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
人
与
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梗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3.分析选段的艺术手法,掌握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
4.把握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5.了解并掌握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战地记者
传奇军人
习惯站着写作
热衷捕猎冒险
两次飞机失事
三次自读讣告
晚年健康恶化
选择饮弹自尽
海明威(美)1899--1961
作者简介
海明威,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参加过美国对日战争,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
主要作品
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
背景探源
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背景探源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背景探源
1950年底,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获得了一致的赞美。
背景探源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
《老人与海》
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却遭遇了鲨鱼的进攻。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时间 海 老人
85天 清晨 老人出海
中午 大马林鱼一直拖着小船游动 老人无法拉动绳索
86天 清晨 大马林鱼一点不疲乏 老人决定与鱼对峙到底
上午 大鱼把老人拖到船头跳出水面 老人痛恨手抽筋
下午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感到疲乏
夜里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睡了一觉
87天 上午 大马林鱼开始绕圈 老人杀死了大马林鱼
下午 一波鲨鱼来袭 老人与鲨鱼搏斗
小说整体情节概括
把握主要情节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使用的工具
老人的身体状态
搏斗的结局
搏斗后的心理活动
灰鲭鲨
一条
鱼叉
鲜血模糊的双手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加拉诺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双手疼得不听使唤
杀死两条,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希望没有钓上这条鱼
铲鼻鲨
一条
手淌血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
加拉诺鲨
两条
棍子
从骨子里累了
鲨鱼受重伤,剩下半条鱼
不能指望干掉他们
鲨鱼
成群结队
棍子舵柄
浑身僵硬、酸痛
鲨鱼游走
只剩残骸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
分析手法
任务一:分析手法
1.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
1.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
①通过对比的手法,形成紧张的矛盾冲突,突出力量悬殊。
②写鲨鱼游得快,身子强健,武器好,凶残嗜杀,是为了反衬老人坚强的决心和十足的自信,突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的硬汉形象。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2.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的作用。
如: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
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不过,我把它们俩都伤得不轻,没有一条身上好受。要是我用两只手抡起一根棒球棒,准能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就是现在也能行,他想。
2.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的作用。
作用: ①这些独白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再现心理】
②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了小说的重要特色。【丰富小说】
独白式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的分类
内心独白的原则
内心独白的作用
内心独白的分类:
①直接内心独白【让人物自言自语】
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
②间接内心独白【心理概述】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价
③戏剧性独白
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不会毫无保留。
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的三原则:
①应写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内心独白。
②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出现时,才伴之以必要的内心独白。
③内心独白,要努力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变化过程。
内心独白的作用
①揭示人物直接而真实的心理
②有力表现人物性格、思想
③抒发情理、情感
④表现社会潜意识
⑤丰富小说特色、吸引读者
3.作者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笔力主要集中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再现这一场景的?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对比衬托
鉴赏人物形象
任务二:鉴赏形象
1.小说通过五次搏斗塑造了来人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分析本文塑造了圣地亚哥怎样的形象?
①坚强的意志。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
②高贵的自信。对自己的职业和经验充满自信与自豪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经历了拼搏失败后的他,依旧会继续出海捕鱼,与命运做抗争。
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任务二:鉴赏形象
2.小说虽然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但老人在文中却有很多对圣地亚哥“弱”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文中有很多处对老人的“弱”展开描写,如老人身老体疲,没有必胜的信心,带有悔和怨的情绪,他没有完全战胜鲨鱼保住大鱼最后空手而归等。这些看似消极的描写,并没有削弱对老头儿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正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这样的描写也正是突出了“真实性”。
作用:写这些“弱”突显故事的真实性——难有全胜的战斗,而且硬汉也有“弱”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非类型化
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然而,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
——海明威
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有人说,老人失败了,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
成功
失败
OR
?
“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没有什么把我打垮”
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硬汉”精神
失去过武器,但从没放下过武器
即使看不到希望,也尽力面对
不空想,勇于担当
积极行动,务实
决不屈服,渴望胜利
坦然承受结果
探究文本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1.掌握“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构成的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
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高考题链接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根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
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①与鲨鱼搏斗的几个回合
②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
读者能够感受到的显而易见的: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是作者有意省略掉的理想部分在小说中,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由大海、大马林鱼、鲨鱼和狮子等意象组成。海明威就是要让读者凭借经验去体会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老人”的象征意义:
老人成为了人生完美的人格的一种象征,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精神的代表。有一种英雄气概,一切有信仰的人们都将经受多灾多难的坎坷命运,最终在精神上获得胜利和永生。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大海”的象征意义:
大海则是人生舞台的象征,它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生的战场,它变幻莫测、时刻充满挑战,带给我们种种可能,让人充满期待。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鲨鱼”的象征意义:
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厄运和劫难的象征。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
大马林鱼则象征了人的理想,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反差,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将遭受种种艰难险阻,但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经过千百次的锤炼,我们必将收获的百折不挠地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狮子”的象征意义:
海明威多次以狮子为载体,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象征了圣地亚哥的勇气和坚韧。这说明,狮子和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是相通的,狮子使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得以提高和升华
《老人与海》最主要的艺术创作手法
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是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其实就是人与命运的抗争。
老人
顽强不屈的精神
大海
人生的舞台
鲨鱼
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象征
大马林鱼
人生的理想和希望
象征
象征
象征
狮子
象征
勇气与坚韧
大马林鱼、灰鲭鲨:老人敬爱大马林鱼,感到大马林鱼强大、出色、有能耐、有男子汉气概,懂得搏斗的技巧,这也正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或希望拥有的。他也欣赏那条大灰鲭鲨,因为它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可以看出,他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了大马林鱼和大灰鲭鲨上,他敬畏美好的生命,崇尚一切有毅力、充满智慧的强大生命。
【冰山理论】蕴含的主题
自尊:他觉得杀死大马林鱼是一种罪过,但他杀死大马林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还是为了维护自尊。在他看来,这是强者之间的较量。他对自己说“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来是鱼一样”。同样,他杀死大灰鲭鲨,也是出于自卫,他认识到大自然的生存规则就是一物降一物。
【冰山理论】蕴含的主题
大海:他反思自己因为出海太远,违背自然规律,而把“咱们俩都毁了”。经过这番搏斗,他对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大海里有朋友,也有敌人;捕鱼能让他以此为生,也能要他的命。我们要崇尚人对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也要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冰山理论】蕴含的主题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2.了解“电报式风格”的艺术特色
文章主旨
节选部分是《老人与海》的核心情节之一,这一部分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素材积累—海明威名言
1.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
2.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3.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4.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5.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