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3)检测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3)检测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4 22: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界的水》(课题1-3)检测题
A卷(基础与提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国家节水标志”的图标是(  )
A B C D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厂
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
3.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
A.澄清 B.无异色 C.无异味 D.无细菌和病毒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 B.洁净的空气 C.臭氧 D.过氧化氢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馏可以将海水淡化
B.洗衣服时,用硬水比软水效果好
C.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6.如图是一个简易的净水器,从上面缓缓地注入滴有品红的水,净水器的下端流出的水变为无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炭能与品红反应,使之褪色
B.品红颗粒较大,不能通过木炭
C.木炭多孔,有吸附性,可吸附品红分子
D.该实验原理与过滤完全相同
7.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C.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8.“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9.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进行“海排”,举世哗然。天然水不容污染!天然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包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可以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B.步骤Ⅱ中使用的物质可能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以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10.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 )
A.铁
B.氯酸钾
C.水
D.空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1.(5分)某市科技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如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资料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性 极度缺水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1) <500 500~1000 1000~1700 1700~3000
(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数据,分析天津市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_。
(2)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工业“三废”、农业污染。
(3)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市民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为_________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列举节约用水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12.(7分)“巢湖春涨喻溪深,才过东关见故林。”爸爸告诉小亮家里的自来水就来自巢湖。小亮对水的净化很感兴趣,用矿泉水瓶收集了一瓶湖水,带回学校实验室。他在实验室里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得了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3)小亮发现过滤的速度非常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得到的滤液有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该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3.(5分)2400℃时水能分解,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示意图表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分解过程示意图排列的正确顺序是____(填标号)。
(2)2400℃时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3)2400℃时水分解的客观事实说明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通常情况下水的性质稳定 ②水是一种元素 ③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
14.(6分)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________。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a.三脚架 b.铁架台 c.泥三角 d.漏斗架
(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 ________催化剂(填“是”或“不是”)。
(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
15.(7分)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水的组成,他们对水的组成展开探究。
【提出疑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做出猜想】猜想1:水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猜想2:水是由氢元素组成的;
猜想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设计实验】(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电解时需要接通___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实验现象】(2)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
【实验验证】(4)如何鉴别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5)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实验反思】(6)通过本实验再次说明了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的种类是不变的。
B卷(应用与拓展)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②常温常压时,1 L水可溶解0.031 L氧气、0.57 L臭氧。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氢气在水中比氧气难溶
D.若右侧玻璃管内产生少量臭氧,也会使左、右两侧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2∶1
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4.实验探究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问题。
A.铁丝在集气瓶中燃烧
B.水的电解
C.水中保存白磷
(1)A、B、C三个实验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A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实际操作时并未看到铁丝燃烧,指出可能的一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可观察到烧杯①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C实验,两支试管分别振荡后,右边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导入。
参考答案
A卷(基础与提高)
1.A 2.A 3.A 4.D 5.A 6.C 7.B 8.D 9.D 10.C
11.(1)极度缺水 (2)生活污水 (3)8.64 (4)用淘米水浇花;及时关闭水龙头(合理即可)
12.(1)明矾 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2)过滤 漏斗 (3)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使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 滤纸破损等 (4)物理
13.(1)cab (2)水——→氢气+氧气 分解 (3)①③
14.(1)酒精灯 锥形瓶 (2)冷凝效果不好 (3)b (4)不是 (5)肥皂水
15. (1)直流 (2)气泡 (3)1∶2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氢元素和氧元素 (6)分子 原子(或元素)
B卷(应用与拓展)
1.A 2.A 3.B 4.(1)C (2)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氧气不纯(合理即可) 5.(1)氢气 验纯 (2)红色 (3)产生较多的泡沫 (4)a
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