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3.6m,最深的蚁穴可以达到这个深度
35m,北京地铁的最大深度,9号线的军事博物馆站
155m,瑞典的“萨拉银矿”酒店套房在这个深度,住一晚大概需要3000人民币
212m,2004年波兰Bochnia盐矿举行的世界最深半程马拉松赛
305m,苏联为了躲避美国发明的钻地核弹B61-11在地下这个深度建了个基地
500m,掩埋核废料的深度
1000m,超级神冈探测器。日本科学家在这里探测宇宙中的中微子和质子衰变
2850m,1985年苏联人在这里进行了核试验,是迄今为止最深的地下核试验
4350m,南非的“姆波尼格”金矿是人类在地球上所挖的最深矿井
9583m,冷战期间美国的超神钻井所挖的深度
12262m,苏联的Kola超深钻孔曾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
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000公里深处,相比之下,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12.2公里(前苏联的科拉钻井)显得微不足道。人类至今仍未放弃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阅读材料
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思考
学习目标
1
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能说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
结合图片,能理解并记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
结合材料,能说出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震源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震波
地震与地震波(p.24)
1.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
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
影响因素:
与震级成正比
与震中距、震源深度、 地质构造、 地面建筑物的抗震性成反比
地震与地震波(p.24)
2.烈度: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
一次地震,烈度不止一个(共12度)
震源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震波
分类 不同点 共同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纵波(P波) 较快 固、液、气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S波) 较慢 固
地震波的分类(p.24)
问题探究
1.当地球发生地震时,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答:先上下晃动。因为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的传播速度。
2. 地震在海洋中发生时,坐在船上的渔民是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答: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思考探究】某石油勘探队利用人工爆破的方法测得某处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请你利用地震波知识解释一下原理。
爆破时产生的纵波能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只能穿过固体。若在某一深度横波突然消失,说明该深度以下可能为液体;再根据纵波在水、石油、天然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来确定是石油、天然气还是水。
地壳
33
莫霍界面
(33千米)
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
地幔
地核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
莫霍界面:大陆地面下33千米处,横波、纵波速度增加。
古登堡界面:大陆地面下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界面: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2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 地 壳(p.25)
2、地壳内部结构:厚度不均,陆壳厚海壳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1.概念: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壳结构示意图
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二) 地 幔(p.26)
1、概念: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
莫霍面
古登堡面
2900km
2、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岩石圈:
上地幔上部
地壳
软流层以上
(三) 地 核(p.26)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1、概念:
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
2、组成物质:
3、结构:
外核
内核
液态
固态
3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p.27)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1、大气圈(p.27)
组成:气体、悬浮物。
作用: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概念: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也包括固体悬浮物。
2、水圈(p.28)
组成:海洋水(主体)、陆地水(与人最密切)、大气水和生物水。
特点:连续但是不规则。
概念: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的总称。
3、生物圈(p.28)
分布: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概念: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特点:最活跃的外部圈层。
本课小结
地球的
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
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的概念及特点
地震波传播速度不连续界面
地壳、地幔、地核
大气圈及其特点
水圈及其特点
生物圈及其特点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智利西北部沿海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据此回答1~2题。
1.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 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 地幔 B. 地壳 C. 内核 D. 软流层
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A和B+C是_______,D是_______,
C+D+E是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
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莫霍界面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