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汕尾期末)读某地区某些生物体态特征图,根据这些生物的体态特征推测其在我国可能生长的地区是( )
A.海南岛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
【答案】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图可知,该植物根系发达,且埋藏较深,是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表现,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干旱的荒漠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骆驼刺是豆科,骆驼刺属半灌木,高可达40厘米。茎直立,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老茎的刺上无花;苞片钻状,花萼钟状,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冀瓣长圆形,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弯曲无毛。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分布。生长在荒漠地区的沙地、河岸、农田边。
2.(2021高一上·公主岭市期末)读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实地考察发现,该地的植被成层现象明显,最高的望天树可达80多米,而在其下面还分布着多层高低错落的乔木。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故植被高度大、种类多
②人类影响较小
③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养分多少不同
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植被有成层结构,说明植被长得高大,植被种类多,有高有矮。水热条件好植被才能长得高大且种类多,而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故喜光植物长得高大,喜阴植物长得矮小。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首先是森林中越低的地方光照越少。高大的乔木需要大量的阳光用以蒸腾和光合。稍矮的灌木需要的少些,小草更少,苔藓甚至需要阴暗的环境。这种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生存条件,也能促使它们通过食物特化来减少生态位的重叠。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4.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温度低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3.A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胡杨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萌枝细,圆形,光滑或微有绒毛。芽椭圆形,光滑,褐色,长约7毫米。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全缘或不规则的疏波状齿牙缘;成年树小枝泥黄色,有短绒毛或无毛,枝内富含盐量,嘴咬有咸味。
3.大漠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兴安林海位于黑龙江省,冬季积雪覆盖,冻土广布,夏季高温多雨,没有雪域高原,B错误;海南椰林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砖红壤,较贫瘠,C错误;黄山迎客松位于湿润的安徽,山上流水侵蚀作用强,D错误。故答案为:A。
4.甲地根系发达,是因该地降水少,根系为吸收地下水,会生长很长的根系,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天,B错误;丙地四季长青是海南常年温度较高,C正确;丁地生长较快是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6.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答案】5.C
6.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骆驼刺是豆科,骆驼刺属半灌木,高可达40厘米。茎直立,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老茎的刺上无花;苞片钻状,花萼钟状,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冀瓣长圆形,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弯曲无毛。
5.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因此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毛很多,扎得越深,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样生存的概率较大,故答案为:C
6.结合材料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故答案为:B。
(2020高一上·沧州期末)纺锤树又称瓶子树,生长在南美洲巴西高原上。高达30米,树干粗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远远望去很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它的根系特别发达,雨季树干能贮存约2吨水,供漫长的旱季使用。只要在它的树上挖个小孔,清新解渴的“饮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为旅行者提供水源。下图为生长在巴西高原上的纺锤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纺锤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高温,旱涝灾害频发 B.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C.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D.四季分明,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8.纺锤树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7.C
8.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 纺锤树又称瓶子树,生长在南美洲巴西高原上。高达30米,树干粗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远远望去很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它的根系特别发达,雨季树干能贮存约2吨水,供漫长的旱季使用。只要在它的树上挖个小孔,清新解渴的“饮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为旅行者提供水源。
7.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巴西高原上,树木根系发达,雨季能储存水分供干季使用,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因而可推知该树木分布在全年高温,四季皆夏,降水分干湿两季地区,C正确,BD错。不能根据树木形态明确推知该地是否旱涝灾害频发,A错。故答案为:C。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候特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B正确。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荒漠分布在热带沙漠区,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答案为:B。
9.(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
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2)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土壤变化 D.坡度变化
(3)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
A.气温条件 B.蒸发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随着海拔上升,该地木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是逐渐减少,中间有反复,故排除A、B;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少,在3100米后增加的趋势,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总体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同比下降6℃,所以受热量条件变差的影响明显;降水变化,土壤变化和坡度变化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3)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100米以上增多,说明草本物种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变好,由图看出该海拔段木本植物丰富度急剧减少,说明木本植物生存条件变差。由于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该海拔段木本植物的减少,从而减少了遮挡,使得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所以草本物种增多。气温条件、蒸发条件和降水条件不是该段草本植物在木本植物减少的情况下,丰富度增多的原因。故答案为:D。
【点评】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10.(2021高一上·丹东期末)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
A.高大茂密 B.群落结构简单
C.有板状根 D.种类丰富
(2)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
A.气候相对湿润 B.光照更加充足
C.山地分布较广 D.人为破坏较少
【答案】(1)B
(2)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枫树分布在我国辽东到辽西,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高大密集、有板状根、种类丰富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数量少,是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故答案为:B。(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东距海较近,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因而枫树的长势更好。故答案为:A。
【点评】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夏绿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
