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4 16:47:28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乌兰巴托 B.北京
C.东京 D.福州
2.图中北京的风向是(  )
A.偏西 B.偏北 C.东南 D.东北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5~6题。
5.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
A.P>M B.PC.P=M D.无法确定
6.若气压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在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
8.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0.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3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12.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3~15题。
1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1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纬度较乙地高且昼夜季节变化特别大,则下图四个风向箭头中正确表示甲、乙之间风带的是(  )
15.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地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二、非选择题
1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此风是在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d的特征是________。
(4)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18.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表示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2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2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图1中⑥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说出⑥气流与⑦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
1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C风带的性质是_____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乌兰巴托 B.北京
C.东京 D.福州
2.图中北京的风向是(  )
A.偏西 B.偏北 C.东南 D.东北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四地中福州所处位置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北京所处地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形成偏西风。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所以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一直向左偏。第4题,等压线密集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图中a、b、c、d四点中a点附近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5~6题。
5.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
A.P>M B.PC.P=M D.无法确定
6.若气压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风是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的水平运动,若风向为①,则P地的气压值高于M地。第6题,若气压值P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在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
8.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
答案 7.D 8.D
解析 第7题,A图中60°N附近由于冷暖气流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上,应盛行上升气流,而图中箭头指示为下沉气流;B图中赤道附近应盛行上升气流,30°N气流是下沉的;C图中,30°N附近气流堆积后下沉,60°N气流上升。第8题,极地东风应在地球两极附近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0.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答案 9.B 10.B
解析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的中心点是南极点,a位于30°S~40°S,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之南的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3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12.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第12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3~15题。
1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1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纬度较乙地高且昼夜季节变化特别大,则下图四个风向箭头中正确表示甲、乙之间风带的是(  )
15.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地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答案 13.C 14.A 15.D
解析 第13题,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沉气流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升气流乙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环流为中纬环流。第14题,据题干判断为南半球高纬环流,甲、乙之间为极地东风带。第15题,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两侧风带分别是东北信风带与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二、非选择题
1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此风是在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d的特征是________。
(4)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北 风向右偏
(3)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反向
(4)B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大
17.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答案 (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③ 等压线最密集
(4)如下图:
(5)D
18.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表示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2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2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图1中⑥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说出⑥气流与⑦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
答案 (1)北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4)副热带高 ⑥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⑦气流,被迫抬升。
1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C风带的性质是_____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
(3)副热带高 温和湿润
(4)南北纬60°附近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附近 极地地区 高 多晴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