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60张ppt,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 海—气相互作用(共60张ppt,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7 08: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ocean current
1
课程标准
2
3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运用图标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分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运用图表,说出海一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
3.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分析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区域认知)
3.人类活动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关系(人地协调)。
2022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受持续干旱,江西省尤为严重。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自七月来,三个多月未下雨,造成鄱阳湖水位持续偏低,已降至有记录以来历史最低值,水域面积已不到两成。为什么鄱阳湖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的现象?如何监测这种现象。与书中的秘鲁洪灾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
情景导入
第四章水的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情景导入
第四章水的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目录 | CONTENTS
01
海气相互作用与
全球水热平衡
02
厄尔尼诺现象
Distribution law of world surface current
03
拉尼娜现象
Influence of ocean current on natural
environment
0 1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
水热平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海气水热交换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A
▋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7.5%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太阳辐射使得海水增温
海水受热开始蒸发,产生水汽,并输送到大气
87.5%
A
▋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太阳辐射使得海水增温
海水受热开始蒸发,产生水汽,并输送到大气
87.5%
降水
A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A.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太阳辐射使得海水增温
海水受热开始蒸发,产生水汽,并输送到大气
87.5%
降水
A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并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太阳辐射使得海水增温
海水受热开始蒸发,产生水汽,并输送到大气
87.5%
降水
长波辐射
传导
对流
A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C.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例如,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所形成的
太阳辐射使得海水增温
海水受热开始蒸发,产生水汽,并输送到大气
87.5%
降水
长波辐射
传导
对流
A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潜热是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态相变化到另一个态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A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A
大气上界
海水吸收
海洋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
太阳暖海洋
大气还海洋
海洋暖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削弱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小部
大气逆辐射
海洋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结论: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A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A
太阳辐射
海水增温
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海洋增温、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高纬低纬
实现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水量平衡原理: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
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A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A

20°
40°
60°
80°
400
800
1200
1600
辐射热量/[J/(m ·d)]
90°N
收入
支出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热量收入:吸收太阳辐射
热量收入>热量支出 热量盈余
热量支出:蒸发消耗热量
热量收入<热量支出 热量亏损
热量收支:收入-支出
分布规律:
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
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中纬度海区收支大致相等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A
海洋
陆地
水汽
577
降水
458
505
47
降水
119
径流
72
蒸发
单位/1000km3
全球水量平衡示意
1. 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的主要来源。
大气水汽(577)等于海洋贡献水汽(505)和陆地贡献水汽(72)之和,说明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A
海洋
陆地
水汽
577
降水
458
505
47
降水
119
径流
72
蒸发
单位/1000km3
全球水量平衡示意
2. 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海洋蒸发(505)—降水(458)=径流(47),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是径流。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 …
… …
A
海洋
陆地
水汽
577
降水
458
505
47
降水
119
径流
72
蒸发
单位/1000km3
全球水量平衡示意
3. 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减少),降水量不变,海陆间水汽输送增加(减少),那么陆地降水量就会增加(减少),蒸发量就会减少(增加),径流也会相应增加(减少)。
02 2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思考:海气相互作用,使得海洋与大气连为一个整体,如果水热平衡原理被打破,会发生什么呢?
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沃克环流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概念: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该环流称沃克环流

