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竹节人》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竹节人》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16:2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竹 节 人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9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玩具吗?
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
你们认识这种玩具吗?
范锡林笔名雪凌。195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血经》等20多种及《范锡林少年大传奇》(五卷),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300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
作者简介








huō
lǐn
ɡē

ɡùn

cái
chóu
我会写







xiànɡ
diāo
duò
tuí



风靡 豁开 叉腿 威风凛凛 疙瘩 卡住 挨揍 冰棍 金箍棒 孙悟空
窦尔敦 偃月刀 一绺 俨然 叱咤
风靡 豁开 叉腿 威风凛凛 疙瘩 卡住 挨揍 冰棍 金箍棒 孙悟空
窦尔敦 偃月刀 一绺 俨然 叱咤
字词学习
我会读

huō
chǎ
lǐn
ɡē
zòu
ɡùn
ɡū

dòu
yǎn
liǔ
yǎn
zhà

qiǎ
dūn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 雕刻 盔甲 磕碰 咚锵 攒着
跺脚 咋咋呼呼 起哄 虎视眈眈 颓然 显赫 鏖战犹酣 沮丧 悻悻然 趴着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 雕刻 盔甲 磕碰 咚锵 攒着
跺脚 咋咋呼呼 起哄 虎视眈眈 颓然 显赫 鏖战犹酣 沮丧 悻悻然 趴着
cái
chóu
diāo
kuī

qiānɡ
cuán
duò
zhā
hònɡ
dān

áo
hān
xìnɡ


xiànɡ
tuí
【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豁开】裂开。
【威风凛凛】凛凛,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词语解释
【呆头呆脑】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俨然】形容很像。
【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观摩】观看学习,多指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作鸟兽散】(成群的人)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悻悻然】不高兴的样子。
【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
第一部分(第1 ~2自然段):
主要写“我们”小时候全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3~19自然段):
主要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
第二部分(第20~29自然段):
主要写写老师没收竹节人后自己偷偷玩的情形。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样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解读:迷上竹节人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
··
·
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儿辛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第1-2段,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作者运用成人视角交代了“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一件新鲜玩意儿”是因为“大家看了有趣”,才会“风靡全班,以至全校”。那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这两段统领全篇,奠定了愉快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制作指南
探讨交流: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脑袋、身躯
纳鞋底线
手臂

一是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制作不熟悉,二是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体现出“我们”对做竹节人的喜爱。
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说明性语言来详细地写制作过程?
一是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制作不熟悉,二是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体现出“我们”对做竹节人的喜爱。
作者想要强调,竹节人制作虽简易,但好玩有趣程度一点不减少,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这既能表现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也能体现他们对可以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瞒着妈妈把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不仅仅是“我”,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所以卖毛笔的老头生意才特别好。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得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比喻、夸张
作者用夸张的比喻说明这个豁口既宽且长,大词小用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为竹节人的玩法作铺垫。
竹节人的玩法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的喜爱。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
怎样立起来及立起来的样子。
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
斗竹节人的乐趣主要表现在哪几种情形呢?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在同学们的手中,简单的竹节人被玩出了新花样。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胜利者欢呼雀跃、失败者垂头丧气的情貌。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①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②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③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④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简简单单的竹节人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变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手拿虎头双钩的窦尔敦。假如你也有一个竹节人,你会把它装扮成哪位英雄人物?
示例:我用一片羽毛做扇子,系在竹节人的手上,再在竹节人的背上刻上“卧龙”两字,把我的竹节人扮成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只不过是“胡乱耸动而已”,可为什么同学们仍痴迷于竹节人,玩得忘乎所以呢?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首先,竹节人都是同学们自己亲手做的,并花心思装扮,竹节人中凝聚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这一件件杰出的作品值得他们自豪。其次,同学们斗竹节人时并不在乎结果的输赢,他们享受的是搏斗的过程中的那股热闹劲。最后,竹节人的动作虽然呆板,但是在同学们新奇大胆的想象下,竹节人简单的动作也有了诸如黑虎掏心、泰山压顶等丰富的含义,让单调的打斗场面变得有趣多了。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根据文中的描述,说说在这个“古战场”中上演的“斗竹节人”游戏,其“古”趣与“斗”趣是怎样的?
“古”趣是指竹节人的形象被“我们”设计为孙悟空、窦尔敦,并为他们配备金箍棒、虎头双钩等武器,这些都是古代的人物与兵器。“斗”趣是指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当一个“斗士”的线被卡住时,他就会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这些内容共同构成快乐有趣的斗竹节人的场景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那些有趣的情形(第9-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呢
“有时”“还有”“其实”这些词语给出了答案,它们是按照游戏欢乐的程度而逐渐递进使用的。斗竹节人最常出现的是“没头没脑地对打”(第9段),“有时”会遇到“线卡住”的情况(第10段),有的对手会亮出“神气”的武器和名号(第11-14段),更有意思的是“别出心裁”却“弄巧成拙”(第15段),最入迷入情的是教室里大规模的、热闹的搏斗(第17-19段)。
读20-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
没收竹节人: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为下文被老师发现没收竹节人埋下伏笔。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通过“伸长脖子”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同学们对竹节人如痴如醉的样子。
老师对我们玩竹节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老师发现同学在课堂上玩竹节人时气愤的样
子。
小小的游戏道具,却说“建立了赫赫伟绩”,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表现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嘴里念含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神情“跟我们玩得人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沮丧
渴望
失落
观老师玩竹节人: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
····
表明老师完全沉浸在竹节人所带来的快乐中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我”本因老师没收竹节人而怨恨和沮丧,但当“我”发现竹节人为老师带来快乐时,所有的怨恨与沮丧就烟消云散了。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
1.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要理清这个问题,仔细审视第20-29段的两个对比,即老师形象的前后对比,“我”和同桌心情的前后对比。
乍看下来,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 “怒气冲冲”地把两个竹节人“一把抓去”,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这就与后文“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当心爱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的时候,“我”只能“眼巴巴”看别人玩得欢,内心怨恨沮丧。怨恨老师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不能玩竹节人这个结果,更因为老师一点儿也不能理解“我们”的心情,不懂竹节人对“我们”的重要价值,不懂它能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当“我们”看到老师玩得入迷的时候,“我跟同桌相视一笑”,立刻变得“心满意足”,并“轻手轻脚地溜了”。为什么刚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立刻化为乌有了呢
关键就在这一“笑”,瞬间的心领神会,那正是两颗心刹那相通的感觉。所以,这个“笑”中包含着“我们”对老师的理解、认同甚至是喜爱——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他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由于“我们”在不应该玩的场合玩了罢了。“我们”亲手制作的竹节人,它居然也能得到老师的青睐,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得意与自豪吗
这部分内容更深入表现了“我们”对这个材料简易的玩具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其次,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最后,它使得“我”在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爱可亲的老师,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结构梳理
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全部迷上
斗竹节人——好不热闹
老师没收——玩得入迷
童真、童心、童趣
主旨概括
本文记叙了“我”和同学们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迷上竹节人的故事,表达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歌颂了美好、纯洁的童真、童心。
拓展延伸
描写童趣的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牧《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刘绍翁《夜书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