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1 08:48:25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泉州期末)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2000mm左右的中纬度大陆西岸,群落结构与热带雨林相似,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下图示意“世界区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点附近地区,最有可能发育温带雨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造成非洲大陆无温带雨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洋流
(3)决定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年湿润 B.全年高温 C.光照充足 D.蒸发量小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①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不会形成温带雨林,故A错误。材料指出“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2000mm左右的中纬度大陆西岸”②位于大陆东岸,不是西岸,故B错误。③位于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全年气候温和,分布着茂密的温带雨林,故C正确。④位于南美洲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不会形成温带雨林,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2)非洲大陆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小,因此,造成非洲大陆无温带雨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3)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在2000mm以上,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2000mm左右的中纬度大陆西岸,群落结构与热带雨林相似,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降水量是大约相似的,也就是全年湿润,故A正确。全年高温是热带雨林的气温特点,而温带雨林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故B错误。不管是热带雨林,还是温带雨林,降水都比较多,光照较弱,故C错误。热带雨林地处低纬度地区,蒸发量大,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在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系统中,雨林被视为环境艺术的杰作之一。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温带雨林是一个很小且分散的生物群系,人们发现的其最大的区域位于北美太平洋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北部延伸到阿拉斯加南部,较小的区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新西兰和智利。这些地区的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而且全年分布均匀。所有的地区都是温和的海洋气候,温度很少降至冰点以下。
2.(2020高一上·淮安期中)城市绿化离不开树木,但树木落叶又会影响环境卫生。下图分别为樟树和白桦树落叶景观图。樟树与白桦树落叶最多的季节是(  )
A.二者都以秋季为主
B.二者都以夏季为主
C.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
D.樟树以秋季为主.白桦树以冬春季为主
【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樟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到了春季气温回升,旧树叶凋落,新叶长出,是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的快,新叶长出的多,落叶也多。白桦树是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季落叶最多。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故C项正确。
【点评】樟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是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的快,新叶长出的多,落叶也多。白桦树是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季落叶最多。
(2020高一上·淮安期中)“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三北” 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5.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C
4.A
5.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森林具有多种生态防护功能:
一是能够涵养水源。林木能增加土壤的粗孔隙率,截留天然降水,从而使森林具有调节流量的作用,即洪水期能蓄积水流,枯水期又能释放出来;
二是防风固沙。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灾难,防风固沙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植树造林。目前中国各地营造的防护林正在所在区域起着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
三是保持水土。由于枝叶和树干的截留,以及枯枝落叶与森林土壤巨大的持水能力和庞大根系的固土作用,能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量;
四是能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森林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性气候具有调节作用,特别是农田林网和防风林带对改善农田小气候效果显著。森林可以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减少地表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防止干热风、冰雹、霜冻等灾害。
3.“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故答案为:C。
4.在河流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故答案为:A。
5.增加木材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施“退耕还林”的间接结果之一。实行“退耕还林”,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途径之一。故答案为:D。
6.(2020高一上·高陵月考)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百年名校教学楼,图中教学楼修建于M高台之上,台阶N处曾常年潮湿渗水,导致学生摔倒,后经检修后,渗水现象得到解决,N处不再潮湿,M处平台自然萌发数棵香樟树,郁郁葱葱。香樟树不耐寒冷,适合生长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绝对低温-7℃以上地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台阶N处曾经常年潮湿渗水的可能原因是(  )
A.该地多雨潮湿的气候 B.清洁工人洒水过于频繁
C.地势低洼地下水出露 D.教学楼供水主管道漏水
【答案】(1)A
(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材料“M处平台自然萌发数棵香樟树,郁郁葱葱。香樟树不耐寒冷,适合生长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绝对低温-7℃以上地域。”可以判断香樟树是当地的自然植被,而且为常绿树,A正确,BD错误。该地为我国东部地区,没有地中海气候,不会是常绿硬叶林,C错误。故答案为:A。(2)由材料“台阶N处曾常年潮湿渗水,导致学生摔倒,后经检修后,渗水现象得到解决,”可知,台阶N处曾常年潮湿渗水的原因通过工程检修后,得到解决,说明可能是教学楼供水主管道漏水造成,供水主管道漏水被检修后,不再漏水,D正确。多雨潮湿的气候、地势低洼这些自然原因是无法通过工程检修来修复的,AC错误。如果是清洁工人洒水过于频繁造成,不必通过工程检修来纠正,B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7.(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某地植被在多雨的冬季比夏季更加葱绿,许多常绿灌木的树叶多为坚硬革质化,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C正确。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为热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占全球比例十分稀少,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迥异于其他类型气候,这也往往造成作物生长季无法与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农业区的作物种类往往为耐旱的蔬果,灌溉系统十分发达,亦为其一大特色。