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较低

太平洋西岸海水温度较高
沃克环流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较低

太平洋西岸海水温度较高
暖流
暖海
寒流
冷海
空气上升
空气下沉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沃克环流
东太平洋
西太平洋
干旱少雨
多雨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总结: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较低,空气下沉,使得沿岸气候干旱少雨;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海水温度较高,空气上升,使得沿岸气候多雨;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水温异常升高
水温偏低
时间:12月25日前后,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原因: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水温异常升高
水温偏低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水温异常升高
水温偏低
&思考:当东南信风势力减弱,对海水温度影响后,沃克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沃克环流异常
东太平洋
西太平洋
多雨
少雨
厄尔尼诺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2017年3月秘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2.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 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2019年澳大利亚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厄尔尼诺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3. 赤道附近的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变弱,上升流变弱,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变少,渔场大量死亡减产(秘鲁渔场)
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厄尔尼诺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4. 对我国的影响:
①使冬季风变弱,出现暖冬现象
厄尔尼诺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4. 对我国的影响:
②夏季使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季变短,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厄尔尼诺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4. 对我国的影响:
③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变少
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低对流较弱),且台风路径偏东(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弱)
03 2
拉尼娜现象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拉尼娜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拉尼娜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海温示意图
成因: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秘鲁寒流势力增强),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拉尼娜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沃克环流增强
东太平洋
西太平洋
干旱少雨
多雨
拉尼娜发生时,使得东西太平洋温差扩大,使得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和西部气流上升运动更明显
加剧
加剧
拉尼娜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
西侧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 …
… …
拉尼娜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3.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
远洋捕捞
… …
… …
拉尼娜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4. 对我国的影响:
①使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冷冬),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我国冬季的雪灾
拉尼娜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4. 对我国的影响:
②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
干旱的鄱阳湖湖床
拉尼娜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影响:
4. 对我国的影响:
③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且台风路径偏西。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厄尔尼诺
拉尼娜
东太平洋海水水文异常下降
西太平洋海水水温异常上升
沃克环流增强
东太平洋沿岸气候更干旱,渔业增产
西太平洋沿岸降水偏多,我国出现冷冬、南旱北涝、台风多发
东太平洋海水水文异常上升
西太平洋海水水温异常下降
沃克环流异常
东太平洋沿岸洪涝,渔业减产
西太平洋沿岸干旱,我国出现暖冬、南涝北旱、台风偏少
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1.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
顺时针
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2. 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东南信风加强,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旺盛,东岸下沉气流加剧。
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B
3. 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正常年份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中环流均为顺时针方向。太平洋东侧气温降低,降水偏少;西侧气温升高,降水偏多。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示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太平洋东侧气温升高,降水偏多;西侧气温降低,降水偏。
04
课堂检测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表明,2018年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2019年1月达到厄尔尼诺事件标准。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冬季,持续时间可能超过15个月,形成一次超长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中等至偏强。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1.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2.据图判断,“≥5℃”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 )
A.3500千米 B.4500千米 C.5500千米 D.6500千米
3.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B
B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A
C
A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海域 B.中低纬海域
C.高纬海域 D.中高纬海域
6.海洋将热量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2020 年的 9 月-2021 年 5 月份出现了拉尼娜现象,2021 年夏季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因此有人称今年是个双峰拉尼娜年。这也意味着今年冬季气候反常现象将更加频繁,极寒和极暖的现象将会增多,冷热交替变化大的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下图为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2021年9月),据此回答小题。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7.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的海-气相互作用发生异常,表现为( )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
B.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比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低
C.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偏高
D.西太平洋沿岸的澳大利亚降水增多
8.双峰拉尼娜年,对我国气候的可能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双峰拉尼娜年意味着我国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
②今冬寒潮的强度可能增加,出现极端低温 ③冬季我国南北方气压差变小
④我国冬季风势力变强,寒潮出现的频次增加
⑤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受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影响可能增强
⑥夏季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温偏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D
D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尼诺3.4区,即120°W~170°W,5°S~5°N之间的区域)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时,即为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下图示意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气候平均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9.2021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开始进入拉尼娜状态的月份为( )
A.2月 B.4月 C.8月 D.10月
10.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 )
A.2021年拉尼娜影响时间最短 B.出现拉尼娜状态的间隔缩短
C.中东部太平洋水温长期偏低 D.秘鲁沿海渔业资源趋于减少
D
B
感谢您的欣赏再见
2022
BUSINESS
REPORT
Life isn'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Life isn't it's about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Life isn't it's about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