(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图1为小明同学暑假去云南文山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1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削弱a B.削弱b C.增强c D.增强d
12.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是( )
A.耐高温 B.喜强光 C.耐干旱 D.喜温湿
【答案】11.B
1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1.图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a太阳辐射,b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大气逆辐射,d是地面辐射;尼龙网的用途是遮挡太阳光,削弱来到地面的太阳辐射,故B正确, 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云南省纬度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暑假期间,太阳辐射强,需要遮挡尼龙网,说明其怕强光,尼龙网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说明其喜温湿,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3.(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读亚洲局部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一)和我国江西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四个城市中,风向与另外三个明显不一样的是 (填城市名)图中四个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 (填城市名)
(2)图二中河流的流向为 。图二中①处的海拔范围是 。
(3)简述图二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4)说出图二地区植被类型并描述其植被特征。
【答案】(1)福州;乌鲁木齐
(2)先流向东北,后折向西北;300-400米之间
(3)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西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部低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中四城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地转偏向的作用判断,福州吹偏南风,其他三城市吹偏北风,故福州与其他明显风向不同。风力最大的是乌鲁木齐,原因是等压线最密集。
(2)由图的指向标可知,图中的河流先由西南流向东北,后折向西北。由图的等高线分布规律看,河流两侧的地形呈对称性,①处应为小山峰,其高度适用“大于大的”原则,故其高度为300-400米之间。
(3)由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可知,区域的西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北以平原为主,由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4)我国江西山地丘陵地带,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其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是由乔木革质单叶、小型和中型叶为主的常绿植物构成的阔叶林,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树冠浑圆;常绿阔叶林的成层现象显著,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地被层3层植物;层外植物不及热带森林那样繁茂,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点评】如何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
(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
14.(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 ;B ;A地的气候特点是 ;B地的气候特点是 。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 、 填写字母代号)。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的名称不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 、 (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 。
【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E;C;G;F
(3)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4)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信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受夏季风影响温和少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图中的E和C;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即图中的G和F。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E→G→F→C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其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在大陆西部位置偏北,在大陆东部偏南,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气温较东岸高。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不同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较低。
【点评】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5.(2021高二上·朝阳期末)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为某校学生设计的节气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乙所示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图中字母表示),比较该时段北京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状况差异。
(2)图乙的设计展示了该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一些民俗。请在其呈现的天气特征和植被特征中任选其一,解释其成因。
【答案】(1)a;该时段,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或与北京相比,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短。
(2)多阴雨天气: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逐渐增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天气。
或树木发芽、长叶、开花: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所在纬度带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树木逐渐发芽、长叶、开花。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图乙显示为清明节,该节气是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左右,结合图甲信息,观察可得最右边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上边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左边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边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因此清明节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a。该时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越短;由于上海和北京的纬度都高于北回归线的纬度,所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故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
(2)图乙中涉及该节气(清明)时,出现降雨,树木发芽,长出树叶,呈现出绿色景象,从天气特征上来看,清明节太阳直射点过赤道已经一月有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风(夏季风)逐渐增强,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与尚未退回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因此多阴雨天气;从植被上讲,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逐渐加长,气温回暖,树木、草等焕发生机,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等。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16.(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读东北地区简图(图中等值线为0℃等温线),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乙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气候类型属于 。
(2)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主要是因为气温低而导致微生物作用 ,有利于 积累。
(3)与丙地相比,甲地气温较 ,其主要原因 。
【答案】(1)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2)缓慢;有机质
(3)低;地势高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图中乙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乙地区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主要是因为气温低而导致微生物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
(3)与丙地相比,甲地等温线向南凸起,气温较低,主要原因是地势高。
故答案为:(1) 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2) 缓慢 ;有机质 (3) 低 ;地势高。
【点评】
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汕尾期末)读某地区某些生物体态特征图,根据这些生物的体态特征推测其在我国可能生长的地区是( )
