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线素,分析人物及叙事场景,探究其中的艺术手法。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于长征胜利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杨成武(别名:杨能俊,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获得一级八
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杨成武同志1928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是我军的著名将领。
作者介绍
革命战争年代,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建国以后,他长期担任我军高级领导职务,历任副总参谋长、常务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军委副秘书长、代总参谋长、军委常委等职,为推进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保卫我国领土、领空、领海安全,为加强总参谋部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当时的红军只能向经济、交通都比较落后,国民党统治也相对薄弱的中国西南部、西部和西北部转移。这样,红军的战略转移便发展万里长征。各部红军转移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了途中各部的会师,并由局部会师发展为三大主力会师,最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于西北。
文体知识
回忆录
回忆录共有两种形式:(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一般不拘于形式,内容也未必完备;(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记述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起源: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
文体知识
回忆录
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到了近代和现代,回忆录这种文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人民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因此,同这些伟人共事过的、接触过的人,就撰写回忆录来表达自己的崇敬心情,同时也为后人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
题目解说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万岁”蕴含着作者对参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行动并取得胜利的自豪之情。
整体感知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第二部分:打长征中的最后一战,伏击二马骑兵,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会师,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第三部分:长征胜利后,召开干部大会,中国革命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文章是如何描写红四军团到达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
文本研读
(1)将要到达吴起镇时队伍“顿时沸腾”起来了。运用了“顿时”“沸腾”两个词语表达了战士们在长久的坚持之后,即将完成任务的喜悦之情。
(2)同志们“欢叫着”“冲着”等词语表现长征胜利后的愉悦心情。
(3)文章还回忆了长征路上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现在终于胜利,“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所以“激动”“兴奋”。
本文详细地描写了围歼敌人的场面,请结合相关的段落谈谈这一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文本研读
(1)现场感强。“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一队接着一 队,还真不少”,直接描写了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细节描写突出。“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节描写较为突出,表现了敌人在受到打击时的狼狈。
(3)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既详细地记叙了战斗的场面,又有相关的解说和议论,使得描写详尽清晰。
在文中介绍吴起镇名字的由来和现状有何用意?
文本研读
(1)说明吴起镇的由来,让读者了解吴起镇。
(2)吴起镇“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与“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苏维埃政权在此地的强大。
仔细阅读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说说这些论述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文本研读
(1)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包含了总的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
(2)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共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前所未有的长征。
(3)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占领几十个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
(4)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5)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通过“我”与小平同志的对话,谈谈小平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本研读
(1)平易近人。见到自己的下级,亲切问候。
(2)关心同志。要求给宣传队、机关的同志做衣服。
结合毛主席的讲话,谈谈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文本研读
(1)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历史。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的胜利宣告了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了成功。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3)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1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4)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5)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主旨
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艺术特色
1.叙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2.叙议结合,通过议论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3.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色。
4.善于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艺术特色
1.叙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课文写的是长征胜利完成前的事情,作者选取了到达吴起镇、痛击二马骑兵、甘泉会师、邓小平借布、全军干部会议等几件事。全军干部会议是对长征的总结大会,是叙述的重点,因而详写,痛击二马骑兵,是长征途中的最后有战,标志着国民党“追则”计划彻底失败,有其特殊意义,所以作者也进行了详写。其余几件事略写。另外,甘泉会师在时间上是在全军干部会议之后但作者把全军干部会议放在文章的最后,作为重点叙述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艺术特色
2.叙议结合,通过议论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行文中,作者适时地插入议论,有的是对红军战士的总体的评价,有的是对党的干部、党的政策的评价。如:第3段,写红军长征经过千山万水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顽强;第7段,写红军战士重新见到苏维埃这个名字的激动之情,表现了战士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第10段,阐明了红军对敌斗争的政策和原则;在全军干部会议上,“你们一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你们最辛苦了!”一段议论,高度赞扬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阳天总书记等领导人为革命事业不辞辛劳、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在叙述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议论,宜扬党的政策,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艺术特色
3.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色。
文章句式灵活,多用短句感叹句,就像作者在和读者面对面交谈,亲切自然。文中的叙述语言,对话,特别是和老首长邓小平的对话,口语色彩鲜明。如“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口语。“我”和邓小平的对话,更是朴实自然,“是的,上交了不少,还留了一点”“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如话家常。
艺术特色
4.善于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灿烂的阳光,蓝蓝的天空,烘托了欢快的气氛,突出了红军战士进人吴起镇的兴奋、激动心情。写甘泉会师,“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以寒冷天气反衬战士们内心的激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战争时期___________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2)近来,“文言风”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有学者指出“多数的‘翻译’,其实就是搞笑,根本不算文言文,更接近的___________‘甄嬛体’”。
(3)论沟通技巧,宝马车主虽口吐莲花,赢得点赞无数,但沟通效果却不及格,有___________之嫌,她讲的话,三轮车主一点儿也没有听懂。
(4)整个讲座内容以读书的意义以及从古至今的文化表达形式贯串,徐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老师和同学们在台下听得___________。
A.诚然 虚张声势 对牛弹琴 有滋有味
B.固然 虚张声势 无的放矢 津津有味
C.诚然 装腔作势 无的放矢 有滋有味
D.固然 装腔作势 对牛弹琴 津津有味
D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解析:“诚然”和“固然”在表示让步时语气都较轻,在表示肯定语气时,“固然”比“诚然”语气稍重。根据语意,选“固然”最好。“装腔作势”是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虚张声势”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本句说的是语言风格,用“装腔作势”较好。“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无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不看对象,不结合实际,盲目乱来。句中“三轮车主”是固定对象,用“对牛弹琴”较好。“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有滋有味”指十分有味道,也形容十分生动。根据句意,且对应前面的“侃侃而谈”,故用“津津有味”最好。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B.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而橡皮树、丁香、蜡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C.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只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D.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解析:A项:主语赘余,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多余。C项:宾语赘余,句中“邂逅和相逢”有语意交叉现象。“邂逅”指偶然遇见或不期而遇,含有“相逢”之意。可删去“邂逅和”或“和相逢”。D项:虚词赘余,句中“就任”一词指担任某种职务,该词正好与后面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搭配,这样介词“于”就赘余了,可删去“于”。
B
小试牛刀
3.鸣放礼炮是“9.3”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的重要程序,礼炮七十响象征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请就“鸣放礼炮”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准确、鲜明、生动,100个字左右。
小试牛刀
示例:回望当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共赴国难,浴血坚持。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有多少孩子永远没有回到母亲身旁,有多少丈夫永远没有回到家乡,今天,声声礼炮,为先烈鸣响,为胜利高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本解说词的主题是阐述鸣放礼炮的意义,即歌颂先烈,歌颂胜利。其次要明确解说词往往充分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作时要运用多种表达手法,文句要有感染力。
小试牛刀
4.阅读下面文段,提取主要信息。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继承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深切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我们深切怀念革命先烈。
小试牛刀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语段中先讲了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的意义,后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可以看出,后者恰是语段的真正意义所在,是要表达的主要信息。
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