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练习】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练习】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8 20:00:45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3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横财  横祸  横竖  横亘
B.胆量 量力 量变 量度
C.强劲 劲拔 劲敌 刚劲
D.占卦 占卜 占据 占有
解析:A项,前两个读“hèng”,后两个读“héng”;B项,前三个读“liàng”,最后一个读“liáng”;D项,前两个读“zhān”,后两个读“zh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  谨防  蜚然成章  顺水推舟
B.安然 蓬松 见风使舵 自鸣得意
C.烦燥 姻缘 谨小慎微 横行霸道
D.首饰 糊涂 简约明快 计日成功
解析:A项,蜚—斐;C项,燥—躁;D项,成—程。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   吗……?
(2)第二天天不明就   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3)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   他那一套了。?
A.因缘   起程   施展
B.姻缘 启程 施展
C.因缘 启程 卖弄
D.姻缘 起程 卖弄
解析:因缘:①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②缘分。姻缘:指婚姻的缘分。启程:起程,上路。起程:上路,行程开始。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施展:发挥(能力等)。
答案:D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学生都很满意。
B.老人七十多岁,但老当益壮,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C.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D.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思确定走向。
解析:A项,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B项,年富力强:形容中青年人。D项,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常讽刺不坚持原则,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
答案:C
5.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二诸葛老婆已经不顾了命,自己先胆怯了几分,不敢恋战,吵闹了一会挣脱出来就走了。
B.区上早就说兴旺跟金旺两个人不是东西,已经把他两个人押起来了,还派助理员到咱村开大会调查他们横行霸道。
C.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
D.区长正伏在桌上写字,她低着头跪在地下,头上戴了满头银首饰,还以为是前两天跟婆婆生了气的那个年轻媳妇。
解析:A项,表意不明,“自己”是指谁;B项,成分残缺,结尾缺“调查”的宾语,加“的证据”;D项,偷换主语,在“她低着头”前加“见”。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小二黑结婚(节选)
一、神仙的忌讳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来直到十五方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空子。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诸葛便问道:“老汉!今天宜栽种不宜?”二诸葛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一天,金旺他爹到三仙姑那里问病,三仙姑坐在香案后唱,金旺他爹跪在香案前听。小芹那年才九岁,晌午做捞饭,把米下进锅里了,听见她娘哼哼得很中听,站在桌前听了一会,把做饭也忘了。一会,金旺他爹出去小便,三仙姑趁空子向小芹说:“快去捞饭!米烂了!”这句话却不料就叫金旺他爹听见,回去就传开了。后来有些好玩笑的人,见了三仙姑就故意问别人“米烂了没有?”
二、三仙姑的来历
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两个一上了地,家里就只留下新媳妇一个人。村里的年轻人们觉着新媳妇太孤单,就慢慢自动的来跟新媳妇作伴,不几天就集合了一大群,每天嘻嘻哈哈,十分哄伙。于福他爹看见不像个样子,有一天发了脾气,大骂一顿,虽然把外人挡住了,新媳妇却跟他闹起来。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躺在炕上,谁也叫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邻家有个老婆替她请了一个神婆子,在她家下了一回神,说是三仙姑跟上她了,她也哼哼唧唧自称吾神长吾神短,从此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就下起神来,别人也给她烧起香来求财问病,三仙姑的香案便从此设起来了。
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官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着她转来转去。
这是三十来年前的事。当时的青年,如今都已留下胡子,家里大半又都是子媳成群,所以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老相好都不来了,几个老光棍不能叫三仙姑满意,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俏皮。
6.作者是怎样介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这里作者先用几笔,粗略叙述二诸葛和三仙姑的身世、特点,交代并勾勒了一下他们的总貌。这样写,可使读者对于两个人物获得一个总的印象,起交代和说明的作用,为下文铺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实质上成了全文写人叙事的总纲和主干。
参考答案:粗略叙述二诸葛和三仙姑的身世、特点,简单勾勒他们的总貌。
起交代、说明的作用,为下文铺叙打下良好的基础。
7.同是作家笔下的农民,比较一下“二诸葛”与“闰土”的不同。
解析:闰土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是鲁迅先生为了表现旧中国备受压迫的农民而塑造的形象,闰土代表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二诸葛是作家赵树理为了表现新政权下要彻底清除农村的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而塑造的形象,是解放区有落后思想但能逐渐改变并进步的农民的代表。
参考答案:闰土:处于历史沉滞期,思想、性格、命运具有浓重的悲剧性。
二诸葛:处于农村大变革的时代,思想以至行为方式都变得不合时宜,落入了“不变也得变的境地”,带有了更多的喜剧性。
8.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继鲁迅之后最了解农民的作家。请以《小二黑结婚》为例,比较赵树理和鲁迅的农村小说在主题方面的异同。
解析:赵树理深切地懂得旧中国农民的痛苦不仅仅在于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且还在于精神上的被奴役,他最懂得农民摆脱旧的文化、制度、风俗、习惯束缚的极端艰巨性。这样,赵树理在观察、表现中国农民社会时,就有了与鲁迅大体相同的角度,即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但赵树理的时代又不同于鲁迅的时代:这是一个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起来摧毁农村封建残余势力、走上彻底翻身道路的新时代。在鲁迅那里还是一个大问号的地方,在赵树理的时代,生活本身已经提供了一些初步答案。因此如果说鲁迅主要是揭露中国农民精神上的创伤,以唤起人们的觉醒;赵树理则主要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所实现的思想上的翻身——农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人的地位及家庭内部关系(长幼关系、婆媳关系等)的变化,并且从这个变化过程中,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参考答案:相同点: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
不同点:鲁迅主要是揭露中国农民精神上的创伤,以唤起人们的觉醒。
赵树理则主要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所实现的思想上(精神、心理状态、地位及家庭内部关系等)的翻身,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三、语言运用
9.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小二黑结婚》是我国现代典型的乡土小说。
赵树理是小说《小二黑结婚》的作者。
农村的愚昧、落后和迷信的习俗被《小二黑结婚》揭露了。
解析:这是一道有附加要求的句式变换题。要求将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且主语已定,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将句子主干定好,然后将剩余信息拆到句中作主语和宾语的修饰语即可。
参考答案:(1)以“《小二黑结婚》”为主语: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是我国现代揭露农村的愚昧、落后和迷信的典型的乡土小说。