A.海南岛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
2.(2021高一上·公主岭市期末)读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实地考察发现,该地的植被成层现象明显,最高的望天树可达80多米,而在其下面还分布着多层高低错落的乔木。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故植被高度大、种类多
②人类影响较小
③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养分多少不同
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4.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温度低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6.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2020高一上·沧州期末)纺锤树又称瓶子树,生长在南美洲巴西高原上。高达30米,树干粗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远远望去很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它的根系特别发达,雨季树干能贮存约2吨水,供漫长的旱季使用。只要在它的树上挖个小孔,清新解渴的“饮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为旅行者提供水源。下图为生长在巴西高原上的纺锤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纺锤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高温,旱涝灾害频发 B.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C.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D.四季分明,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8.纺锤树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9.(2021高一上·东丽期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
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2)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土壤变化 D.坡度变化
(3)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
A.气温条件 B.蒸发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0.(2021高一上·丹东期末)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
A.高大茂密 B.群落结构简单
C.有板状根 D.种类丰富
(2)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
A.气候相对湿润 B.光照更加充足
C.山地分布较广 D.人为破坏较少
(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图1为小明同学暑假去云南文山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1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削弱a B.削弱b C.增强c D.增强d
12.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是( )
A.耐高温 B.喜强光 C.耐干旱 D.喜温湿
二、综合题
13.(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读亚洲局部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一)和我国江西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四个城市中,风向与另外三个明显不一样的是 (填城市名)图中四个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 (填城市名)
(2)图二中河流的流向为 。图二中①处的海拔范围是 。
(3)简述图二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4)说出图二地区植被类型并描述其植被特征。
14.(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 ;B ;A地的气候特点是 ;B地的气候特点是 。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 、 填写字母代号)。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的名称不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 、 (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 。
15.(2021高二上·朝阳期末)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为某校学生设计的节气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乙所示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图中字母表示),比较该时段北京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状况差异。
(2)图乙的设计展示了该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一些民俗。请在其呈现的天气特征和植被特征中任选其一,解释其成因。
16.(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读东北地区简图(图中等值线为0℃等温线),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乙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气候类型属于 。
(2)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主要是因为气温低而导致微生物作用 ,有利于 积累。
(3)与丙地相比,甲地气温较 ,其主要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图可知,该植物根系发达,且埋藏较深,是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表现,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干旱的荒漠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骆驼刺是豆科,骆驼刺属半灌木,高可达40厘米。茎直立,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老茎的刺上无花;苞片钻状,花萼钟状,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冀瓣长圆形,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弯曲无毛。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分布。生长在荒漠地区的沙地、河岸、农田边。
2.【答案】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植被有成层结构,说明植被长得高大,植被种类多,有高有矮。水热条件好植被才能长得高大且种类多,而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故喜光植物长得高大,喜阴植物长得矮小。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首先是森林中越低的地方光照越少。高大的乔木需要大量的阳光用以蒸腾和光合。稍矮的灌木需要的少些,小草更少,苔藓甚至需要阴暗的环境。这种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生存条件,也能促使它们通过食物特化来减少生态位的重叠。
【答案】3.A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胡杨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萌枝细,圆形,光滑或微有绒毛。芽椭圆形,光滑,褐色,长约7毫米。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全缘或不规则的疏波状齿牙缘;成年树小枝泥黄色,有短绒毛或无毛,枝内富含盐量,嘴咬有咸味。
3.大漠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兴安林海位于黑龙江省,冬季积雪覆盖,冻土广布,夏季高温多雨,没有雪域高原,B错误;海南椰林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砖红壤,较贫瘠,C错误;黄山迎客松位于湿润的安徽,山上流水侵蚀作用强,D错误。故答案为:A。
4.甲地根系发达,是因该地降水少,根系为吸收地下水,会生长很长的根系,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天,B错误;丙地四季长青是海南常年温度较高,C正确;丁地生长较快是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C
6.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骆驼刺是豆科,骆驼刺属半灌木,高可达40厘米。茎直立,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叶片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老茎的刺上无花;苞片钻状,花萼钟状,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冀瓣长圆形,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弯曲无毛。
5.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因此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根毛很多,扎得越深,根系铺开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样生存的概率较大,故答案为:C
6.结合材料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故答案为:B。
【答案】7.C
8.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 纺锤树又称瓶子树,生长在南美洲巴西高原上。高达30米,树干粗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远远望去很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它的根系特别发达,雨季树干能贮存约2吨水,供漫长的旱季使用。只要在它的树上挖个小孔,清新解渴的“饮料”便可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为旅行者提供水源。
