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一、选择题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 )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2.下列日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 )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该地在6月22日时昼长为0,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可判断为南极圈上某点。第2题,A点日期为6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C正确。
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4.图中乙地和丁地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雨季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即图中昼弧长于夜弧,故乙、丙位于南半球。第4题,图中乙地和丁地的纬线圈周长相等,表示两地纬度数相同,结合图中的昼弧和夜弧长可知,乙地昼弧长,位于南半球,丁地昼弧短,位于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读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完成5~6题。
夏半年 (5月至9月底) 冬半年 (10月至次年4月底)
上午 9:30~13:00 上午 10:00~14:00
午休 午休
下午 16:00~20:00 下午 15:30~19:30
5.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
A.沈阳 B.西安
C.乌鲁木齐 D.武汉
6.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根据当地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计算中点)大致推算当地的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14:45,故该地大约位于北京西侧2个多时区,乌鲁木齐最符合。第6题,由于当地纬度较高,夏季白昼较长,故上班时间较早,下班时间较晚;而冬季白昼较短,故上班时间较晚,下班时间较早。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7~8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7.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8.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由题干可知,在连续3个月内,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第8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9~11题。
9.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10.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该日图中丙地日出的地方时是( )
A.9时 B.7时30分
C.6时 D.4时30分
答案 9.D 10.A 11.D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判断,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个半球,但不能确定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南、北半球与丙、丁两地不同。第10题,当全球昼夜不等长时,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分别约为6小时、0小时、3小时、5小时,因此该日甲地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第11题,读图可知,该日丙地的昼长为15小时,根据公式:昼长=2×(12-日出地方时),计算可知丙地该日4时30分日出。本题还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图中显示,该日丙地昼长夜短,日出应早于地方时6时,选项中只有D项地方时早于6时。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完成12~13题。
图甲
图乙
12.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
13.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第13题,依题意,图中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分后、④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种合适。
为了能反映物候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我国古代人民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多出现在( )
A.3月6日前后 B.3月31日前后
C.4月5日前后 D.4月20日前后
15.对我国北方的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小寒、小雪 B.立夏、立秋
C.雨水、清明 D.雨水、处暑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14题,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因此15天为一个节气。结合我国二十四节气图,清明处于春分之后的15日,清明节应该出现在4月5日前后。第15题,只有立夏和立秋分别处于夏至前后,且距夏至的时间是相等的,也就是立夏和立秋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大致是相同的,此时我国北方城市昼长时间最接近。
二、非选择题
16.下表中所列是12月1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要求。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________。
(3)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位于下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位置附近。
(4)此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南、北)半球,其移动的趋势是________,济南市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其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答案 (1)丙丁乙甲 丁 (2)C (3)③ (4)南 向南移 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
17.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什么?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位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_______方日落。
答案 (1)0° 66.5°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时54分 西南
18.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EFG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
(3)A点日出为________时,D点日落为________时,B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答案 (1)(23.5°N,90°W)
(2)B、D、H、G D、B、H、G
(3)6 21 24 47°
19.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2)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3)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4)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________。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5)在下图中绘出9°N冬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并写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答案 (1)12 3 6 (2)东 (3)D (4)D
(5)如下图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一、选择题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 )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2.下列日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 )
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4.图中乙地和丁地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雨季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读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完成5~6题。
夏半年 (5月至9月底) 冬半年 (10月至次年4月底)
上午 9:30~13:00 上午 10:00~14:00
午休 午休
下午 16:00~20:00 下午 15:30~19:30
5.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
A.沈阳 B.西安
C.乌鲁木齐 D.武汉
6.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7~8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7.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8.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9~11题。
9.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10.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该日图中丙地日出的地方时是( )
A.9时 B.7时30分
C.6时 D.4时30分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完成12~13题。
图甲
图乙
12.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
13.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为了能反映物候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我国古代人民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多出现在( )
A.3月6日前后 B.3月31日前后
C.4月5日前后 D.4月20日前后
15.对我国北方的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小寒、小雪 B.立夏、立秋
C.雨水、清明 D.雨水、处暑
二、非选择题
16.下表中所列是12月1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要求。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________。
(3)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位于下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位置附近。
(4)此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南、北)半球,其移动的趋势是________,济南市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其变化趋势是________。
17.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什么?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位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_______方日落。
18.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EFG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
(3)A点日出为________时,D点日落为________时,B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19.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2)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3)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4)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________。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5)在下图中绘出9°N冬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并写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