8.(2020高一上·阳泉期末)“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读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A地到B地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山地垂直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答案】(1)C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判断,A地位于我国西安,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为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因此ABD错误,故答案为:C。(2)A地到B地沿线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草原、再到森林的变化,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距海越远,降水越少,因此影响因素为水分,B正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延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更替, A错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指由于海拔高度为基础的造成的地域分异,C错误;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是指由非地带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向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9.(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即使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也能满足植物生存需要。一年中只需几场雨或大雾,就可维持生长、开花。一般多肉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28℃。根据材料分析大多数多肉植物生长环境的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干旱环境 C.寒冷干燥 D.温和湿润
【答案】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即使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也能满足植物生存需要”,说明大多数多肉植物具有耐旱特征,B正确,A、D错误;“一般多肉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28℃”,说明多肉不耐寒冷,C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其至少具有一种肉质组织,这种组织是一种活组织,除其他功能外,它能储藏可利用的水,在土壤含水状况恶化、植物根系不能再从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时,它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立生存。 有时候人们喜欢把这类植物称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这是不太确切的。多肉植物确实有许多生长在沙漠地区(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夹竹桃科、独尾草科、天门冬科等50多个科的部分植物),但却不是都生长在沙漠,沙漠里也还生长着许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由于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2021高一上·遵义期末)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1.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湿度
12.该区域的土壤(  )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B.水分较少,氧气偏多
C.有机质含量高 D.土层较薄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也被称为季风林,红树林和小精灵森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由于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26℃),所以它的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另外,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10.从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森林植被特征,板状根、茎花、巨叶植物、苔藓、藤萝等,生物种类繁多,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茂密,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特征。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1.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A正确;热量、水分、湿度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热地雨林地区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A正确;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水分较多,B错误;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错误;雨林土壤土层较厚,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查阅的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资料。
(1)R地和旧金山的气候差异主要通过   方式获得,此次野外考察适宜选择在   季。
(2)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内华达山脉(中部)B处降水丰富,主要原因是   。
(3)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线路东西两端的植被、土壤有明显差异,试比较完成下表。
  西侧(加利福尼亚谷地附近) 东侧(大盐湖附近)
植被        
土壤        
(4)在撰写的考察报告中,请将考察小组的下列描述补充完整。
①从旧金山到盐湖城的考察线路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
②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来看,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是   。
【答案】(1)查阅资料;夏
(2)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
(3)森林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肥沃;土壤贫瘠
(4)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有南北纵列的加利福尼亚谷地和内华达山脉,东部为山间高原盆地;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淡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气候差异是不可能通过短暂的野外考察而感知到的,是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得的。夏季R地与旧金山的气候差异比较明显,故此次野外考察适宜选择在夏季。
(2)内华达山脉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中纬度地区,B处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故降水丰富。
(3)此次考察线路的东西两端分别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其气候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气候的影响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特征差异也十分明显。西侧形成森林植被、土壤肥沃;东侧荒漠和草原广布,土壤贫瘠。
(4)①从旧金山到盐湖城的考察线路的地形地势特点是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有南北纵列的加利福尼亚谷地和内华达山脉,东部为山间高原盆地。②大盐湖地处美国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淡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因而从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
【点评】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少雨
①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②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③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④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⑤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⑥ 迎岸风 离岸风
