疆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新疆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图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最底层的①层,成为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近的气温高,高空得到地面热量少气温低,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含量随海拔升高将减少。
(2)本题考查平流层的特点。②是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其热量来源是臭氧直接吸收紫外线升温。
(3)①来自太阳,所以属于太阳辐射,④表示的热量由大气还给地面,所以为大气逆辐射。
(4)低碳生活可以使得二氧化碳减少,而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减少后,大气保温作用下降,大气逆辐射下降,所以④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温室大棚具有保温作用,③表示的地面辐射散射的热量可以更多的被大气吸收,而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从而导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增强。
(6)新疆位于内陆地区,主要为比热容小的沙石土地,白天吸收热量块,升温快,晚上散失热量也快;同时由于降水少,多晴天,云层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而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所以导致新疆昼夜温差大。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6.【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3)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图中A来自大气的上界,表示的是太阳辐射,F是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的是地面辐射,I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
(2)A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通过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被大气削弱了一部分,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从数量上看A>D。
(3)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7.【答案】(1)平均气温较高;温差较小;玻璃温室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的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合理即可)
(2)14;太阳辐射先使地面受热,地面辐射再使近地面大气受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居民楼、校园外墙;树木遮挡,屋顶落叶等(任选其二)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观察图表可知,温室内温度普遍高于室外温度,并且温室内最大温差为6°,室外最大温差为8°;所以可以推测出温室温度高,温差小的特点。透射阳光的玻璃温室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保温效应,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温度升高。
(2)一天中最低温为日出左右,最高位为下午两点。由于一上午太阳暴晒,地面一直处于积温状态,上午太阳辐射很强,而地面逆辐射弱于太阳辐射,到了下午两点左右,地面温度会达到最高,太阳辐射在减弱,但地面逆辐射在加强,所以地面温度此时达一天最高。
(3)观察图片可以看出,玻璃温室东部有居民楼校园外墙,早上时分会阻挡太阳光,而南部和西部有校园院墙和高大树木,也会遮挡阳光,影响采光。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8.【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二氧化碳增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的作用。(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大棚技术使冬季的太阳透过大棚,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以充分利用。大棚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减轻冻害,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大棚生产,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适宜作物生长需要。
【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19.【答案】(1)A;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乙
(2)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温度较高,不易出现霜冻;丙
(3)臭氧层;臭氧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削弱作用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的是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成因是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甲过程是大气削弱作用中的反射、乙为地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成因与右图的乙过程有关。
(2)“秋阴不散”表明云层较厚,云层较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导致“霜飞晚”(说明夜晚的温度不至于太低),与右图中的丙过程有关。
(3)平流层中的额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当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点评】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