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
——苏霍姆林斯基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鲁教版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中考要求 教学规划
设计
教材分析 解说流程 解说流程 中考要求 教材分析教学规划
及设计改进教学方式 明确课程性质 转变
课程功能改革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建立评价机制 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避免专业化
贴近学生生活
必备基本历史知识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和认知水平
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信息传输
转变教学模式
转变师生关系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 历史新课标的注重点 知道中国近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从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说流程 教材分析教学规划课标要求(1)了解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新文化运动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考要求(来源:《2013年淄博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题例:
(2013·山东淄博)16.(8分)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3分)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3分)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13·山东枣庄)10.《新青年》受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者谈的讨论的全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把图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很容易判断出正确答案。 解说流程 教学规划课标要求中考要求单元分析 所谓近代化,即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过程教材内容立体式整合 近代化的探索认知
目标能力
目标情感
目标学习
重点学习
难点1.洋务运动2.维新变法
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使中国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它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1.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
3.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教学目标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技术制度思想开端近代化探索西方技术层面西方政治制度层面西方思想文化层面近代化探索的层次和作用: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1、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共同作用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什么特点?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派)
(学习西方的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 派)
(学习西方的 ——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 派)
(学习西方的 ——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 ——追求民主和科学)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洋务先进技术维新政治制度革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背景: 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目的:学习 ,强兵富国,维护 。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 、 、 。时间:19世纪 年代至 年代口号:前期: ;后期: 。 ①创办军事工业: 。
②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的 ,
张之洞的 。
③筹办海军:筹建了 、 、 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校: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内容破产:标志: 战争中, 舰队全军覆没。评价:性质:是一次 。 作用:消极: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但客观上 。一.洋务运动1、2、3、4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 奕?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6090自强求富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南洋 北洋 福建京师同文馆甲午北洋舰队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西方先进技术汉 阳 铁 厂、湖北织布局2、历史进步性:1、历史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④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二.戊戌变法序幕: 发展:高潮:结果:公车上书创办 ,组织 。 百日维新1、时间2、 1、时间2、背景3、内容 4、意义作用:1895实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1898.6月-9月失败失败的标志: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代表人物:性质:慈禧太后发动的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马关条约》内容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万国公报》强学会最能体现维新派的政治目的失败原因: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光绪帝没有实权。
3、脱离了群众。
4、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根本原因)
5、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办法。)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①指导思想:
②革命团体
的建立
③胜利:辛
亥
革
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武昌起义兴中会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同盟会民族、民权、民生高潮:时间:性质:时间:
性质: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意义:1894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日本东京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大大推动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911 年10 月10 日影响: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地点:地点:失败原因: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 时间:内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根本)
外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结果:启示:性质:功绩(历史意义):1912元旦1、尊孔复古逆流;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西方民主科学观念的传入; 兴
起兴起标志:
阵地:
口号:
代表人物:前期: 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评价后期:性质:进步性:局限性: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庶民的胜利》 《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批判封建正统思想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民主 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四提倡四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 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解说流程 课标要求中考要求 教材分析四大领域 教学过程中要
及时对教学进行
客观有效评价教学建议 近代化的探索突出本单元的重难点,
教与学有机结合完整准确把握
初中历史教学
目标和内容 学生是否认真
(听讲、作业、讨论) 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
(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
自己的意见) 学生是否积极(举手发言、
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阅读课外读物); 评价建议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能运用所学知识有
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
灵活、综合解决问题)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
并表达自己想法); 活动课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实物材料
设备初中历史选学栏目文物,遗址,老人讲述,各种书籍。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和扩大知识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好处。我的感悟教师有
所成就学生学
的快乐
教师教
的轻松
学生有
所收获
理想的课堂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学习旅途 的加油站学以致用的舞台感受历史事实的窗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