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第12课
时间坐标
阶段特征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和巩固,海外贸易发达
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形成新的民族。
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理学产生和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先秦至宋朝儒学的境遇
春秋时期
战国后期
秦朝
汉武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时期
唐朝时期
宋明时期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成为正统
受到挑战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
宋明理学
周敦颐
邵庸
张载
程颐
程颢
创立
朱熹
成熟
陆九渊
确立
王阳明
成熟
唐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韩愈
李翱
序幕
发展
创立
成熟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一、背景
(一)危机:
1、儒学自身僵化,存在缺陷;
2、魏晋以来,佛道冲击;
3、社会动荡,伦理道德秩序沦丧;
(二)应对:
1、隋朝“三教合一”;
2、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一
北宋的社会环境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商品经济的繁荣,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导致道德式微。
科学技术的进步,引发对社会和自然更多思考
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和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宋代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需要调整统治思想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二、表现
(3)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张载)
(1)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2)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
张载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三、含义:
理学是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 佛
儒(根本)
目的
(二)代表人物:
北宋:程颐、程颢(创立)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程朱理学
儒学走向哲学化和思辨化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四、思想主张:
①宇宙观:认为“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的根本原则,也称“ ”。
②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 ”,即通过 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认识论:提出“ ”,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④哲学范畴:
理
自然界和社会
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修养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天理外在表现: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个人:存天理,灭人欲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朱熹)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中有如下规定:
穿衣:要颈紧、腰紧、 脚紧;
说话:为人子弟要低声下气,语言缓慢;
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饮食:在长辈面前,必修细嚼慢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
有利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五、发展: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1200年,71岁的朱熹病逝,朝廷下旨禁止天下士人前去送葬。此前,朱学被诏定为“伪学”,朱熹门人被定为“逆党”,大弟子蔡元定死在贬所,天下寒颤。
死后9年,朝廷决定赐给朱熹谥号“文”,后追封为信国公。
死后41年,宋廷下诏将朱熹从祀孔庙。
死后64年,元世祖忽必烈诏建朱熹文庙。
死后170年,明太祖钦定《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必读之书。
死后505年,清圣祖康熙赐御书“大儒世泽”。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影响:
材料1: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②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六、影响: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贞节牌坊
二十四孝:埋儿奉母
三寸金莲
消极:程朱理学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化尊卑等级观念,贬低了妇女地位。
六、影响: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③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朱熹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影响到日本、朝鲜及欧洲
⑤消极:程朱理学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化尊卑等级观念,贬低了妇女地位。
六、影响:
文学艺术:雅俗共存
特点 代表
文学 宋词
元曲 散曲
杂剧
宋元话本
艺术 书法
绘画
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更灵活、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
成套的散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王实甫、关汉卿
说书用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苏黄米蔡四大家
山水画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花鸟画、人物画、风俗画、元代文人画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士大夫追求高雅、讲求意境;市民追求通俗直白
散曲:马致远《秋思》
文学艺术:雅俗共存
辛弃疾
思考:宋词元曲发展繁荣的因素?
政治:宋朝政局相对稳定、“崇文抑武”、科举制发展、矛盾尖锐;
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抒发情感;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市民阶层兴起,文化娱乐需要
文化:理学的兴起发展、印刷业的发展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唯物史观: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学艺术:雅俗共存
宋徽宗《竹雀图》(花鸟画)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山水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
元·王冕《墨梅》(文人画)
文学艺术:雅俗共存
黄庭坚
宋徽宗
科学技术:成就斐然
成就
三大发明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科技人物 北宋沈括:
元朝郭守敬:
元朝王祯:
雕版印刷术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科学技术:成就斐然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马克思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的武器
促进了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
促进了西欧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科学技术:成就斐然
思考:北宋时期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1)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2)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起到了促进作用
(3)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被用于航海
(4)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字:融合创新
辽
金
西夏
蒙古族
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文字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成吉思汗命人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而形成畏兀儿蒙古体,修《蒙古秘史》,在史学史上有特殊价值。
忽必烈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的一套拼音符号,即八思巴文字。用于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少数民族文字:融合创新
特点:在汉字基础上创制,同时保留本民族个性
1.高度繁荣。(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2.领先世界。(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
3.雅俗共存。(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并存)
4.多元融合。(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为祖国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伸思考:辽宋夏金元文化特征
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
辽夏金元的文化
儒学复兴
1、理学兴起的背景
2、理学兴起的表现
3、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内容
4、理学的发展和影响
儒学思辨化、哲学化、世俗化
文学艺术
1、文学:宋词、元曲、话本
2、艺术:书法、绘画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雅俗共存
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
2、科技人物
少数民族文字
辽、金、西夏、蒙古
领先世界、逐渐外传
多元交融
课堂练习
1.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朝“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的破坏
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佛教、道教兴盛,冲击儒家的伦理道德
A
2.“理学并不仅仅是对秦以前和两汉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凸显人性的庄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D.强化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课堂练习
3.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表现 ( )
A.发明雕版印刷术 B.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C.改进造纸术东汉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4.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时把元曲斥之于外。元曲之所以得到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 )
A.元曲的语言过于通俗自由 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
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 D.元曲不适合市民的需求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