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训练6 《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
一、夯基训练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失魂落魄 落笔生花 落花流水 光明磊落
B.毫无禁忌 令行禁止 入国问禁 屡禁不止
C.元妃省亲 不省人事 大省大悟 深刻反省
D.一呼百应 应接不暇 得心应手 应届毕业
解析:A项,全读“luò”;B项,全读“jìn”;C项,全读“xǐng”;D项,前三个“应”分别取“回答”“应付”“适应”的义项,都读为“yìng”;第四个“应”读“yīng”,“应届”意为“本期的”。
答案:D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巅峰 嗜好 矫揉造作 殚精竭虑
B.熬粥 赢弱 兴师动众 寄人篱下
C.鼎盛 抑郁 浑然不觉 捉对撕杀
D.纹身 铫子 出奇制胜 李代桃僵
解析:B项,赢—羸;C项,撕—厮;D项,纹—文。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 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2)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 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3)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解析: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语气。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由于薛宝钗行为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感觉自己与时代脱节了。21世纪教育网
C.《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个性鲜明的王熙凤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研究,讲起《林黛玉进贾府》来高谈阔论,精彩异常。
解析:心存芥蒂: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天翻地覆:①形容变化极大;②形容闹得很凶。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
答案:D
5.(2012·北京高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 ,但正常情况下, ,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和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先整体把握语段的表述主体与中心,本段材料表述的核心对象是“引力波”。再注意上下句关键词语的提示和照应作用,在第一空和第二空之间,“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是个十分重要的句子,由此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两项。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选④。
答案:B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6.解释“孽障”一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为什么贾政认为宝玉是“孽障”
解析:首先分析贾政这人物形象,再看看贾宝玉的所作所为触犯了什么。
参考答案:(1)“孽”原指妾所生的庶子,也指坏事或妖害。“孽障”,此处是指贾宝玉不忠不孝,不仅不是贾政所期望的人才,反而是他的祸害。(2)贾政是一个封建家族中的最高统治者,他对贾宝玉寄予厚望,但是贾宝玉不愿走仕途之路,与贾政的期望背道而驰。贾政认为如此发展下去,不仅会损害家族利益,而且有可能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所以贾政认为贾宝玉是“孽障”。
7.选文中贾政两次流泪表达了他什么心情
解析:贾政的流泪都是情不自禁的结果,贾政不仅是一名封建官僚,还是封建大家族的族长,他对家族的兴旺得负全部责任。但是贾宝玉的“胡作非为”使他十分恼怒和失望。
参考答案:(1)第一次流泪是在宝玉被打后。因贾政要“勒死”宝玉,王夫人哭喊着苦劝、阻拦贾政。贾政听了王夫人一番话后,“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想到自己已是天命之年只有一子,不觉悲从中来,阵阵心酸,如此家业交于何人 (2)第二次流泪也是在宝玉被打后。王夫人叫着贾珠的名字并引起李纨的哭,“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想到贾珠历来“恭敬孝顺”、贤良,深得正统人士的认可与喜爱,当然是贾府继承人中最合适的人选。反观宝玉的“异端”之行,他的“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贾政的痛打宝玉之举,实有舐子之情,有恨铁不成钢的绝望,有以流泪来发泄内心难言之痛的万般无奈。
8.“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解析:作为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面对宝玉被打成这样,伤心是难免的,但是她也清楚,宝玉是贾家唯一的接班人,从而联想起已故的贾珠。
参考答案:在王夫人看来,贾宝玉是一个不孝的“孽障”,但又是她仅有的一个可以为她传宗接代的儿子,如果贾宝玉不是她唯一的儿子,宝玉遭打,她不至于如此痛心。
9.你认为贾宝玉该不该打
解析: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1)该打。我觉得按中国社会的传统,父母教训孩子甚至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是中国家长传统而美好的愿望;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考取功名是封建社会的唯一出路。宝玉厌恶读书,不与权贵结交,没有主仆贵贱之分,因而不符合贾政的封建正统思想。贾政是在异常失望的情况下打宝玉的,他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2)不该打。贾政的做法是家长专制的一种表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子,不尊重儿子的个人理想追求,冷酷无情,缺少人文关怀。
三、语言运用
10.根据下面画线的句子,请为论点“心正则笔直”再补写两个例证。
心正则笔直。清代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补写时首先要把画线句的“隐含信息”化“隐”为“显”,画线句包含有作品作者、写作情感、反问句式。弄清楚了这些,然后围绕“心正则笔直”这一论点选择作家即可。
答案示例:(1)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2)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4)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11.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21世纪教育网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转换题,把“书面语”转换成“口头语”。转换时,一是把“系”“见长”等书面语用相应的口语替换下来,二是注意介绍内容要点的顺序。
参考答案:①徐凡教授是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他是我国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③尤其是在《红楼梦》作者身世的研究方面有专长。④他的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以及获得优秀教育图书奖的《导读》,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训练5 “三言”
