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图甲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冻融作用 B.流水搬运
C.冰川沉积 D.风力沉积
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3.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读放大图可知,砾石上升是在“冰”的影响下产生的。形成过程: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体积变大,使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砾石被抬高;春季解冻时,砾石周围地区解冻,地面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沙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随着气温的升高,砾石下部的沙土部分解冻,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但空隙很快被周围融化的沙土充填,导致砾石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经过长时期的反复冻融,砾石被挤到土层的表面,到达地面后,进一步水平分选,逐渐形成了环状的地貌。第2题,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第3题,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应位于高海拔地区或高纬度地区。
海南岛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南北长8.5千米,其北部为狭长的沙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和2009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 )
A.洪积扇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
5.2009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 )
A.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
B.西岸大于东岸,南部大于北部
C.西岸大于东岸,北部大于南部
D.东岸大于西岸,南部大于北部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图中显示,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三角洲发生明显变化。第5题,西岸海底与陆地相连,主要为陆相沉积物,颗粒粒径较小;东岸则受海洋影响较大,粒径较大,即粒径东岸大于西岸;玉带滩北部入海通道狭窄,且面向海洋敞开,受海洋影响大,水流速度快,挟带颗粒大,南部则相对平缓,且受陆地影响大,故沉积物颗粒粒径较小。
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据了解,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流地貌a阶段主要形成于( )
A.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B.河床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
C.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D.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
7.在由a—c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河流地貌( )
A.数量明显减少 B.位置不发生改变
C.出现新的水道 D.不发生侵蚀作用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图示a阶段,是河流心滩坝形成初期,心滩坝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且心滩坝形成与河床形态有关。河床凸起阻挡河流,使流速减慢,形成心滩坝。第7题,心滩坝发育的三个阶段,最终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心滩坝的整体位置向下游移动了;心滩坝的移动意味着既有侵蚀作用又有堆积作用;在第一个大的心滩坝中,出现了新的辫状水道。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答案 8.A 9.A
解析 第8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9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丹娘沙丘所在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据此完成10~11题。
10.丹娘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沙丘东南侧河谷 B.西北内陆沙漠
C.沙丘西北侧山坡 D.工业堆放废渣
11.丹娘沙丘面积增长速度最慢的时段可能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由图示信息可知,丹娘沙丘东南侧有江心沙洲分布,故这里可能是丹娘沙丘的沙源。西北内陆沙漠在风力作用下受山地阻挡,很难到达这里;沙丘西北侧山坡等高线稀疏,坡缓,没有沙源;材料中没有关于工业堆放废渣的信息。第11题,由材料中信息可知,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麓,日积月累形成沙丘。每年6~9月份,有印度洋水汽从东南部进入,此时降水最多,大风天气少,沙丘面积增长速度最慢。
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13.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 )
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
C.冰川覆盖山地 D.山地雪线下侧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祁连山北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为主;乙位于我国祁连山南侧,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土壤和岩石中水分容易冻结,以冻融侵蚀为主;丙位于甘肃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第13题,冻融侵蚀由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组成,高纬平原地区,气温低,很有可能无法出现消融过程;极地高原地区和冰川覆盖山地以永久冰川为主,不属于冻融侵蚀;山地雪线以上为永久冰川,雪线下侧为季节性积雪,气温低时出现冻结,气温升高时出现消融,最容易出现冻融侵蚀。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4~15题。
14.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有(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答案 14.D 15.C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地面支离破碎;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第15题,由题目材料可知,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说明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份是新疆,山东、云南、广东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 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丁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填序号)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答案 (1)② ④ ① ③
(2)①②④ ③⑤⑥
(3)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颗粒变细。
17.读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移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答案 (1)西北 风力侵蚀
(2)东北 风力搬运、堆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比较江心洲和三角洲的异同。
(3)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不同点:江心洲位于河中,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相同点:都是流水沉积地貌。
(3)河流流速与河中泥沙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
19.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或答左(F)岸堆积]。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图甲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冻融作用 B.流水搬运
C.冰川沉积 D.风力沉积
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3.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海南岛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南北长8.5千米,其北部为狭长的沙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和2009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 )
A.洪积扇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
5.2009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 )
A.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
B.西岸大于东岸,南部大于北部
C.西岸大于东岸,北部大于南部
D.东岸大于西岸,南部大于北部
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据了解,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流地貌a阶段主要形成于( )
A.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B.河床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
C.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D.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
7.在由a—c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河流地貌( )
A.数量明显减少 B.位置不发生改变
C.出现新的水道 D.不发生侵蚀作用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丹娘沙丘所在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据此完成10~11题。
10.丹娘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沙丘东南侧河谷 B.西北内陆沙漠
C.沙丘西北侧山坡 D.工业堆放废渣
11.丹娘沙丘面积增长速度最慢的时段可能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13.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 )
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
C.冰川覆盖山地 D.山地雪线下侧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4~15题。
14.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有(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 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丁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填序号)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17.读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移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比较江心洲和三角洲的异同。
(3)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19.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