7.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巴西高原上,树木根系发达,雨季能储存水分供干季使用,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因而可推知该树木分布在全年高温,四季皆夏,降水分干湿两季地区,C正确,BD错。不能根据树木形态明确推知该地是否旱涝灾害频发,A错。故答案为:C。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候特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B正确。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荒漠分布在热带沙漠区,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答案为:B。
9.【答案】(1)C
(2)A
(3)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随着海拔上升,该地木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是逐渐减少,中间有反复,故排除A、B;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少,在3100米后增加的趋势,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总体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同比下降6℃,所以受热量条件变差的影响明显;降水变化,土壤变化和坡度变化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正确,B、C、D错误。(3)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100米以上增多,说明草本物种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变好,由图看出该海拔段木本植物丰富度急剧减少,说明木本植物生存条件变差。由于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该海拔段木本植物的减少,从而减少了遮挡,使得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所以草本物种增多。气温条件、蒸发条件和降水条件不是该段草本植物在木本植物减少的情况下,丰富度增多的原因。故答案为:D。
【点评】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10.【答案】(1)B
(2)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枫树分布在我国辽东到辽西,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高大密集、有板状根、种类丰富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数量少,是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故答案为:B。(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东距海较近,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因而枫树的长势更好。故答案为:A。
【点评】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夏绿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
【答案】11.B
1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1.图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a太阳辐射,b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大气逆辐射,d是地面辐射;尼龙网的用途是遮挡太阳光,削弱来到地面的太阳辐射,故B正确, 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云南省纬度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暑假期间,太阳辐射强,需要遮挡尼龙网,说明其怕强光,尼龙网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说明其喜温湿,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3.【答案】(1)福州;乌鲁木齐
(2)先流向东北,后折向西北;300-400米之间
(3)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西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部低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中四城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地转偏向的作用判断,福州吹偏南风,其他三城市吹偏北风,故福州与其他明显风向不同。风力最大的是乌鲁木齐,原因是等压线最密集。
(2)由图的指向标可知,图中的河流先由西南流向东北,后折向西北。由图的等高线分布规律看,河流两侧的地形呈对称性,①处应为小山峰,其高度适用“大于大的”原则,故其高度为300-400米之间。
(3)由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可知,区域的西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北以平原为主,由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4)我国江西山地丘陵地带,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其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是由乔木革质单叶、小型和中型叶为主的常绿植物构成的阔叶林,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树冠浑圆;常绿阔叶林的成层现象显著,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地被层3层植物;层外植物不及热带森林那样繁茂,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点评】如何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
(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
14.【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E;C;G;F
(3)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4)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信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受夏季风影响温和少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图中的E和C;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即图中的G和F。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E→G→F→C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其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在大陆西部位置偏北,在大陆东部偏南,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气温较东岸高。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不同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较低。
【点评】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5.【答案】(1)a;该时段,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或与北京相比,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短。
(2)多阴雨天气: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逐渐增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天气。
或树木发芽、长叶、开花: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所在纬度带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树木逐渐发芽、长叶、开花。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图乙显示为清明节,该节气是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左右,结合图甲信息,观察可得最右边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上边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左边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边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因此清明节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a。该时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越短;由于上海和北京的纬度都高于北回归线的纬度,所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故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
(2)图乙中涉及该节气(清明)时,出现降雨,树木发芽,长出树叶,呈现出绿色景象,从天气特征上来看,清明节太阳直射点过赤道已经一月有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风(夏季风)逐渐增强,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与尚未退回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因此多阴雨天气;从植被上讲,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逐渐加长,气温回暖,树木、草等焕发生机,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等。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16.【答案】(1)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2)缓慢;有机质
(3)低;地势高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图中乙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乙地区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主要是因为气温低而导致微生物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
(3)与丙地相比,甲地等温线向南凸起,气温较低,主要原因是地势高。
故答案为:(1) 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2) 缓慢 ;有机质 (3) 低 ;地势高。
【点评】
影响气温的思考角度: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