(2)以“赵树理”为主语: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揭露了农村的愚昧、落后和迷信的典型乡土小说《小二黑结婚》的作者。
10.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长大后,跟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的办法。把娘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解析:这段语言材料中有两名女性,“她”一词的使用不当会引起指代不明。
参考答案: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课时训练14 《平凡的世界》
做 客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笼lǒng  笼罩 笼统 笼络 竹笼
B.尽jìn 尽量 尽管 尽力 尽早
C.晕yùn 眩晕 晕车 红晕 晕厥
D.转zhuàn 转悠 转盘 转圈 转轴
解析:A项,“竹笼”的“笼”读“lóng”,其余都读“lǒng”;B项,“尽量”“尽力”的“尽”读“jìn”,“尽管”“尽早”的“尽”读“jǐn”;C项“晕厥”的“晕”读“yūn”,其余都读“yù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天昏地暗  花蕾  铺天盖地  高梁面
B.桃红柳绿 邀请 不知所措 父子两
C.心慌意乱 宏伟 规规矩矩 瞎转悠
D.瓮声瓮气 耶揄 沟壑纵横 热忱
解析:A项,“梁”应为“粱”;B项,“两”应为“俩”;D项,“耶”应为“揶”。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    ,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2)他    别人已经打完饭后,才又从那个小门进了校园。?
(3)中国的管理高层如果希望股市向成熟和健康方面发展,必须要让人寿这样的代表国家经济的龙头股稳步上扬,    带动大盘整体上涨,这是大盘之趋势,也是中国之趋势。?
A.作客 猜测 既而    B.做客 约摸 从而
C.做客 约摸 既而 D.作客 猜测 从而
解析:作客:(书面语)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猜测:推测,凭主观想象估计。约摸:大概,估计。既而:用在全文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局、目的等。
答案:C
4.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天下午劳动,全班学生在学校后面的一条拐沟里挖他们班种的地。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感到饿得头晕眼花。
B.他手忙脚乱地跟润叶进了边上的一孔窑洞。润生说他要去看电影,和他打了个照面就走了。
C.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
D.一直到了4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
解析:B项,“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应改为“心慌意乱”。
答案:B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期三天的八国集团拉奎拉峰会主要讨论振兴经济,同时讨论了温室气体减排、粮食安全等议题。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本次峰会在很多方面“口惠而实不至”。
B.昨天中午,一场气氛颇为凝重的聚会在央视大楼邻近的恩菲大厦内的某酒楼举行,除央视现任台长焦利未到场外,其他央视领导悉数到场为邢质斌送行。
C.近两个月来,在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相应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
D.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教育部主管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建立“准就业”机制,预计明年将解决100万以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解析:A项,在“振兴经济”后加“的议题”;B项,在“央视大楼”前加“与”;D项,“人数将突破600万人”重复,应删后一个“人”字。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心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弄清楚这一切,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但却可以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晚归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6.整个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
解析:结合上文内容总结概括。
参考答案:(1)为小说定下一个凄凉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剧的气氛)(2)交代悲剧产生的客观原因(如:因为黑夜,儿子看不清来人的面容;因为黑夜,父亲不能发现玉米地里藏着的人)。
7.“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合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通过文中那些描述性的话语,来筛选整合信息。
参考答案:(1)宽厚仁慈,充满父爱;(2)勤劳俭朴,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3)身在乡野,目光远大,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己任。
8.小说以“泪为谁流”作标题,其含义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可抓住小说结尾处点题的语句来概括。
参考答案:老天爷为这对父子在生活的泥沼中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苦苦挣扎的意志与真情感动得流泪。(或:老天为这对父子在生活中的悲剧结局而流泪)
9.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你最欣赏哪一种?请简要分析,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强求一致,能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答案:小说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1)对举(或对应),将对父亲和儿子的描写两两对举,使父子二人的形象更加鲜明;(2)倒叙,产生悬念,扣人心弦;(3)烘托,让黑夜烘托悲剧的色彩;(4)诗化的语言,使小说充满了抒彩;等等。
三、语言运用
10.(2011·课标全国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解析:本题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句子的结构,这里要注意“××是××,××着××,只要你肯……”的句式;二是语意,句子基本语意为“平凡”中孕育着“成功”,只是它需要你用努力去争取;三是修辞手法,这里用了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时间是砂石,孕育着大厦,只要你肯建造;
时间是水滴,孕育着大海,只要你肯流淌;
时间是绿叶,孕育着森林,只要你肯成长。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免 费
[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
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
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
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
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
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
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
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
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            。”?
(1)请为小说补写一个结尾。(不超过9个字)
(2)你认为这篇小小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解析:做好此题先要仔细阅读原文,明白小说的主旨,然后根据情节补写出合理的结尾,并用顺畅的语言谈出本文的价值。
答案示例:(1)账已付清 (2)好的家教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本文对于家长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也能提醒学生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文中母亲巧妙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说明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很人性、很智慧的。父母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好的家教能够带来好的效果,而这也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