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说课流程课标要求中考要求教材分析教学规划及设计学情分析课标要求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4.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5.了解王羲之、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了解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特色。中考要求本单元主要考查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羲之、顾恺之的主要成就以及石窟艺术。多以选择题为主现举例如下:(2012·山东淄博)2.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史记》——司马迁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资治通鉴》——郦道元 D.《天工开物》——宋应星
(2013·云南昆明)6.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2013·山东青岛)6.2013年4月9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为了弘扬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精神,由该院出品的《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特种邮票纪念册》正式出版发行。云冈石窟坐落在今天的( )
A.河南省 B.山西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初一学生受小说《三国演义》和电视连续剧的影响,对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但是相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和《魏晋南北朝文化》相对比较生疏。鉴于历史和历史故事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加以甄别和说明。学情分析单元特征 教材阐述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北方民族的南迁以及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本单元的阶段特征:政权更替比较频繁;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科技文化承上启下。
本单元内容共包括5课内容:
第20课 三国鼎立
第21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3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科技著作。知道王羲之、顾恺之的主要成就。了解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地图、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观点;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精神,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重点:赤壁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民族的融合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
教学重难点课时分配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页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每 课 的 基 本 结 构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力求简明。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力求生动活泼,其作用是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 目的是使学生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等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起到浅化教材、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每 课 的 基 本 结 构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目的是浅化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 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历史更加贴近生活,并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一) 明确目标 (二) 前置自学 (五) 达标拓展 (三) 展示交流 (四) 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比较法:
1.比较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等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 .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3.列表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学方法(一)●识图法:
1.结合有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形势图,结合课本的相关插图,加深对三次战役过程和影响的认识。
2 .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情况。
3.结合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图片,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4.结合《兰亭序》摹本,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通过《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摹本,了解顾恺之绘画艺术特色。通过上网搜索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图片,了解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
教学方法(二)
●口诀记忆法:
1.对于《三国鼎立》这课内容可以归纳为:“官渡赤壁曹胜负,三国鼎立魏蜀吴”
2 .江南地区的开发可以浓缩为:
①西晋是炎东晋睿,淝水之战前秦退。
②北人南迁到江南,重心南移影响远。
3.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可以记为: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姻、用汉法、尊孔子。
教学方法(三)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提问学生影片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故事,你能否说出与之相关的几个历史人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诗知史——了解东汉末年的形势自主学习—了解赤壁之战背景请选出合适词描述“隆中对”。
A、北伐曹操,光复汉室
B、东攻孙权,统一江南
C、联孙抗曹,三分天下讲故事说成语——了解赤壁之战观察地图,动手绘制示意图,填入政权名称、建立者等相关信息,并能说出三国政权的地理方位读地图——了解三国鼎立材料:
课本90页两段材料 使学生在阅读地图、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识北民南迁的原因及对江南经济开发产生的影响创设情境:
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更希望自己生活在哪里?为什么?
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状况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体会孝文帝改革的决心。【情景:孝文帝与诸大臣进行朝议】
通过孝文帝与大臣甲、乙、丙的对话,体现鲜卑族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展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表现孝文帝改革的决心。
突出以下关键词:居高山深谷、姓独孤、鲜卑语、衣冠、儒家礼法、联姻汉族历史情景剧 材料一:《魏书》……洛阳……十分萧条,“野无烟火”。另据史书记载……洛阳人崇尚礼仪,生活十分富裕……
材料二:(鲜卑族)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同中原高度发展的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米文平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中反映孝文帝改革前后,洛阳有何不同?通过材料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培养学生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习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突破重点。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影响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请尝试归纳出民族融合有哪些方式? 由于本单元正权更替频繁,学生记忆困难,利用图片及口诀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政权更替的过程,感悟政权分立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魏蜀吴对立,西晋来统一;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科技篇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艺术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用文本资源运用网络资源举办故事会利用模具图表社会实践小组评价 我校建立了长效星级评价机制,每课一奖励,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表彰,每学期一外出游学。 通过小组星级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设计感悟 把遥远的历史带入课堂,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与学生一起感悟历史,体会历史。谢谢大家!