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5.1 《老子》四章
第二单元
老子
作者介绍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于是各学派对当时的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老子就是在这样种背景下总结出了自己的道家学说。精华部分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常识积累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其中1—37章的《道经》在前,38—81章的《德经》在后。《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通广博。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第二十四章: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思考讨论
1.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自矜者不长。”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思考讨论
2.第三十三章中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富”与“志”各有什么含义?
“富”即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的需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志”即志向,志向只限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只有将志向付诸实践,并坚定不移,竭力实行,才是“有志”。
思考讨论
3.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
这些语句中包含辩证意味,其表现及结果往往是对立统一的,贯串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要灵活运用。
思考讨论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
“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已、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执行,那他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思考讨论
5.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
观点一:相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
观点二:不相同。两者的思想有某种继承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部分观点。但荀子与老子的结论是不同的,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
1、善用对比方法,辩证阐明事理。
2、语言精练而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
3、文句骈散结合,用韵疏密相间,堪称古代的散文诗。
写作特点
总结
《<老子>四章》阐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和“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小试牛刀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小试牛刀
1.答案: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③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小试牛刀
2.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①道家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出自春秋时期道家经典著作《老子》,《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在经、史、子、集中属于“经”。( )
③《师说》里提到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道德经》六部经典著作。( )
④玄学即“玄远之学”,产生于魏晋时期,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孟子》《庄子》称为“三玄”。( )
小试牛刀
2.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②《老子》属于“子”。
③这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④“三玄”指的是《老子》《庄子》《周易》。
小试牛刀
3.成语积累:请判断下列加粗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有自知之明的人并非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 )
②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
③在奖牌面前,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
④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时候更要认真对待,慎终如始,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
小试牛刀
3.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①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常跟“有、无”连用)。
②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③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自负。
④慎终如始: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小试牛刀
4.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埏埴以为器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死而不亡者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当其无,有车之用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试牛刀
4.答案:B
解析:A.介词,用/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C.助词,的/代词,指这类人。D.代词,指事物/连词,表选择问,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