⑦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⑧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14.(2021·松江模拟)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猴面包树喜热、耐旱,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南沿海。其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
(1)说明猴面包树分布区和狐猴分布区所属的自然带名称,以及这种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猴面包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3)简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征。
(4)相较于甲地,从地形角度分析在塔那那利佛建首都的优势。
【答案】(1)猴面包树分布区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带。反映了非地带性规律
(2)猴面包树分布区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且根系发达,有利于在湿季大量吸收、储存水分,以备干季时消耗;猴面包树树皮坚韧结实,干季落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
(3)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部山脉南北纵列,平原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地区;岛屿东侧坡度较陡,西侧坡度较缓
(4)相较于甲地,塔那那利佛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建设。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区位因素;非洲
【解析】【分析】(1)从图可知,猴面包树分布区在该岛屿的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狐猴分布区位于东部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些自然带的分布反映是地域分异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猴面包树分布区在该岛屿的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干季,草原降水稀少,气候炎热,猴面包树为适应环境,湿季吸收足够的水分,以备干季时消耗,因此,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且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树皮坚韧结实,干季落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
(3)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山地分布在中央,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原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地区,岛屿东侧坡度较陡,西侧坡度和缓。
(4)甲地位于该岛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甲地,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塔那那利佛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甲地等高线比塔那那利佛密集,塔那那利佛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
【点评】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15.(2021高二上·滨海新期末)读世界某些要素分布图,完成问题。
(1)图例ab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其中影响a种植被分布在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由于此要素的差异,而导致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①洋流的性质是   。②处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利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在此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主要是   。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指的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异常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大气环流的变化。
南赤道附近的盛行风是   。若该风势力减弱,则会发生上图所示的海—气交换异常现象。此现象被称为   。请在图中字母A、B处添加箭头,表示气流可能的垂直运动状况,并说明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   
(4)受此种异常现象影响,②处渔业生产将受何影响?并说明原因。
【答案】(1)草原;水分;从沿海到内陆
(2)暖流;此处为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3)东南信风;厄尔尼诺现象;A处箭头向下,B箭头向上,降水量减少
(4)渔业减产。温暖海水倒流,使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原来适应冷水环境的鱼群就会减少。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ab的分布范围可知,a为温带草原,b为热带草原,两者都为草原植被;其中a种植被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受其影响,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读图可知,图中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②处为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为此处盛行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充表层流走的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渔场。(3)南赤道附近盛行东南信风,若东南信风减弱,会导致秘鲁沿岸的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使太平洋东岸的B处形成上升气流(箭头向上),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的A处海水温度相对降低,形成下沉气流(箭头向下),降水减少。(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暖海水倒流,使②处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的东西延展,南北交替——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其次,自然环境的南北延展,东西交替——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最后,高山地区到山麓地区的自然环境会随着高度的发生变化而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6.(2020·安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区城河流水系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甲、乙两区域的植被分界线。
(1)推测图中山脉的走向,并说出推测的依据。
(2)指出甲乙植被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推测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西北东南;河流的流向;植被分界线
(2)甲:热带草原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乙:热带雨林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
(3)热带种植园农业;纬度较低,光照、热量丰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乙、甲所在区域的河流分别流向东北或西南,并且两种流向的河流间有明显的分水线,故二者之间为山脉,其走向为西北-东南。(2)根据图示可以推测该区域位于中美洲,其中甲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且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故甲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热带草原。乙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导致该地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3)该地区纬度较低,光照、热量条件好;图中显示区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拥有火山灰,土壤肥沃,且该地平地少,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条件较好,则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点评】种植园农业顾名思义,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泉州期末)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2000mm左右的中纬度大陆西岸,群落结构与热带雨林相似,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下图示意“世界区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点附近地区,最有可能发育温带雨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造成非洲大陆无温带雨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洋流