玉堂春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钗钏(chuàn) 掯勒(kèn)
磕头(kē) 溘然长逝(kè)21世纪教育网
B.拭泪(shì) 衲帛(nà)
赎身(shú) 买椟还珠(dú)
C.唱喏(rě) 恁家(nèn)
咳嗽(ké) 言简意赅(gāi)
D.忒发(tuī) 饯行(jiàn)
丝绦(tāo) 两锭银子(dìng)
解析:C项,“恁”应读“nín”。
答案:C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枷锁 鸨母 执迷不悟 疵心妄想
B.甘霖 惶恐 誓偕白首 年景消疏
C.提练 赎身 坚贞不渝 幡然悔悟
D.收讫 悱恻 义愤填膺 淋漓尽至
解析:A项,疵—痴;C项,练—炼;D项,至—致。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小伙儿叫云:“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邮鸭蛋,半分一个。”
B.金哥,我烦你到本司院密密的与三婶说,“我如今这等穷”,看他怎么说 回来复我。
C.金哥又问:“你想三叔 还想谁 你对我说,我与你接去。”
D.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
解析:B项,将引号去掉;C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务部根据《中国反垄断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
B.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称,人类驯养马、食用马肉、饮用马奶、将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历史比此前人们认为的年代至少早1 000年。
C.据报道,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是为了国外企业界投资内地提供参考,至于它是如何统计出名人收入的,则一直对外保密。
D.在日前的示威活动中,不少法国抗议者高声朗读《深宫后院》中的内容,以表达对萨科奇的不满,原因是因为他曾表示出对这部法国古典名著的厌恶。
解析:A项,缺宾语中心语,应改为“作出……的决定”;C项,用词不当,“为了”应改为“为”;D项,语义重复,删掉“原因”或“因为”。
答案: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金瓶梅》虽然有许多缺点,却在有明一代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奇书”。
B.盛行于宋代的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如《西江月》《念奴娇》《永遇乐》等。
C.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其中曹禺的《雷雨》《茶馆》尤其引人注目。
D.“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虽然是短篇小说,但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解析:《茶馆》的作者是老舍,不是曹禺。
答案:C
二、延伸阅读21世纪教育网
(201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邮差先生
师 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21世纪教育网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 ”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 ”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6.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小城生活的特点可以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角度来考虑。答题时只有全面考虑,才不会失分。小说中写了街道、阳光、墙壁等自然环境,还有用以评价特点的词“寂静”。社会环境则是指生活在小城中的人们的特点,如“笑”“散步”“何必紧张”等。
参考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7.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的能力。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发展来具体体现的。画线句子的情节都和所送信件的内容有关,邮差和小城居民同欢共忧,可见其善良、仁厚。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8.“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解析:此句在文章的结尾,有昭示全文中心、暗示作者的感情或思想的作用。从其所在位置考虑其作用。句子在文末的作用通常是“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
参考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9.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
解析:此题为探究题,要求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探究的重点为故事性与小说内容的关系。一般来说,小说都有很强的故事情节,可这篇小说没有。联系相关情节,可知作者的用意:从邮差的角度看,小城人们的生活是祥和与安宁的,这种安宁正可形成邮差的性格;从小城居民的角度分析,小城的人们常年如一日地工作、生活,本就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这样写“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从题干中“作品叙述舒缓”的提示看,这样的叙述和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一致,可形成作品独有的风格。
参考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三、语言运用
10.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苏三起解》。
解析:所写句子要体现《雷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苏三起解》之间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雷雨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2)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离奇冤案,玉堂春屈招洪洞县。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各分句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志趣、爱好、修养不尽相同,对书的喜爱也就千差万别了。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本;情深意浓的言情小说有人迷恋;江河澎湃似的骁勇檄文,有人喜欢……不同的读者,有人倾心静水深流,有人选择大开大合。
解析:此题属于句式变换类题目,画线部分共有4个句子,前两个句子都是“有人……”,后面的两个句子与前两个不一致,调整一下语序即可。
参考答案: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喜欢江河澎湃似的骁勇檄文;有人迷恋情深意浓的言情小说;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