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练习】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练习】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8 14:50:18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训练1 《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恣意(zì)     骁将(yāo)
惶遽(jù) 风驰电掣(zhì)
B.酒樽(zūn) 羸弱(yínɡ)
隐讳(huì) 面面相觑(q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思忖(cǔn) 剑鞘(qiào)
沽酒(ɡū) 飞扬跋扈(hù)
D.鞍辔(pèi) 逃窜(chuàn)
成皋(ɡāo) 鸿鹄之志(hú)
解析:A项,“骁”应读“xiāo”,“掣”应读“chè”;B项,“羸”应读“léi”;D项,“窜”应读“cu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姿意妄为 粉身碎骨
张皇失措 封万户侯
B.挑肥捡瘦 真知卓见
撺掇不止 四处逃窜
C.迄今为止 矫枉过正
盛情款待 年成欠收
D.将妇挈雏 携手共进
声名鹊起 为丛驱雀
解析:A项,姿—恣;B项,捡—拣,卓—灼;C项,欠—歉。
答案:D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死不恨(怨恨)/此贼合死(应该)
B.恐董卓见疑(表被动)/当乘间图之(图谋,谋取)
C.卓然其说(以为然,认为正确)/扶之上坐(通“座”)
D.直至后院中审究(审问,审讯)/安肯干休(怎么,哪里)
解析: A项,“恨”,遗憾;B项,“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D项,“审”,仔细。
答案:C
4.(2012·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成语的使用与辨析能力。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为贬义词,感彩误用。B项,“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用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属望文生义。C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属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符合语境。
答案:D
5.(2011·江西高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21世纪教育网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解析:《红楼梦》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说贾宝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不正确。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 ”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里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据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刀,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 ”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
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6.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为何能惊得刘备面如土色
解析:言为心声,要结合上下文挖掘两人言行的意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曹操的话是敲山震虎,赋予此话以深层含义,而刘备心中有鬼,以为自己的韬略被曹操发现了。
7.文中正写曹操与刘备喝酒,忽然转到写“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这有何作用
解析:可结合具体内容,从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五方面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龙挂”正好可引出“英雄”的话题,而且“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既能烘托气氛,也为下文惊雷忽至作了铺垫。
8.“后园学圃”和“惊落匙箸”两个事件表现了刘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解析:可依据刘备“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概括。
参考答案:有远见,有计策,易慌乱但机智、从容。
9.关羽、张飞携剑入相府,曹操见了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 ”又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这两句话在刻画曹操这个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曹操的话揭示了桃园三兄弟的情谊,也表现出曹操看问题的深刻与透彻。
参考答案:曹操对刘氏弟兄的情义看得很透彻,预示着刘备的韬晦之计只可能瞒过一时,如不早逃脱,终将会被彻底识破,从侧面写出了曹操识人之准及机智善变。
三、语言运用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画线处的句式批驳对方的观点。
易中天,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元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热热闹闹,众说纷纭。然而几组关键词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人深省。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解析:内容上针对“混嚼”“肥皂剧”从其反义的角度加以表述,句式上要用“既……更”递进关系的复句。
参考答案:易中天品说“三国”,把“三国”变成了大众盛宴,既做到了老少咸宜、妙趣横生,更做到了将学术作品大众化。
11.(2011·福建高考)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100字左右)
解析:《三国演义》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地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上,要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
参考答案:①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②重臣劝谏,被诛杀。③孙皓命令陆抗将部队部署在屯江口,想谋取襄阳。④陆抗却与晋襄阳守将有交往。⑤陆抗拒绝进兵,被孙皓罢了兵权。⑥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入城。⑦孙皓自缚降晋。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训练2 《水浒传》 李逵负荆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裴氏(péi)    撅撒(juē)
脊梁(jǐ) 绿林好汉(lù)
B.绰取(chāo) 朴刀(pú)
剑疮(chuāng) 沁人心脾(qìn)
C.蟊贼(máo) 绾结(wǎn)
筵席(yǎn) 瓮中捉鳖(wèng)
D.蹙缩(cù) 弓弩(nú)
正月(zhēng) 云鬓花颜(bìn)
解析:B项,“朴”应读“pō”;C项,“筵”应读“yán”;D项“弩”应读“nǔ”。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功而返 烦恼 蹊跷 黄梁美梦
B.粗鲁直率 消耗 径奔 垂诞三尺
C.头绪繁杂 惶恐 掳掠 依草附木
D.有条不紊 弩马 筵宴 红日衔山