(3)决定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年湿润 B.全年高温 C.光照充足 D.蒸发量小
2.(2020高一上·淮安期中)城市绿化离不开树木,但树木落叶又会影响环境卫生。下图分别为樟树和白桦树落叶景观图。樟树与白桦树落叶最多的季节是(  )
A.二者都以秋季为主
B.二者都以夏季为主
C.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
D.樟树以秋季为主.白桦树以冬春季为主
(2020高一上·淮安期中)“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三北” 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5.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20高一上·高陵月考)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百年名校教学楼,图中教学楼修建于M高台之上,台阶N处曾常年潮湿渗水,导致学生摔倒,后经检修后,渗水现象得到解决,N处不再潮湿,M处平台自然萌发数棵香樟树,郁郁葱葱。香樟树不耐寒冷,适合生长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绝对低温-7℃以上地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台阶N处曾经常年潮湿渗水的可能原因是(  )
A.该地多雨潮湿的气候 B.清洁工人洒水过于频繁
C.地势低洼地下水出露 D.教学楼供水主管道漏水
7.(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某地植被在多雨的冬季比夏季更加葱绿,许多常绿灌木的树叶多为坚硬革质化,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2020高一上·阳泉期末)“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读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A地到B地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山地垂直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9.(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即使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也能满足植物生存需要。一年中只需几场雨或大雾,就可维持生长、开花。一般多肉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28℃。根据材料分析大多数多肉植物生长环境的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干旱环境 C.寒冷干燥 D.温和湿润
(2021高一上·遵义期末)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1.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湿度
12.该区域的土壤(  )
A.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B.水分较少,氧气偏多
C.有机质含量高 D.土层较薄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查阅的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资料。
(1)R地和旧金山的气候差异主要通过   方式获得,此次野外考察适宜选择在   季。
(2)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内华达山脉(中部)B处降水丰富,主要原因是   。
(3)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线路东西两端的植被、土壤有明显差异,试比较完成下表。
  西侧(加利福尼亚谷地附近) 东侧(大盐湖附近)
植被        
土壤        
(4)在撰写的考察报告中,请将考察小组的下列描述补充完整。
①从旧金山到盐湖城的考察线路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
②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来看,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是   。
14.(2021·松江模拟)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猴面包树喜热、耐旱,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南沿海。其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
(1)说明猴面包树分布区和狐猴分布区所属的自然带名称,以及这种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猴面包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3)简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征。
(4)相较于甲地,从地形角度分析在塔那那利佛建首都的优势。
15.(2021高二上·滨海新期末)读世界某些要素分布图,完成问题。
(1)图例ab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其中影响a种植被分布在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由于此要素的差异,而导致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①洋流的性质是   。②处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利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在此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主要是   。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指的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异常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大气环流的变化。
南赤道附近的盛行风是   。若该风势力减弱,则会发生上图所示的海—气交换异常现象。此现象被称为   。请在图中字母A、B处添加箭头,表示气流可能的垂直运动状况,并说明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   
(4)受此种异常现象影响,②处渔业生产将受何影响?并说明原因。
16.(2020·安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区城河流水系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甲、乙两区域的植被分界线。
(1)推测图中山脉的走向,并说出推测的依据。
(2)指出甲乙植被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推测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3)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①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不会形成温带雨林,故A错误。材料指出“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2000mm左右的中纬度大陆西岸”②位于大陆东岸,不是西岸,故B错误。③位于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全年气候温和,分布着茂密的温带雨林,故C正确。④位于南美洲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不会形成温带雨林,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2)非洲大陆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小,因此,造成非洲大陆无温带雨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3)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在2000mm以上,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2000mm左右的中纬度大陆西岸,群落结构与热带雨林相似,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降水量是大约相似的,也就是全年湿润,故A正确。全年高温是热带雨林的气温特点,而温带雨林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故B错误。不管是热带雨林,还是温带雨林,降水都比较多,光照较弱,故C错误。热带雨林地处低纬度地区,蒸发量大,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评】在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系统中,雨林被视为环境艺术的杰作之一。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温带雨林是一个很小且分散的生物群系,人们发现的其最大的区域位于北美太平洋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北部延伸到阿拉斯加南部,较小的区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新西兰和智利。这些地区的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而且全年分布均匀。所有的地区都是温和的海洋气候,温度很少降至冰点以下。
