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1 身边的化学》2022年同步练习卷(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下列各项内容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 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 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良的人造纤维
C.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 设计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下列说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将设备进行改进,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以达到环保要求
C. 推广使用氢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
D.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下列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B. 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
C. “神舟”八、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空间站雏形的对接
D. “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力发电 B. 海水晒盐 C. 食品变质 D. 爆炸
化学是现代社会材料、生命、能源、环保四大支柱的直接基础,它创造了一个人造物质世界,托起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化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哪项事件基定了化学的基础,标志着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A. 火的发现和利用 B.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C.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人类利用化学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几百年时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 绿色化学的提出 D. 青铜器、黑火药的使用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汤姆生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 物体的运动状态 D.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合成材料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B. 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可提高粮食产量
C. 新材料的使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 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使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 火的利用和发现 B.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 “绿色化学”的提出 D.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世界权威科研类杂志自然评估显示,中国化学科研能力在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下列不是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 制造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B. 研发新物质丰富我们的物质世界
C. 改进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提高空气质量 D. 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情况
下列研究的主要内容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
A. 生态链研究 B. 物质结构与性质研究
C. 物体运动状态研究 D. 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研究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只略去反应的部分产物。其中是紫红色金属;、为黑色固体;为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
请回答:
若在常温下为固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如图所示的仪器中,可用作该反应发生装置的是 ______填字母;若在常温下为液体,则的化学式为 _____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的 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若要证明,所需试剂有:的单质、铁的单质和 ______只填一种。
的化学式为 ______,它不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还原性
C.毒性
D.助燃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属于信息技术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答案】
【解析】解:、设备改进,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A正确;
B、化石燃料应适量使用,不能全部禁用,B错误;
C、使用氢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能够减少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C正确;
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能够减少水体污染,对环境有利,D正确;
故选:。
结合简单的化学知识,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措施,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本题较易,考查了对环境有利的措施,学生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就能作答。
3.【答案】
【解析】解:、“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属于物理研究的范畴,故A错;
B、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属于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及组成的范畴,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故B正确。
C、“神舟”八、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空间站雏形的对接,属于物理研究的范畴,故C错;
D、“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信息技术研究的范畴,故D错。
故选:。
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考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就可以解答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
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答案】
【解析】解:、水力发电是通过水的流动产生力,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食品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答案】
【解析】解:、火的发现和利用,研究出燃烧的本质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是在化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后。
B、金属的冶炼和利用,是在化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后。
C、自从原子分子论的确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此后化学才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所以对。
D、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发现的是在原子概念确立之后。
故选:。
分析化学的发展史,理清各种成就的先后顺序,然后得出明确结果.
了解化学发展史,是对前人成就的恳定,也是我们为化学发展而奋斗的动力.
6.【答案】
【解析】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正确。
C、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是现代化学理念,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
D、青铜器、黑火药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生存条件,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汤姆生最早发现了电子,故选项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8.【答案】
【解析】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以及物质的制取与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故选:。
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来考虑,知道化学学习的内容.
熟练掌握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才能运用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9.【答案】
【解析】解:、化学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危害。化学合成材料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A说法错误。
B、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能减少污染,故B说法正确;
C、合成新材料利于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故C说法正确;
D、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保障人体健康,故D说法正确;
故选:。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明确题意,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10.【答案】
【解析】解:、火的利用和发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正确。
C、“绿色化学”的提出,有利于减少污染,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
D、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研制新材料如高分子分离膜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
B、研发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改进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属于物理研究范畴,故D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2.【答案】
【解析】解:、生态链研究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B、物质结构与性质研究涉及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属于化学范畴,所以正确;
C、物体运动状态研究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所以错误。
故选:。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
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13.【答案】 分解反应 后面 稀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解: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是紫红色金属,所以是铜,、为黑色固体,铜和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所以是氧化铜,为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所以是水,和氧化铜会生成铜和水,所以是氢气,会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是氧气,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是碳,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二氧化碳,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所以是氯酸钾或过氧化氢,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若在常温下为液体,所以的化学式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的后面;若要证明,所需试剂有:的单质、铁的单质和稀盐酸合理即可;
的化学式为,具有的性质有还原性、毒性,故选:;
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后面;稀盐酸合理即可;
;;
。
根据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是紫红色金属,所以是铜,、为黑色固体,铜和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所以是氧化铜,为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所以是水,和氧化铜会生成铜和水,所以是氢气,会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是氧气,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是碳,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二氧化碳,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所以是氯酸钾或过氧化氢,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