解析:A项,梁—粱;B项,诞—涎;D项,弩—驽。[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在东京兀自(独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B.柴进道:“这个不妨。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奇怪可疑)。”
C.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消息)。
D.小人只是这里剪径(直道),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剪径的意思是路上打劫,抢人钱财。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前那个刚直不阿的阿宝不见了,如今的阿宝变得人云亦云,口是心非,还学会了阿谀奉承。
B.八路军把侵犯黄土岭的日本坂田师团团围住,如瓮中捉鳖。
C.梁山好汉多性急,因为他们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少年气盛,自然性急。
D.李逵后来发现抢夺民女之事并非宋江所为,只好认输,负荆请罪。
解析:C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这里应用“血气方刚”。
答案:C
5.下列关于《水浒传》及其作者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集中而全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北宋时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过程。
B.梁山起义的故事从南宋起就在民间流传,宋末之初龚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记载着起义首领的姓名和绰号,元代《大宋宫和遗事》一书中已有“劫取生辰纲”“杨志卖刀”“刘唐下书”等情节,元杂剧中又存在许多水浒的故事戏,这些都是《水浒传》的成书基础。
C.《水浒传》一书成于元末明初,原书已散失,明中叶以后流传各种版本,常见的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
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和他的老师罗贯中,清代金圣叹续写了后五十回。
解析:《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是他的学生;清代金圣叹作了评点,并删去繁本70回以后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变。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 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 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21世纪教育网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解析:B项“被高太尉陷害”的信息来自第四段,“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的信息来自第一段,“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的信息来自第二段,这一选项将这几个信息点以因果关系连缀起来,显然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C项是对小说第二段相关情节的分析。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诈人钱物”,作者在第一段就已作了巧妙的铺垫,而从后文看,差拨的贪婪本性更是表露无遗。所以,该项将林冲只是唱喏和没有及早拿出柴大官人的书信当做差拨破口大骂的原因,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BC
7.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小说塑造人物,必须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犯人对牢营情况的介绍,作者可以快捷而巧妙地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第二,情节的设计贵在前呼后应,贵在显出波澜。通过犯人对牢营情况的介绍,作者巧妙铺垫,制造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当后文再作具体描写时,情节就会产生一些波澜,富有戏剧效果。
参考答案: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8.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解析:通过“一般罪人”的介绍,读者就先行了解了差拨“诈人钱物”的个性。第二段差拨一上场,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一顿臭骂,其不可一世、仗势欺人的嘴脸暴露无遗。待林冲献上五两银子,他竟无耻地问:“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其诈人钱物的本性可见一斑。
小说在描写差拨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鲜明而富有表现力。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差拨满脸淫威,对林冲又是辱骂又是恐吓;得到林冲的银两后,立刻满脸堆笑,夸林冲是好男子。作者运用漫画式笔墨,在鲜明的对比中,将差拨这一势利小人的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含有浓郁的讽刺意味。
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不见林冲拿钱出来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得到林冲的银两就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9.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解析:在小说的节选部分,可以见出林冲的两种身份:一是配军,一是教头。其中表现出的林冲的性格和心理就更多了。林冲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恰恰是林冲极为复杂的身份和性格心理使然。如:林冲曾是禁军教头,自然不在乎一个小小的差拨,所以,虽听“一般罪人”介绍牢营内情,并不急于作出回应,而是让差拨发作过了、看其表演完后,方才取出银两,陪着笑脸送上,足见其沉着冷静的个性。
林冲遇事还是能忍则忍,面对差拨的淫威,他始终抱着隐忍顺从的态度。此处的描写恰是这种心理的写照。他任由差拨辱骂,等到众人散了,差拨也发作过了,才取出银两,陪着笑脸献上,这正见出其顾及颜面的心理。
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三、语言运用
10.《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你从李逵、鲁智深、林冲三个人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并简述喜欢的原因(至少两点)。
解析:阅读名著,最重要的就是从故事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水浒传》中的李逵、鲁智深和林冲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人物长廊中夺人眼目的人物,对此大家都不会陌生。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先选取其中的一个,然后说出与此人相关的故事,最后概述原因。
答案示例:李逵,沂岭杀四虎,他虽然鲁莽,但黑白分明、疾恶如仇,还是一个很可爱的人;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他豁达明理,行侠仗义,粗中有细等;林冲,雪夜上梁山,他富于正义感,是果敢的反抗者。
11.(2011·安徽高考)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在口语交际中,准确传达信息的能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为是对话,所以作答时,一要注意简明,对话句子要简短,语言明确,不能含蓄;二要准确,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三要得体,注意师生身份,对话中注意谦敬。
参考答案: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