2.【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樟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到了春季气温回升,旧树叶凋落,新叶长出,是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的快,新叶长出的多,落叶也多。白桦树是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季落叶最多。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故C项正确。
【点评】樟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是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的快,新叶长出的多,落叶也多。白桦树是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季落叶最多。
【答案】3.C
4.A
5.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森林具有多种生态防护功能:
一是能够涵养水源。林木能增加土壤的粗孔隙率,截留天然降水,从而使森林具有调节流量的作用,即洪水期能蓄积水流,枯水期又能释放出来;
二是防风固沙。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灾难,防风固沙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植树造林。目前中国各地营造的防护林正在所在区域起着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
三是保持水土。由于枝叶和树干的截留,以及枯枝落叶与森林土壤巨大的持水能力和庞大根系的固土作用,能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量;
四是能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森林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性气候具有调节作用,特别是农田林网和防风林带对改善农田小气候效果显著。森林可以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减少地表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防止干热风、冰雹、霜冻等灾害。
3.“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故答案为:C。
4.在河流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故答案为:A。
5.增加木材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施“退耕还林”的间接结果之一。实行“退耕还林”,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途径之一。故答案为:D。
6.【答案】(1)A
(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材料“M处平台自然萌发数棵香樟树,郁郁葱葱。香樟树不耐寒冷,适合生长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绝对低温-7℃以上地域。”可以判断香樟树是当地的自然植被,而且为常绿树,A正确,BD错误。该地为我国东部地区,没有地中海气候,不会是常绿硬叶林,C错误。故答案为:A。(2)由材料“台阶N处曾常年潮湿渗水,导致学生摔倒,后经检修后,渗水现象得到解决,”可知,台阶N处曾常年潮湿渗水的原因通过工程检修后,得到解决,说明可能是教学楼供水主管道漏水造成,供水主管道漏水被检修后,不再漏水,D正确。多雨潮湿的气候、地势低洼这些自然原因是无法通过工程检修来修复的,AC错误。如果是清洁工人洒水过于频繁造成,不必通过工程检修来纠正,B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7.【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C正确。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为热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占全球比例十分稀少,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迥异于其他类型气候,这也往往造成作物生长季无法与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农业区的作物种类往往为耐旱的蔬果,灌溉系统十分发达,亦为其一大特色。
8.【答案】(1)C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判断,A地位于我国西安,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为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因此ABD错误,故答案为:C。(2)A地到B地沿线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草原、再到森林的变化,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距海越远,降水越少,因此影响因素为水分,B正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延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更替, A错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指由于海拔高度为基础的造成的地域分异,C错误;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是指由非地带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向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9.【答案】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即使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也能满足植物生存需要”,说明大多数多肉植物具有耐旱特征,B正确,A、D错误;“一般多肉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28℃”,说明多肉不耐寒冷,C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其至少具有一种肉质组织,这种组织是一种活组织,除其他功能外,它能储藏可利用的水,在土壤含水状况恶化、植物根系不能再从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时,它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立生存。 有时候人们喜欢把这类植物称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这是不太确切的。多肉植物确实有许多生长在沙漠地区(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夹竹桃科、独尾草科、天门冬科等50多个科的部分植物),但却不是都生长在沙漠,沙漠里也还生长着许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由于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也被称为季风林,红树林和小精灵森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由于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26℃),所以它的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另外,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10.从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森林植被特征,板状根、茎花、巨叶植物、苔藓、藤萝等,生物种类繁多,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茂密,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特征。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1.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A正确;热量、水分、湿度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热地雨林地区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A正确;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水分较多,B错误;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错误;雨林土壤土层较厚,D错误。故答案为:A。
13.【答案】(1)查阅资料;夏
