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昼夜交替现象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昼夜交替现象 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4 16:27:32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昼夜交替现象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完成1~2题。
1.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00 B.22:56
C.23:04 D.21:52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3~4题。
3.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顺时针 D.逆时针
4.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下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5~6题。
5.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6.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下图所示,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据此完成7~9题。
7.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交替 ②地球的自转运动 ③昼夜现象 ④地球的自转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此时,M地(  )
A.正值日出 B.正值日落
C.正值白昼 D.正值夜晚
9.N地与M地昼夜状态不同,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经度差异 ④纬度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图,A、B、D、E在晨昏线上,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是昏线
1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目前正繁星满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图中丙点再次位于图中所示的晨昏线时的时间间隔为(  )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366日 D.365日
比较下面三幅图(注:甲、乙、丙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丙图中的CD为晨线
15.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  )
A.360° B.180°
C.90° D.不确定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是昏线。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3)B点的经度是________,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1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3)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只考虑纬度因素)。
(4)下图是一幅“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在图中根据以下要求画出同时期的光照图。要求:①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18.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3) 为________线,其中是________线,是________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1)此图表示________(北半球节气)的地球光照情况。其中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
(2)D、E、C三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D、E、C三地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
答案 (1)冬至 晨
(2)E>C>D E=C=D
(3)自东向西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昼夜交替现象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完成1~2题。
1.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00 B.22:56
C.23:04 D.21:52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北极星附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反映地球的自转。第2题,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即每天提前3分56秒到达同一位置,故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56。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3~4题。
3.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顺时针 D.逆时针
4.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地球自转运动引起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各天体视运动方向为东升西落,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第4题,观察者看到的恒星的视运动其实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由于地球自转周期为15°/时,据此可计算摄影者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
下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5~6题。
5.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6.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越向南越小,说明越向南纬度越高,所以说该地在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约为1 670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1 447千米/小时,图中线速度数值介于二者之间,位于低纬度。第6题,纬度和海拔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同样海拔,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R比同纬度的T处线速度小说明该地地势较低,地形类型应为地势较低的盆地。
下图所示,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据此完成7~9题。
7.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交替 ②地球的自转运动 ③昼夜现象 ④地球的自转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此时,M地(  )
A.正值日出 B.正值日落
C.正值白昼 D.正值夜晚
9.N地与M地昼夜状态不同,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经度差异 ④纬度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7.A 8.A 9.C
解析 第7题,拨动地球仪,可模拟地球的自转运动;照亮的一侧为白昼,随着地球仪转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第8题,读图可知,M地位于晨昏线上,为昼夜分界线。随着地球自转,M地将要从黑夜进入白天,即M地位于晨线上。第9题,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也同时造成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上地方时的差异。
读下图,A、B、D、E在晨昏线上,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是昏线
1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是晨线,D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C为2时,E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10时。第11题,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目前正繁星满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图中丙点再次位于图中所示的晨昏线时的时间间隔为(  )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366日 D.365日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只有在夜晚才可能看到繁星满天的情景,图中四点中只有丁点位于夜半球中。第13题,从图中光照情况看,丙点正位于晨昏线中的晨线上,当其再次位于晨线上时,正好是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比较下面三幅图(注:甲、乙、丙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各图中的晨昏线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丙图中的CD为晨线
15.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  )
A.360° B.180°
C.90° D.不确定
答案 14.A 15.B
解析 第14题,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由昼入夜的是昏线。第15题,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平分,即晨线与昏线相距180°。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是昏线。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3)B点的经度是________,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答案 (1)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2)见下图。
(3)110°W 见下图。
1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3)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只考虑纬度因素)。
(4)下图是一幅“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在图中根据以下要求画出同时期的光照图。要求:①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答案 (1)
(2)晨线 (3)D
(4)
18.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3) 为________线,其中是________线,是________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答案 (1)南 东南
(2)(水平,从右侧水平照射)。
(3)晨昏 晨 昏 逆
19.下图中 是晨昏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________(北半球节气)的地球光照情况。其中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
(2)D、E、C三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D、E、C三地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
答案 (1)冬至 晨
(2)E>C>D E=C=D
(3)自东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