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一)重阳节的传说
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仙鹤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袭扰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重阳节”。
1.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天有不测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铲除瘟魔,桓景按照师傅的办法做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桓景与瘟魔是怎样搏斗的?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6.过重阳节时人们为什么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阿诗玛
贫苦的人家生了一个漂亮的姑娘,爹妈希望她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因此给她取名阿诗玛。
阿诗玛渐渐长大,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 ,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 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财主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他们怎样威逼利诱,都 。财主趁阿黑到远方放羊之际,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儿子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赶来救阿诗玛。财主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猛虎却被阿黑三箭射死。阿黑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财主不肯罢休,在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
阿黑到处寻找阿诗玛,但阿诗玛已经化为一尊巍峨的雕像,长留人间。
1.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能歌善舞 恼羞成怒 日夜兼程 青梅竹马 千年万载 无济于事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从文中找出“阿诗玛”名字的由来,并写下来。(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诗玛是一个 的人。
(三)冬不拉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国王的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但国王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发现了瞎熊的足迹。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后来人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一个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他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
1.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 _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 __。
2.把文中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画上“ ”,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__ _的品质。
3.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么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国王讲述王子捕杀瞎熊的经过。
B.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
C.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
D.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
4.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老牧民去见国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人有旦夕祸福 比喻人常会遇到预想不到的灾祸或事情。2.他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3.这句话表明他在路途中历尽了种种艰辛。 4.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让每人喝一口菊花酒。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5.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6.为了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
(二)1.能歌善舞 青梅竹马 无济于事 日夜兼程 恼羞成怒 千年万载
2.比喻
3.一户贫苦的人家…因此给她取名阿诗玛。
4.漂亮、不贪图荣华富、对爱情忠贞不渝
(三)1.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排比_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 非常艰难__。
2.把文中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画上“ ”,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__英勇无畏_的品质。
3.( D )
4.本文讲述的是哈萨克族一种叫“冬不拉”的民族乐器名字的由来。
5.国王焦急地问老牧民:“你知道王子的下落吗?”“国王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让它告诉你吧!”老牧民说着拿出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它知道?”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地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