(2)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
(3)森林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肥沃;土壤贫瘠
(4)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有南北纵列的加利福尼亚谷地和内华达山脉,东部为山间高原盆地;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淡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气候差异是不可能通过短暂的野外考察而感知到的,是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得的。夏季R地与旧金山的气候差异比较明显,故此次野外考察适宜选择在夏季。
(2)内华达山脉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中纬度地区,B处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故降水丰富。
(3)此次考察线路的东西两端分别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其气候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气候的影响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特征差异也十分明显。西侧形成森林植被、土壤肥沃;东侧荒漠和草原广布,土壤贫瘠。
(4)①从旧金山到盐湖城的考察线路的地形地势特点是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有南北纵列的加利福尼亚谷地和内华达山脉,东部为山间高原盆地。②大盐湖地处美国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淡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因而从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
【点评】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少雨
①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②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③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④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⑤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⑥ 迎岸风 离岸风
⑦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⑧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14.【答案】(1)猴面包树分布区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带。反映了非地带性规律
(2)猴面包树分布区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且根系发达,有利于在湿季大量吸收、储存水分,以备干季时消耗;猴面包树树皮坚韧结实,干季落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
(3)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部山脉南北纵列,平原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地区;岛屿东侧坡度较陡,西侧坡度较缓
(4)相较于甲地,塔那那利佛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建设。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区位因素;非洲
【解析】【分析】(1)从图可知,猴面包树分布区在该岛屿的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狐猴分布区位于东部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些自然带的分布反映是地域分异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猴面包树分布区在该岛屿的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干季,草原降水稀少,气候炎热,猴面包树为适应环境,湿季吸收足够的水分,以备干季时消耗,因此,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且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树皮坚韧结实,干季落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
(3)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山地分布在中央,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原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地区,岛屿东侧坡度较陡,西侧坡度和缓。
(4)甲地位于该岛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甲地,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塔那那利佛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甲地等高线比塔那那利佛密集,塔那那利佛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
【点评】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15.【答案】(1)草原;水分;从沿海到内陆
(2)暖流;此处为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3)东南信风;厄尔尼诺现象;A处箭头向下,B箭头向上,降水量减少
(4)渔业减产。温暖海水倒流,使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原来适应冷水环境的鱼群就会减少。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ab的分布范围可知,a为温带草原,b为热带草原,两者都为草原植被;其中a种植被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受其影响,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读图可知,图中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②处为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为此处盛行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充表层流走的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渔场。(3)南赤道附近盛行东南信风,若东南信风减弱,会导致秘鲁沿岸的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使太平洋东岸的B处形成上升气流(箭头向上),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的A处海水温度相对降低,形成下沉气流(箭头向下),降水减少。(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暖海水倒流,使②处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的东西延展,南北交替——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其次,自然环境的南北延展,东西交替——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最后,高山地区到山麓地区的自然环境会随着高度的发生变化而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6.【答案】(1)西北东南;河流的流向;植被分界线
(2)甲:热带草原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乙:热带雨林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
(3)热带种植园农业;纬度较低,光照、热量丰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乙、甲所在区域的河流分别流向东北或西南,并且两种流向的河流间有明显的分水线,故二者之间为山脉,其走向为西北-东南。(2)根据图示可以推测该区域位于中美洲,其中甲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且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故甲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热带草原。乙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导致该地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3)该地区纬度较低,光照、热量条件好;图中显示区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拥有火山灰,土壤肥沃,且该地平地少,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条件较好,则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点评】种植园农业顾名思义,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